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点赞南宁人——三张照片讲述大爱

点赞南宁人——三张照片讲述大爱

何光民热爱摄影。 李静 摄

【点赞人物】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佳明策划工艺部总经理何光民

【点赞事迹】何光民十几年坚持不懈地付出,真心实意地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韦玉芬,并改变了韦玉芬的一生,而他也成了小韦心中的“父亲”。 十多年来,他共为贫困学生、贫困农民、贫困企业和个人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提供了40多万元的资助。

何光民是原邕宁报社记者,自学摄影,抓拍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掠影成了他的爱好,离开报社后职业几经变动,但拍照片的兴致从未减退。

“我拍了26年。”何光民说。他获奖的作品很多,最珍视的三张照片却鲜为人知。这三张照片记录了他十几年如一日资助那陈镇壮族女孩韦玉芬求学的故事,也是他乐于助人、大爱无私的见证。

第一张照片

——那陈镇中学 小韦接受资助

照片上,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接过捐赠的钱和书包,她衣服破旧,眼里闪着泪花。照片摄于1998年3月,小姑娘叫韦玉芬,那陈镇中学初一学生。凭着新闻记者的敏感,何光民抓拍到这一感人的镜头。他没料到按下这二百分之一秒的快门,是他长达十几年帮扶活动的开始。

暗房里,韦玉芬的眼泪从显影剂中浮现出来,刺痛了何光民的心。几天后,何光民从80多公里外赶到韦玉芬家探望。

那是一个被贫穷洗劫的家庭。父亲5年前病故,母亲瘫痪在床多年,照顾年幼孩子的是85岁的外婆。孩子们在吃晚饭,没有菜,碗里是开水泡饭。

何光民的心再次被深深刺痛:“我也苦过,特别能理解面对贫困的那种无力感和希望得到帮助的渴求。”

何光民掏出200元塞到韦玉芬手里,并承诺以后韦玉芬的学杂费、伙食费都由他负责,直到小韦毕业。

何光民当时月收入才300多元,家境也不宽裕。而这200元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何光民资助韦玉芬的开始。

第二张照片

——柳州财校门口 何光民和韦玉芬的合影

小韦顺利读完了初中,并在何光民的建议下报读柳州财经学校。

到学校报到,韦玉芬心事重重,不上课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呆坐在宿舍里,上课心不在焉,也不跟同学交流。

班主任余霞映来了解情况,不料韦玉芬提出要退学,问她原因,小韦却不肯说。

余老师联系了何光民。何光民十分着急,当天就赶到柳州。在何光民面前,韦玉芬放声大哭,原来小韦上中专之后,她弟弟也上中学了,家里的开销大了,把两头耕牛都卖掉也没能凑够姐弟俩的费用,小韦心里牵挂着弟弟,又不好再向家境不宽裕却一直资助自己的何光民开口,便打算回家务农供弟弟求学。

何光民又着急又心疼,劝说小韦:“你必须拿到毕业证,找到一份工作,才能真正帮到弟弟,帮到自己,也才有能力改变现在的生活。”

何光民找校方商议让小韦参加勤工俭学项目,同时学校免去了她每个月的伙食费。何光民还向学校提出,以后韦玉芬每年2000元的学费由他出。

何光民拉着小韦在校门口留个影。学校终于留住了小韦,给了她三年快乐的校园时光。

第三张照片

——韦玉芬的婚礼,两代人幸福的合影

照片上,韦玉芬穿着婚纱站在何光民夫妻旁,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韦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结婚典礼那天,老何夫妇俩开车往柳州赶,因为路上堵车迟到了。

典礼开始了,可是女方父母席上空着。“大家都问我父母怎么没有来,我说来了,你看就在那里。”韦玉芬把远道而来的何光民夫妻迎到了主桌。

“我的母亲和外婆都已去世,何叔叔和阿姨就是我的爸爸妈妈。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我心里早就已经把他们当作我的父母了。”韦玉芬非常激动,声音几度哽咽。“没有何叔叔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血缘。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

韦玉芬走到主桌,拉起何光民的手,摄影师按下快门,留下了这第三张照片。

十多年来,何光民创办的工艺部安排过50多个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为国家创税80多万元;十多年来,何光民共为贫困学生、贫困农民、贫困企业和个人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提供了40多万元的资助……

何光民有一幅叫“吊脚楼”的获奖作品——那亮着灯光的一个个窗口,透着各家过着各家日子的场景,但只要有彼此间的关照,那么,墙不是障碍,窗口终会连成平安温馨的万家灯火。(记者李静 通讯员刘东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