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许萌:母亲教育,是立国根本(上)

作者:许萌

文章摘自:中堂魅力女性 官方微信平台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以及出处

母亲,在后代教育上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中外历史和当代的教育科学都证实了这样一条规律:在早期教育问题上,相对而言,母亲比父亲更重要一些。教育家福禄贝尔有一句名言“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梁启超在《倡设女子学堂启》中写道:“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 …”又道“故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状态,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维系。国家是否兴盛,国风如何,归根结底便是教育问题。而母亲对家庭的直接关注和付出,对整个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事连着国事,母亲教育是家事,也是国事

母亲在中国家庭教育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说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便是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后,子女便都是跟随者母亲习得稼穑之术和人事之治。进入文明社会后母亲仍然是家庭教育的中流砥柱。

许萌:母亲教育,是立国根本(上)

母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妇德之一,而严格要求子女又是母教的重要内容,司马光《温公家范》就强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我们知道因为孟母的“三迁”,才有中华史上亚圣人,推动儒学对中国文化更深远的影响;因为岳母 “精忠报国” 的刺字,才有了千古流芳的民族大英雄岳飞,誓死抗金保卫国家;因为寇准的母亲临终亲笔作画的“寒窗课子图”: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才有了让贤相寇准,谨遵母训,廉洁为民…

失败的母亲教育导致国家命运的衰亡

母亲教育,小者可以是子女成才,大者可以使国家规避衰亡的危险。母亲教育,特别是对国家继承人的教育,可以说对国家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知道历史上国母皇后的一个重要工作是为皇家培养接班人。清朝从关外到北京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有两个女人是不得不提的:孝庄及慈禧。这两个女人有好多相似之处,也有截然不同的事迹。前者在满人创业的上升阶段,为开创大清基业助了大大的一臂之力,为国家培养出两位明君,开启国家盛世之运。后者则在清朝衰弱至灭亡的年代,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

两者的工作最重要之一都是教养国家继承人,这项工作孝庄远比慈禧做得出色。两个都是一国之母,却教养出两类截然不同的皇位继承人。顺治和康熙比光绪和宣统更有作为,这是显而易见的。顺治,康熙14岁就开始亲政,同治18岁慈禧才勉强放手,光绪亲政时也已16岁。论才干,魄力,顺治一上台就处置了多尔衮,康熙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之英主,而同治,光绪只能算是历史上之悲剧人物。

许萌:母亲教育,是立国根本(上)

孝庄不是一个弄权的人,她特别是在教育子孙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亲自教育,并在子孙执政的道路上做到了一个近乎完善的配角,应该出手时出手,应该放手时放手,只要子孙有了学识,治国不是问题,自己就可以颐享延年了。她是为了大清的基业慎重地进行着教养国家继承人这项工作。正如康熙日后所回忆 “忆自弱龄,早失佑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内,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而慈禧却只知专权,不知教养,对教育下一代的工作虽然重视却极为功利,她选择皇家接班人的标准,只是考虑自己是否能够继续掌握大权。(作者:娘家创始人 许萌)

(未完待续......)

关注:【中堂魅力女性】 官方微信平台,可以和许萌老师互动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