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记者手记:乌马河篇

8月5日 晴

伊春的早晨,天空湛蓝,绿意葱茏,空气格外清新。

昨天下午,本报“寻找抗联足迹、弘扬抗联精神”第二组采访团的成员杨利友、马莅菲、范凌志分别从佳木斯、双鸭山、海林等地经过一天的长途奔波,于当日16时在伊春日报社集结完毕。

5日早上8时,在《黑龙江林业报》驻伊春记者站站长白铁彬、伊春日报社摄影记者孟大春的陪同下,在伊春北山公园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六军军政干部学校旧址前举行了简短而神圣的启动仪式。

随后,我们向伊春西部的乌马河林业局进发。

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驶,山间河水时隐时现,沙沙的松涛声不停地在耳畔响起。汽车渐渐驶向大山深处,而我的脑海也浮现出70多年前抗联战士在深山老林中、在悬崖峭壁前、在滚滚乌马河畔,爬冰卧雪、跋山涉水,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抗击日寇的场景。

伊春林区是当年抗日联军奋勇杀敌、坚持抗日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他们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四地一道”作用,即北满临时省委诞生地及所在地、东北抗联总司令部及六军诞生地、干部培训基地、后方基地及中共和抗联通往苏联共产国际的通道。小兴安岭就是当年抗联三、六军抗击日寇的战场和抗日的后方基地。抗日联军在小兴安岭留下了许多密营、马架子、地窨子等革命文物。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小兴安岭,南部以铁力为中心,辐射桃山、朗乡、带岭,这里有铁力北关门嘴子、张家湾和老金沟战斗遗址,透龙山抗联密营,带岭西山抗联遗址。中部以伊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上甘岭、友好、翠峦、乌马河,有伊春抗联三、六军政学校旧址,乌马河锅盔顶北满临时省委旧址和翠峦老营盘密营。北部以五营为中心,辐射汤旺河、嘉荫、红星、新青、乌伊岭,有嘉荫长镇、观音山、马连和乌拉嘎金矿战斗遗址,中苏通道结列河、乌云和通江渡江口,五营抗联密营和仓库。东部金山屯为中心,辐射南岔、美溪和西林,有金山屯老白山抗联遗址,西林抗联三军被服厂旧址,南岔四块石原北满省委旧址,南岔铁路8号桥战斗遗址,浩良河吉星村抗联基地。

乌马河林业局党委宣传部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在全员备战全国卫生城复检工作中,特别安排《伊春日报》驻乌马河局记者站站长刘斌专程接待我们,小伙子热情阳光,十分健谈,尤其见到新闻同行,显得很激动。

9时30分,我们从局址出发,沿进山公路南行40余公里,到达西岭中心林场,随即转入一条十多公里长的山道,10时40分,抵达锅盔山下。半路上,我们见到了已等候我们多时的张宝庆老人。老人家带领我们攀登了418级木质台阶,来到中共北满省委旧址纪念碑前,如数家珍地讲述起发生在这里的抗联故事……

在1号砬子的天然岩洞里,大家神情凝重地端详着石桌上的锅、碗、盆等生活用具。抚摸着冰凉的洞壁,心潮起伏,表情凝重。而后,我们沿着山坡穿越茂密的灌木丛林,向西北走了近千米,来到4号砬子岩洞,很难想象这个低矮潮湿的简陋空间就是秘书处办公的地方。就是在这莽莽群山间、恶劣闭塞的岩洞里,研究制定了许多重大战略决策,有效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一段历史,艰苦卓绝,惊天撼地;一种精神,愈久弥新,继往开来。采访团在告别纪念碑时,久久回望,内心恋恋不舍,从他们的脸上,我感受到了深受伟大的抗联精神鼓舞后的信念与力量。

锅盔顶脚下的西岭中心林场,是林业局美丽林场建设的典范,场静民安,富裕和谐,这不正是多年以前抗联先烈们所奋斗和追求的理想夙愿吗!

17时,采访团回到驻地,稍事休息,便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20时30分,大家才感到肚子咕咕叫。

24时,各屋的灯还在亮着,这将是一个难以入眠之夜!(本报记者 刘志刚)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