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江苏蒋庄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召开

——长江以北良渚文化聚落的重要资料 中国文物报讯 2月27日至28日,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及浙、沪、湘科研院所的20余位学者,对江苏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良渚时期蒋庄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观摩出土标本、听取考古队汇报和充分论证后,与会学者认为此次考古发掘学术意义重大,首次在长江以北获得一批难得的良渚文化聚落重要资料,不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过长江的传统学术观点,而且首次大量出土保存完整的良渚时期人骨,为深入研究良渚文明和良渚文化的埋葬习俗、社会组织关系与人种属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以往学术界对长江以南的环太湖良渚文化中心区的认识较多,对远离中心的江淮地区了解较少。南京博物院经过4年的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80座,时代涵盖整个良渚时期,是良渚文化核心区之外已知发现数量最多、埋葬最为密集的良渚文化墓地,发现一次葬、二次葬、烧骨葬等丰富多样的葬式葬俗;房址8座、灰坑110余座以及水井、灰沟等其他遗迹,出土了琮、璧等丰富的良渚文化玉器及石、陶、骨器。

专家认为,蒋庄遗址延续整个良渚时期的变化过程,对于构建江淮东部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良渚文化与江淮本地土著文化以及北方大汶口文化的关系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由于良渚文化墓葬中鲜有人骨保存下来,蒋庄遗址墓地中的人骨资料和葬式葬俗对开展相关研究极为重要。遗址中随葬琮、璧,首次在有明确地层关系的墓葬中出土刻划有“凸”字形祭台符号的玉璧所反映的良渚先民信仰系统,出土陶器尤其是根部穿孔的鼎足所具有的鲜明地方特点,在突破以往认识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思考和研究课题。遗址所处的良渚文化边缘与中心区的关系、如何定义其社会组织结构、其与该地区良渚之前的文化及共时的其他文化的关系、墓地中人骨中无首、独臂或身首分离的暴力行为和青壮年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是否反映了遗址带有戍边的军事性质、这群人是否和良渚中心区是同一族群、良渚文化如何北上的玉石路线等一系列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蒋庄遗址发掘工作细致规范,发掘进行时即开展了人骨、动植物的鉴定和检测,用套箱提取墓葬按原位放置,便于研究展示的工作方法,发掘中始终贯彻研究的理念,也得到与会学者的肯定。

专家建议,应对遗址进行全面勘探并做必要的试掘,进一步弄清居址和墓葬的关系,做好墓葬的分期和年代测定,对人骨进行DNA等科技检测和研究,同时要关注遗址的环境。应将蒋庄遗址放到长江中下游史前文明研究的大课题中开展研究。鉴于遗址的重要性,应加大遗址的保护力度,尤其对出土人骨的保护。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