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顾嘉:开放式创新,新世界的新规则

“‘创客运动’是让数字世界真正颠覆实体世界的助推器。”

这是克里斯•安德森最新作品——《创客—新工业革命》当中的一个判断,在我颇感认同之余,更多的则是心中对“创客运动”这种全新模式的敬畏。

9月24日,百度百家对话栏目《The BIG Talk》第四期活动请来了本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他也是3DRobotics的创始人(无人驾驶飞机制造公司)、《连线》杂志前主编以及《长尾理论》的作者。

在此次大会上,他为大众讲述了开放创带来的新机会。遗憾的是,尽管中国的公司现在已经可以站在全球的舞台上与苹果、谷歌这样的大公司竞争,但在他看来,中国尚未具备开放创新的条件。

所谓开放创新,是创建一个平台,放弃知识产权,来创建一种生态体系,而不仅仅只是创建公司。如果还举得抽象,可以联想一下今年年中特斯拉汽车公司的CEO马斯克讲到:本着“开放源代码运动的精神”,特斯拉决定允许其他公司使用其知识产权,以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特斯拉将不会对任何人启动专利诉讼,只要他真诚地希望利用我们的技术。

放弃知识产权?这似乎有些疯狂,尤其是在版权意识刚刚萌芽的中国。但在安德森看来,放弃专利体现了开放式创新的精神,而开放和封闭体系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以开放一边取胜而告终。他甚至说“安卓之所以获胜,因为他创建了最快的创新体系,我非常喜欢苹果产品,但是我用的是安卓手机,因为我知道安卓一定会获胜,这就是开放的力量。”

在我看来,开放创新之所以具备摧枯拉朽的力量,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开放式创新将在真正意义上开启全民创新的时代。

开源创新是互联网胜利的秘密所在,它也会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引擎。随着互联网的日趋普及,生产工具的大众化和“云”化加速了“发明家”到“企业家”之间的距离。

有了在线分享的新工具,全世界“单打独斗”的创客们联结在了一起,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与分工明确的生产线条结合到了一起,再加上3D打印技术,热爱DIY的人们突然可以由各自为政变成了自由联合。在这个过程中,小型化与全球化并存成为可能。

创新,不再是大公司的专利,而成为每个人都有的权力。这句话在今天看,不仅是口号,而是切实可行的诺言。

如果说,网络时代解放的比特改变了文化;那么数字革命解放的创意已经进入了真实世界的核心部分,而且可能已经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比特经济最终会影响甚至改变原子经济。

二、开放式创新将打破大企业创新垄断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将实现逆袭。

过去30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见证了网络创新与创业的极大繁荣,一大批新兴公司通过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实现了创新的梦想。

人们已经习惯通过互联网合作的新方式来找寻改变世界的出路,未来人们将把这些经验应用于现实世界中。

将虚拟的设计或想法转变为触手可及的实用产品,这样的满足感是纯粹的像素世界无法给予的。对“现实感”的需要最终演变成制造实物。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3D打印机诞生,激励着整整一代创客,为他们打开了桌面制造的全新未来,其影响力不亚于30年前第一台个人电脑带给人们的冲击。

创新者往往来自那些不起眼的“小家伙”们,然而也正是“不起眼”挽救了他们,没有成为大企业绞杀的对象。要知道,十年前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同样也是不起眼的,而在今天已经成长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

在大小不一的屏幕上上演的数字革命完全有可能在工厂、车间以及地下作坊再次发生。

创新不再是由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自上而下地推进,而是由业余爱好者、创业者和专业人士等无数个人自下而上地开拓。群蜂效应在创新领域发挥作用时,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创造力将会大得惊人。

在这场以开放创新为基础的“创客运动”中,无论是单个产品还是以百万计的产品,都可以生产。定制与小批量不再是痴心妄想。小企业实现逆袭反超完全有可能,事实上,它们可能才是制造业的未来。

三、开放式创新将引发制造业的革命。

网络时代让比特威力大增,可谈论到经济时,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里来。虚拟经济终究是要回归到实体经济来承载的。而实体经济要真正强大,就必须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

开放式创新的魅力在于,它的成功不仅仅是能够让创客们挣到钱,还能建立起某种生态体系。真正具有爆发力量的是建立起平台,由其他人利用平台来创建自己的企业。这无疑将为制造业带来新的曙光。

可以想象,正如互联网对文化界的改造,读者和作者正在融合。未来在制造界,使用者和制造者也将发生某种意义上的“融合”。产品制造的数字化变革将制造延伸至范围更广的生产人群当中,现存的制造商和大众创客都将成为制造业的主体。

3D打印机、数控机器、激光切割机、3D扫描仪等工具的普及将使得个性化定制将变得空前容易,再加上互联网让社区让创意传递更加容易,且可以调度全球化的生产资源,众筹等新型生产关系也愈加成熟,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

四、在中国推进开放创新的建议

创新是全球经济新形势下提高利润的战略武器。而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想践行开放创新,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任重且道远。

一是培育开放创新的环境土壤。创新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资金和智力,科技创新者只有对创新成果拥有知识产权并获得合理回报,他们创新的积极性才能得到保护,创新的动力才可持续。企业需要通过开放合作在产业价值链中获得成功,更需要制度化的土壤,依靠制度的力量培育、保护和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二是构建灵活适应的人才机制。创新从企业走向社会代表着进步,普通民众也可以在“创客运动”中大显身手,一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势必脱颖而出,此外界的力量显得十分可贵,无论是众筹还是人才授权都将大大激发创新的热情与动力。

三是不断强化政企支撑的力量。创新不等于好点子、好创意,而在于在市场上应用和推广。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或许难以维系,只有借助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才能让创新之火更高、更旺。

四是完善产品落地的承载体系。创新不能只停留在某个高度,关键要让创新理念落地、实践并产生商业价值。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让创新产品化,既然开放创新的核心要义在于平台思维,那么打造创客平台或许是创新者们创业、创富最迫切的需求。

我们高兴地看到,过去两年科技业兴起了一种新的现象,称为“众投”。支持者和潜在客户集体资助某一项目,生产产品。这至少能在几个方面体现出重要价值:一是免费的市场调研;二是预支消费;三是将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四是免费的市场营销。这种新兴的创投关系无疑将对创客运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开放创新的全新时代已经到来,在一个全分布式的数字市场中,好创意随处可见,而且可以迅速占领世界。伴随着长尾效应,行业龙头的垄断必将被这一轮创客大潮所终结。

正如安德森预测,随着数字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赋予每个人发明的能力,“创客”一代使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必将成为下一次全球经济大潮的弄潮儿。

-----------------------------

文:顾嘉 故事书创始人,非典型80后,TMT领域的观察者、思考者、实践者。

微信公众号:故事书(GFM1983)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