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新华社关注西安宜居城市建设 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

新华社关注西安宜居城市建设 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西南城角下的护城河(资料图片)

(新华社西安12月20日电)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西安市努力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准平衡点,在塑造特色风貌与持续改善民生之间找准着力点,围绕延续历史文脉加快了宜居城市建设。

坐落在西安市西北郊的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保存完整、遗迹丰富、文化含量较高的都城遗址。但因为“被动保护、限制发展”,遗址内5万多群众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从事传统、低效的农业生产,“围城”内、外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近三年来,西安市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列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截至目前,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已成为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城市建设、产业培育、民生改善为一体的综合工程:平稳完成申遗区9个村1.5万人1315家企业搬迁,实施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工程162处,完成了1万余亩土地整理和环境整治。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说,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不仅更好地保护展示了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还彻底改变了该区域脏、乱、差的形象,释放了遗址区群众梦寐以求的“发展权”。

西安有着3100年的建城史和1100年的建都史。多年来,西安市以“保护优先、新旧分治”作为城市建设基准,按照“规划一张蓝图、保护一把尺子”的要求,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措施保护历史遗存。同时按照“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相继完成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等一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中国城墙看西安,西安城墙看南门。2014年完成提升改造的西安城墙南门景区,为市民与游客的现实生活、文化体验创造了更好条件。记者看到,信步走在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城墙南门广场上,宽阔的御道、巍峨的南门城楼与碧波荡漾的护城河、青灰色的城墙等浑然一体,水、城相映的全新景观进入眼帘。游人可“入城”穿越历史,也可在地下停车场、过街通道和地铁间实现无障碍通行,进而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院长程圩说,南门景区改造提升体现了文物保护、交通改造、生态提升、文化展示、民生福祉的有机结合,使城墙南门成为富于情感和温度的“历史活化石”。

为了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找准契合点,在张锦秋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团队支撑下,近年来西安市还相继建成了大唐芙蓉园、天人长安塔、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等一大批汇聚民族元素、历史元素、文化元素的标志性建筑,实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特征相得益彰。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