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获得线索60多条

亚心网讯(记者李萍)“我父亲郑杏云1921年出生,以前是国民党空军军官,驻扎过印度,打过日本鬼子……”“我父亲金绍基,今年98岁,还健在,他是日本侵占上海时参的军……”自亚心网9月4日刊发 《亚心网联合多家单位在新疆启动“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的消息后,热线不断,截至9月10日,共接到六十多条“抗战老兵”的线索。

在这些“抗战老兵”的线索中,有不少“被发现的老兵”已定居内地,如山东、辽宁、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

对于这些“老兵线索”,亚心网已联合志愿者进行了初期访问,对于已经定居疆外的“老兵”,志愿者已联系到对应省份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进行对接。

对于目前还生活在新疆的抗战老兵,志愿者将进行入户访谈、调查,之后,再通过专家审核等方式,完成老兵身份确认。确认老兵身份后,三方发起机构将制作“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致敬大礼包”,向每位老兵发放。同时,志愿者将定期上门,为抗战老兵提供服务,包括陪老兵聊天、过生日、协助处理家务以及老兵聚会等。

由于本次公益活动需要大量志愿者来完成,希望对抗战历史有所了解的志愿者能参与其中。

如果你身边有健在的抗战老兵的线索,或者你愿意成为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请致电新闻热线:0991-8801111。

□相关背景

从2013年开始,民政部陆续下发文件,肯定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为抵御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做出的重要贡献,并要求各地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

9月3日,即我国第一个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当日,亚心网联合长期关注抗战老兵的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以及博时基金、奇虎360公司,在新疆启动“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公益行动。

该行动计划找到尽可能多的仍健在抗战老兵,并联合社会各界为他们送去应有的关怀和致敬。由于共产党抗战老兵民政部门已基本登记,这次主要搜寻国民党抗战老兵。范围:1945年9月3日之前入伍被编入部队,以抵御日军侵略者为军事任务,包括前线作战部队及后勤部队的国民党抗战军人。

□老兵故事

远征军彭焕阳:松山战役亲历者

彭焕阳,生于1917年9月21日,籍贯广东。1938年,他和同学一起到韶关参军抗战,加入到第四战区张发奎(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部队下属的一家医院,在医院抬担架,一年多后调入前线,被升为少尉,管理司书文件。后考入贵州龙里辎重兵专科学校,在内设的黄埔军校17期辎重兵科独立大队四队受训。毕业后分配到新成立的辎重兵第五团(国民党中央后勤部直属共五个团)第四营十二连,参加过抗日,亲历过松山战役。上世纪50年代来到新疆兵运司工作,直到退休。

松山战役该战役是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分。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同年9月7日占领松山。当时日军驻地兵力是3000多人,最终被全歼。

彭焕阳在家中锦旗前敬礼,这面锦旗是关爱老兵志愿者赠送的。亚心网记者 李萍 摄

亚心网讯(记者李萍)他年过九旬,衣着讲究,逢客人来访一定要穿上熨好的白衬衣和绿军裤。他记不清昨天、今天、刚才发生的事,却对七十多年前的抗战经历记忆犹新,他就是马上要过97岁生日的抗战老兵彭焕阳。

日前,记者来到乌市五星路兵团一运司一栋居民楼内,探访了老兵彭焕阳。

“不是说昨天来看我吗,我在家里等了一天,怎么今天才来?”见到记者,彭焕阳老人笑着埋怨道,彭焕阳的老伴赶紧解释,“老彭健忘得很,跟他说了好几遍都记不清,别见怪啊。”

彭老满头白发,身形消瘦,但腰板挺直,穿着干净的白衬衣、黑马甲以及绿军裤。这些年他热衷于收集关于“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认定以及待遇”方面的资料,在彭老收集的资料中,记者看到,有民政部陆续下发的有关文件的新闻。指着这些资料,彭老用有些含糊的广东口音对记者说,你看,国家都肯定我们,肯定我们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为抵御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做出的贡献,要求各地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呢。

时间回放到1938年。时年21岁的彭焕阳和三名同学一起到韶关参军,加入到第四战区张发奎部队下属的一家医院,在医院抬担架,一年多后调入前线,后被升为少尉,管理司书文件。后与同学宋建中一起写报告申请报考黄埔军校,并考入贵州龙里辎重兵专科学校,在内设黄埔军校17期辎重兵科独立大队四队受训,接受驾驶训练。

训练驾驶一年后,他随部队迁到昆明西山驻地,运送兵、弹药到下关、宝山等前线,配合筹建远征军。彭老至今都记得,他所在部队归卫立煌(国民党军抗日名将)指挥。1943年,彭老随大部队反攻龙陵,围攻日军,后到蜿定河,参与打通印、缅、中公路,彭老身为汽车兵,参与了运输军需物资到前线。

提起开汽车运送军用物资的过程,彭老说,那是1944年的夏天,他开着汽车,车上配有一把左轮手枪和一挺机枪,在为远征军运输物资期间,运送物资的汽车受到日军袭击,过怒江铁索桥时,对面是松山碉堡,桥在碉堡的射击范围内,只能半夜过,桥面只有两个木板,和车轮胎差不多宽,一辆过完才能过下一辆,不时会有对面日军射过来的子弹,车上的玻璃、水箱、电瓶常被打坏。

说到这时,记者问彭老怕不怕,“打仗,九死一生,哪有工夫怕?”他说,他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历史上的“松山战役”。

抗战胜利后,彭老一直从军,直至1949年在酒泉参加“9·25”起义,随大军进疆。转业后就在兵运司工作,直至退休。文革期间,也因在国民党的从军历史而遭到牵连。

彭老说,现在好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那些抗战历史,或者只了解片面的历史,有时,他会把这些经历讲给那些对抗战历史感兴趣的年轻人听,他希望年轻人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抗战历史。

如今的彭老,和老伴以及小儿子、儿媳住在一起,日子过得很知足。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