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印度火星探测成功的冷思考

印度火星探测成功的冷思考

15日,在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外太空研究组织指挥中心拍摄的火星探测器模型

印度虽然是一个太空竞赛的姗姗来迟者,但“曼加里安号”的成功让印度成为即使不是全球,至少也是亚洲航天开发的领导者之一。对于印度总理莫迪来说,抵达一个其他人都未曾抵达的遥远地方具有特别的意义:在2002年古吉拉特骚乱之后,他被取消了赴美签证。而在几天之后,他就要赴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了。虽然“曼加里安号”的成功实际上是由其前任奠定的,但莫迪很快将这一事件与印度崛起的官方宣传联系起来,他说,“印度敢于迈入未知,创造了历史”。

便宜的“曼加里安号”

24日,“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从而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后全球第四个成功完成火星探测的国家或组织,并成为亚洲该领域的“开拓者”,领先于中国和日本。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韩华认为,火星项目是印度实现强国梦的具体步骤之一。在太空探索的不少领域,如载人航天,印度取得的成就都很有限,印度这次不与他国争强项,而是发挥自己的长处,最终取得了“曼加里安号”的成功。

不过,“亚洲第一”的光环更亮眼的是,“曼加里安号”成本仅7400万美元,引起外界瞩目。据印媒报道,“曼加里安号”的秘诀在于尽量运用现有技术,减少实体模型的数量。美国和欧洲往往会制作三个实体模型,而印度都用软件来模拟,只制作最后的模型。

其次,“曼加里安号”载荷重量仅15公斤,远远低于美国的Maven。探测器Maven在21日进入火星轨道,其花费是“曼加里安号”的10倍。此外,印度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工资较低,年收入不到2万美元,远低于其美国同行10万美元的年收入。据《经济学人》报道,印度航天工业目前有1.6万名工程师。

不便宜的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是个烧钱的行业。据美国航天基金会此前报告称,在2013年非商业太空支出上,美国支出约413亿美元,占据全球的55.7%,俄罗斯和欧洲均超过50亿美元。虽然“曼加里安号”耗费较低,但印度总体的太空探索经费仍在全球位居前列,每年达到10亿美元。

有批评声音认为,印度的外太空野心是在浪费钱。《经济学人》称,印度还有着相当巨量的穷人,2/5的儿童营养不良,一半人口缺少适当的厕所,公共健康支出仅占GDP的1.2%。目前1.6万名工程师与其致力于空间开发,还不如转而去做公共卫生呢!批评者还指出,太空探索并非私人资助——这在西方越来越普遍,而是政府出资,而这并不会带来任何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英国一些人甚至主张应削减对印度的援助。

剑桥大学教授普利亚姆亚达· 戈帕尔24日在《卫报》撰文分析说,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全球各个经济体竞相展开经济增长竞争之时,要取得人的发展与科学进步的和谐共生极其困难。在将火星项目形容为一个“国旗招展的白日梦”,而公共卫生和能源需求应该最受重视时,印度知名经济学家让·德雷兹可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最近克什米尔地区的洪水显示出印度在技术上以及行政上应对自然灾难的失败。

背后的军工复合体

在“曼加里安号”成功的背后,是印度庞大的军工体系以及负责此次火星项目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ISRO创建于1972年,坐落于印度“硅谷”班加罗尔,雇佣着2万名员工。

韩华表示,印度的军工业在国内有很大权威,ISRO也是这样,这方面科学家在政府决策上影响力也比较大。比如在原子能问题上,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主张发展核工业,但印度“原子弹之父”拉贾·拉曼纳就倡导发展核武器,影响深远。印度前总统卡拉姆出身于ISRO,曾被誉为“印度导弹之父”。

戈帕尔警告,科技并不完全意味着利润,而这绝非印度才有的问题。冷战时代美国和前苏联的太空竞赛绝非是为了知识进步不顾经济成本的奢侈探索,本质上是军工复合体的利益在起作用。不论印度太空科学家给出了怎样的知识进步的承诺,毫无疑问,由于“曼加里安号”的成功,英雄主义和科技威力等措辞在舆论中盛行一时,巩固了一个危险的军事和核工业利益集团。

在“曼加里安号”进入火星轨道时,莫迪曾向世界宣告“这创造了历史”。事实上,“改革总理”莫迪在上任后便一直试图对苏式的印度军工业加以改造,该行业一直以腐败、质量低劣以及人员庞大著称,目前军工行业吸引的FDI甚至不足500万美元。今年7月,印度先后宣布放松外资进入印度军工业门槛,并斥资2100亿印度卢比投入军工体系,以引入更多民间及外国资本。

“曼加里安号”无疑是一个成功,但成功背后的质疑之声也不应被忽视。警惕军工复合体绑架政府政策,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告诫仍未过时。

北京商报记者 韩哲 赵毅波/文 新华社/图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