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红高粱》为何成了俗套的宫斗婚恋剧

《红高粱》为何成了俗套的宫斗婚恋剧

近日,电视剧版的《红高粱》热映,但也遭到了作家肖复兴的“批斗”。肖复兴称该剧的抗日民国剧历史想象贫乏,像俗套的宫斗婚恋剧。

与之前活跃于荧屏的众多“抗日神剧”相比,电视剧版的《红高粱》堪称“抗日情剧”,所以肖复兴称电视剧版《红高粱》 为“俗套的宫斗婚恋剧”,也并不算多么“毒舌”。只是,当初这部电视剧曾让原作者莫言看的流泪,而正式上映后却口碑不佳甚至沦为“俗套的宫斗婚恋剧”,这究竟是为何呢?这是个很值得我们琢磨的问题。

曾经名噪一时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其后续电影《红高粱》更是红得发紫,可是今天却成为批评者口中的“俗套的宫斗婚恋剧”,其始作俑者应该是莫言本人。客观地讲,《红高粱家族》是一部杰出的抗日题材作品,但它不是一部“常规套路”的抗日题材小说。在若干年前,它属于另类,它在当时的另类,就如同几年前《亮剑》的“另类”一样。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莫言在《我为什么写作》中说:“我们尽管没有像你们老一辈作家一样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是从你们的作品里也知道了很多战争的经验,从身边的老人嘴里也听到了很多关于战争的传说,完全可以用这种资料来弥补我们战争经验的不足,完全可以用想象力来弥补没有亲身实践的不足。”《红高粱家族》在当时是一部“剑走偏锋”的作品,或者是一部实验性的作品。

除了“剑走偏锋”和实验,莫言写这部作品时还有一个“心结”:就是证明自己。他说:“《红高粱家族》这部作品写作的目的是要证实自己,没有战争经验的人也完全可以写战争。这里还有一个歪理,很多事情未必要亲身体验:我们过去老是强调一个作家要体验生活,老是强调生活对艺术、小说的决定性作用,我觉得有点过头了。”他的话正确与否还有待商榷,但这样一部“怪胎”小说,本身虽然出色却隐藏着可能的缺憾,那就是在历史深度和广度上张力不足。鲁迅在《故事新编.序》中这样说过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红高粱家族》始终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而没有亲身经历、缺乏亲身采访以及找不到历史典籍源头的历史题材小说,很容易在读者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变得“轻浮”。

这种遗憾,如今在电视剧《红高粱》中被暴露无遗。拍电影时,电影的艺术可以展现小说作者的本意和隐藏的内涵,也可以弥补一些“缺口”。而电视剧则不同,电视剧很难表现原著小说“口述”的历史,所以不得不加入更多“虚构”的内容,甚至不得不把电影《红高粱》作为再创作的蓝本。很多成功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以历史时空为大空间构架,历史事件或人物为支柱,辅以虚构的人物和情节,然后成型。而电视剧《红高粱》,其原著缺乏“支柱”,就只能在大历史时空下,以虚构辅助虚构,难免就“油滑”,缺少厚重感了。小说本身就是“剑走偏锋”,二次乃至三次创作再走一次“偏锋”,“轻薄”之中就不由自主的滑向“俗套的宫斗婚恋剧”方向。

莫言曾经坦陈:“我想假如我是亲历者,我写出来的《红高粱》可能更加有意思,艺术上会变得更加的完美。”这话虽不一定全面,但很客观。可是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在看剧版《红高粱》时,莫言还感动的哭了呢?如果当时或拍摄之初就提出适当的意见,估计这部电视剧有可能会丰满一点。也许,这部电视剧版的《红高粱》才是莫言理想中的“红高粱家族”?因此在笔者看来,《红高粱》成了俗套的宫斗婚恋剧,莫言难逃其咎。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