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那些年的烟台老咸菜系列(之三)

鱼酱

奶奶家在招远,40多年前,在奶奶家吃鱼酱记忆犹新,鱼酱鲜香的滋味,冲淡了冬天的寒冷,至今回味无穷。

那些年的烟台老咸菜系列(之三)

鱼酱是用毛扣(也有叫黄口鱼的)、青鳞鱼或者蓝弓鱼做的。这些鱼都不大,也就一捺来长,春、秋季里,上网的小鱼多了,价格便宜的很,家家户户就开始做鱼酱。便宜归便宜,到手的鱼就是宝贝,谁也不舍得扔掉一点鱼身上的东西,连内脏都不舍得扔,只是把这些小鱼的鱼鳃去掉,洗净,控干水,装进瓷坛里。装的时候要铺一层盐、摆一层鱼,盐要足够厚,否则影响鱼发酵,就会变臭。

那些年的烟台老咸菜系列(之三)

装满瓷坛,就要封坛了。坛子的封盖一定要严实,因为新鲜的鱼腥味会招来野猫、苍蝇。两个月左右,密封的鱼就充分发酵,再经过充分搅拌,一条条的鱼就变成了灰黑色的酱,粥一样浓稠。

鱼酱可是要明火烤熟的,这是鱼酱最独特的吃法。将鱼酱挖到大砂碗里,淋上猪油,然后架起两块砖头,砂碗就架在两块砖头之间,碗底下点火,烤制。这是烤制的过程是最馋人的,对那些等着吃的孩子们简直就是煎熬。随着一点一点的变熟,鱼酱的鲜香味儿就随着热气咕嘟咕嘟冒出来,直直地往人鼻孔里钻,常常是一家烤鱼酱,全村都香,不止是孩子们围在旁边,烟火炝眼睛也不会挪动半步,就连大人也忍不住咽口水!有老人愿意吃辣,烤的时候加上些辣椒,熟后鲜香浓烈,更添了滋味。

那些年的烟台老咸菜系列(之三)

鱼酱封在坛子里,陆陆续续地能吃上个年半载,鱼酱也会在封得严严实实的瓷坛子里持续发酵,味道会越来越香。

那些年的烟台老咸菜系列(之三)

早年间,鱼酱是村里家家户户的主要“口粮”,它不仅仅是咸菜,浓厚的咸味为的是耐储存,吃的少。但是,有它在,全家人的营养有了保证,那些粗粮饼子也好吃多了,一个个农家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却有滋有味。

烂咸菜

这个名字我反复确认过,确实是“烂”,是大火蒸熟、蒸透的结果,是来自莱州(从前叫掖县)的吃法。

烂咸菜的原料是不舍得扔掉的白菜帮、萝卜叶。最少4、50年前,掖县村村户户都一样,每一个菜叶子都是宝贝,一个也舍不得扔。收集起来之后,洗净控干,放进咸菜缸。咸菜缸是家家户户的必备之物,有的家口多的,咸菜缸还不止一个。然后一层盐一层菜叶,每一片菜叶都要完完全全地浸透盐分、密密实实地压好,然后封缸。一个多月后,菜叶浸透盐分,发酵完成,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那些年的烟台老咸菜系列(之三)

腌好的烂菜叶都变成了绿褐色,把它们冲干净,注意啊,冲洗的原因不是要冲淡咸味,还指望着咸味下饭呢!只是要将腌制时用的粗盐里的沙子冲掉。然后,放入砂碗,点上一点猪油,放进烀饼子的大锅里,跟饼子一起大火蒸。

饼子熟了,烂咸菜也就“烂”了。吃的时候,把菜叶子撕开成一缕一缕的,缠在饼子上,菜叶和饼子一起下口。

那些年的烟台老咸菜系列(之三)

从前,冬天菜少,维持一家人一冬、一春的饭是很艰难的事,制作烂咸菜是那时候人们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必然。但是,就是有了这些农家人自己发明的农家菜,让一家老老少少安安稳稳地度过了一个个困苦的日子,如今看似羞于上大雅之堂的咸菜,却是一家人的保命的菜,而那些留在记忆里的滋味,却是历久弥新,愈发让人想起从前的家、家人和老屋子。

作者:舌尖上的烟台 刘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