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歼!全歼!戚家军匪夷所思的战绩——中日死磕史(十八)


本文作者:王浩(快哉风)

作家,媒体人。酷爱历史,尤其关注中日关系史。

嘉靖四十年(1561年)春天,侵入浙江一带的倭寇绝望的发现,他们的面前突然多了一支可怕的官军。说可怕,不仅仅在于这些看上去貌不惊人的士兵勇敢善战,还在于他们在临战时的一套奇特阵法,甚至连他们的武器都那么“邪门”。反过来,倭寇们仗之横行东南的战术和这套阵法碰撞的结果是,一败涂地。

倭寇的绝望并不意外,因为他们遇到的是一个中国古代不世出军事家的天才阵法:鸳鸯阵。全歼!全歼!戚家军匪夷所思的战绩——中日死磕史(十八)

戚家军在战场上的倏然出现,就好比是一团三味真火,烧得倭寇寸草不留。江浙平定!福建平定!广东平定!短短五年间,侵扰东南沿海长达40多年的嘉靖倭患,终于平息了。

1、鸳鸯阵VS蝴蝶阵

嘉靖年间的很多文武官员始终愤恨中带有大惑不解:为什么一小股倭寇总能打败十倍于自身的官军?官军腐朽是不假,这些赤裸半身挥舞大刀的野人有什么神奇的战术?

郑若曾在《筹海图编》里不无敬畏地描述了倭寇的战术:“倭夷惯为蝴蝶阵,临阵以挥扇为号,一人挥扇,众皆舞刀而起,向空挥霍,我兵仓皇仰首,则从下砍来。又为长蛇阵,前耀百脚旗,以次鱼贯而行,最强为锋,最强为殿,中皆勇怯相参。”

翻遍日本战国时代的阵法,我没有找到“蝴蝶阵”的说法。长蛇阵倒是有,创立者就是战国时代最有名的武将武田信玄。布阵专家信玄最出名的阵法有八个: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长蛇、衡轭。不过,从《筹海图编》的描述来看,倭寇的长蛇阵是用于行军的,蝴蝶阵才是用于临战。我猜想蝴蝶阵大概和鹤翼阵近似,就是两翼包抄进攻,像飞鸟和蝴蝶的翅膀,所以得名。

至于在明人眼里的“挥扇为号”,说来毫不稀奇。倭寇不是在模仿诸葛亮,在日本,这把扇子叫军配,是用皮或薄铁制成的团扇,上面画有一些神神鬼鬼的图像,用来临阵指挥。战国时期的大将都习惯用军配,最著名的例子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在川中岛合战中一骑单挑时,武田信玄用军配格挡了上杉谦信挥来的一刀。

不难看出倭寇的布阵有浓重的日本阵法影子,但是也没多少玄机,不就是一人号令,一齐舞刀前冲吗?何至于官军就难以抵挡呢?

错了,敢于到异国他乡作战,倭寇比远在海岛的国人狡猾得多。

当时明军配备的火力武器强过倭寇太多,狡猾的倭寇当然不是傻子,不会贸然就摆上蝴蝶阵冲锋。每次对阵,先派一两个人率先出阵“跳跃而蹲伏”,极尽挑衅之能,吸引明军火枪、弓弩齐发,然后才主力突出,长驱直入,而且倭寇喜欢伏兵,“战酣必四面伏起,突阵后,故令我军惊溃。”

再者,倭寇临阵,总会选择背着太阳进攻。手舞五尺长的长刀,迎着阳光的官军只看到“刀身通身如雪,无间可击。”而倭寇的单兵作战能力之强也让羸弱的官军难以抵挡,倭寇先锋使双手刀,余人使长枪、弓箭。“双刀上诳而下反掠,故难格。钯枪不露竿,突忽而掷,故不测。弓长矢巨,近人则发之,故射命中。”

再回头看看戚继光的鸳鸯阵:

12人为一队,最前面是队长,负责指挥;跟着的是两个盾牌手:一执长牌、一执藤牌,其中藤牌手带有标枪、腰刀,两个盾牌手负责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掩护后队前进;再跟着的两人是狼筅手,负责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镗钯手,负责掩护长枪手的侧翼;最后一名是伙头兵。

此外,鸳鸯阵还可以视作战需要随时灵活变化,或变纵为横,或变大为小,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这个阵法已经非常接近于欧洲十九世纪火器时代的散兵线,在十六世纪绝对是最先进的陆战队形。全歼!全歼!戚家军匪夷所思的战绩——中日死磕史(十八)

鸳鸯阵示意图

鸳鸯阵里最奇特的武器是狼筅。

狼筅不是戚继光发明的,而是此前明正统年间叶宗留领导的矿徒起义军首先使用的,就是选用南方的粗老毛竹,将顶端削尖,留下四周尖锐的枝杈,用滚油煮开,每支狼筅长接近3米,重五斤,需要力气很大的士兵才能使动。

这件看上去蠢笨可笑的武器,在实战中有着非常好的效果,首先,够长,你日本刀不是长吗?我比你还长!隔老远就一大片枝枝杈杈冲着敌人脑袋去了,对敌人的心理是极大的威胁;其次坚韧,再锋利的日本刀也一下砍不断,为其他士兵充当了很好的屏障。

倭寇最厉害的阵法是两翼包抄的蝴蝶阵,最厉害的武器是锋利的日本刀,最强的是单兵能力,而鸳鸯阵的“长短兵迭用”,互相掩护正好有效地保护了每个人,化12人力量为一体,就像个刺猬让你无从下口,说它是倭寇的克星毫不为过。不夸张的说,在东南沿海地区山丘起伏,水网密布的特殊地形里,小型而灵活的鸳鸯阵是无解的。

说了半天鸳鸯阵,千万不要以为戚继光只喜欢用冷兵器作战。事实上,戚继光是同时代将领里最重视火器的一个,从南方抗倭到后来的北方抗虏,他的军营里拥有的火器是明军中最多最先进的。戚家军的一个大营里,除了以鸳鸯阵为主力,还有数量不少的鸟铳手、弓弩手、火箭手,大约是一队12人中配两名鸟铳手。

野外交战时,戚家军先是鸟铳手、弓弩手、火箭手出列,在敌人逼近到50步时开火,然后鸳鸯阵出列,近距离搏杀,类似于现代的“步炮结合”战术。

2、全歼!全歼!戚家军匪夷所思的战绩

嘉靖四十年春天,戚家军第一次亮相,就显示了无以伦比的战斗力。

当时一股2000人的倭寇分三路上岸,其中一股500人逼近花街直指台州,戚继光亲率主力连夜从外地急行军赶救。当时戚家军只带三天干粮,此时已是第五天,军队已经断粮,空腹行军70里,终于赶在倭寇之前到达台州。

此时已近中午,又累又饿的士兵开始做饭,探马突然来报:敌军已到两里外!戚继光当即命令:“饭先煮着,灭完贼再吃!”摆开战斗队形迎击,迎头一阵火器射击,接着左、中、右三路鸳鸯阵出击,很快倭寇在前所未闻的阵法中节节败退,戚家军猛追,到中午时间全歼敌人,此时,饭正好做熟。

战斗成绩:斩首308,生擒两个贼首,解救被俘民众5000余人。戚家军仅有哨长陈文清等3人阵亡。全歼!全歼!戚家军匪夷所思的战绩——中日死磕史(十八)

图:戚家军灭倭图(右下士兵手持的就是狼筅)

三国时关羽温酒斩华雄,戚家军则饭熟斩倭寇,全凭一个“快”。在当时的明军将领里,戚继光最喜欢打闪电战,明史对当时齐名的俞大猷戚继光的作战有评价:“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

一个月里,戚家军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加上友军的进展也很顺利,当年进犯浙江的倭寇居然被全部消灭,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大胜利,而戚继光的表现尤其突出。胡宗宪战后的奏折这样写道:“台金严参将戚某,共擒斩倭首1426颗,焚溺死者四千有余。身经百战,勇冠三军。……随旌旗之所指,即捷报之连闻。……功当首论。”

台州大捷,戚家军一战成名。这支军队可以空腹奔跑70里全歼敌人,自己每战只损失数人。事实证明,这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在明朝的所有军队中独一无二。

倭寇在浙江遭遇到戚家军的毁灭性打击后,开始把侵扰的目标转移到福建。

当时福建正好处于最空虚的时刻,名将俞大猷被调往江西去镇压张琏的农民起义,于是朝廷派出了他们的新王牌——戚家军。

嘉靖四十一年(1562)秋,戚继光率领六千义乌兵(旧部加上新募)进入福建。一战定乾坤,这次戚继光选择的是直捣倭寇在福建的巢穴:横屿。

横屿是福建宁德县北的小岛,四面环水,只有西面靠近陆地。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淤泥成滩,易守难攻。倭寇筑巢其中,企图久据。

戚继光利用小潮退潮之机,涉海攻岛。临行前,戚继光激励将士说:“此战有进无退,你们上岛后已经是涨潮了,不消灭敌人,没有退路!”戚继光亲自擂鼓,部队列鸳鸯阵,每人负草一捆,匍匐前进,随进随以草填泥。上岸后三路围攻,全歼倭寇。

战斗成绩:斩首340级,救出被掳男女800余人。残倭淹死600余人。戚家军阵亡13人。

戚继光秋风扫落叶一样荡平了福建的几股倭寇后,10月班师回浙。海上的倭寇听说了,鼓掌相庆:“戚老虎去,吾又何惧?”十一月,一股6000人的精锐倭寇攻陷兴化府城。在此以前倭寇只攻陷过县城,尚无攻陷过府城。朝廷闻报后十分震惊,当即任命谭纶为福建巡抚,统一指挥俞大猷、戚继光、刘显三部入闽作战。

福建总兵俞大猷、浙江副总兵戚继光、广东总兵刘显,这是东南沿海三个最强的将领。三强联手,谁与争锋!

嘉靖四十二年正月,倭寇把兴化府洗劫一空后,弃城退至平海卫,占据要塞企图负隅顽抗。三路大军三万人海陆齐发,戚继光居中担任进攻主力,俞刘居两翼,四个小时结束战斗。此战歼敌2200人,解救3000人,戚家军阵亡16人。

此后的仙游之战,又是全歼。戚家军斩首498,解救3000人,阵亡24人。其中数百名“惯战黑吉倭”即日本武士全部被歼,对福建之倭打击最重。谭纶形容为“盖自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未有若此之振,军功未有若此之奇者。”

此后一年间,戚家军快刀斩乱麻,一举把福建上岸的倭寇大部歼灭,余部逃遁回国。“自后倭寇脱归者,始知犯华不利状,于是倭寇不敢复窥八闽矣。”

福建倭患荡平,只剩下广东了。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率军进入广东南澳等地,与俞大猷再度联手,一举歼灭了吴平等倭寇集团。

至此,侵扰东南沿海长达40多年的嘉靖倭患,终于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