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吾乡》之北川:老爸和房子

“轰!”的一声,整条街灰尘弥漫。30分钟时间里,住了20年的老房子,被弟弟开的挖掘机肢解成残垣断壁。老爸戴着头盔,满脸灰尘,夹在指缝的香烟快烧到烟头,青烟迷雾下的双眼望着一堆砖瓦,表情甚是复杂。

20年前,父亲、爷爷与亲戚朋友合力修建了这栋瓦房木屋顶房子,如今这栋老房子已跟不上潮流。4年前重修房子的提议,在今年最终尘埃落定。这一次,是咱家第三次大兴土木修房子了。

《吾乡》之北川:老爸和房子

3000元的婚房

老爸26岁的时候,爷爷将山上老家的祖业分给了包括老爸的三兄弟,这份祖业,实际上就是一套历经风雨30来年的老房子,老爸得到的,是一间不足15平米的木阁楼,进入房间,还得从幺爸家的堂屋穿过。当有机会选择跟爷爷到乡上铁业社学手艺时,老爸这间房子成了幺爸家的仓库,老家的几亩地,被老爸毅然放弃了,他乐观地相信,去镇上学手艺远比呆在农村老家种地好。

20世纪80年代的家乡,还在实行集体合作制,老爸学了会计,在乡上铁业社端上了当年所谓的铁饭碗,分的两间木楼阁房子成为一家人的暂住地。

此时的乡上,谁家有一套砖房,那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当时的乡上绝大多数人都住着木头修建的房子,那个年代的住家回忆,妈妈至今记忆犹新:还没看到人影,就能听到脚板踩上木制地板“咯吱咯吱”的声音,开门时,木板门“吱呀”一声尤其刺耳,要命的是,隔壁两口子吵架,隔天就能传遍大街小巷。

住了两年木阁楼,具有年代记忆的老楼发出“吱呀”声越发厉害,爷爷和老爸动起了修房子的念头,原因还在于,老爸越发理解,一个女人对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的渴望,他决心,不管多么艰难,一定要给妈妈的一个迟到的婚房。

虽说端着铁饭碗,可要修房子,就是考验家底的时候了。那个年代,谁家要是有上1万元的存款,那就是人人艳羡的万元大户。窘迫的是,当年家里的存款,只有不到1500元钱。

在当年人人拮据的生活境况下,老爸和爷爷东奔西走,最终向亲戚凑够了3000块钱,在街道小河汇入大河的上游处买下了一块近70平米的宅基地。沿河设城的家乡向来如此,依山建房,或临河建房,向来不顾地势的凶险,家乡人民建房自有一套理念,事实也证明,家乡的的造房理念是稳固的,2008年地震,位于北川县的小坝乡,房屋受损并不严重,让这里人们更害怕的是洪灾。

相比现在,那个时候只要有几千元钱买原材料,兴木造房来的容易很多,人工成本很低,只需要请一位专业的泥瓦匠为房子布局,甚至无需图纸,邀请七八位老家亲戚,一栋房子在不到5个月时间,在家乡街道的小河边上拔地而起。

这是咱家第一套房子,更是老爸和爷爷还有亲戚们用血汗堆砌起来的房子。1991年这年的春天,一家四口搬进了新房,爸爸回忆说,至今都还记得那栋4层楼高新房子的粉刷后的味道,还有当年最底层养的那头小猪,尽管欠债不少,新房子带给了全家崭新的日子。

但住在新房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场突来意外,将刚刚到来的幸福卷入洪流。

洪水毁房

1992年这年,集体制铁业社解体,铁业社6户人开始自负盈亏,老爸也自己做起生意来,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家里的才开始一点一点有一些积蓄,为了还修房的欠款,老爸和爷爷每天汗流浃背,生产农具、锄头、菜刀……在炉火的炙烤下,老爸的皮肤总是红红的,儿时对老爸的记忆,还有他身上的独有铁味和汗水味混合的味道。

那年的夏天来得异常闷热,之后就是接连几天的大雨天气,下得尤为凄冷。毗邻小河的新家在那些天总是让妈妈心跳不止,声响越发巨大的河水声响和浑浊不堪的河水,让妈妈接连几天失眠。

不幸还是发生了,那一天的情形,仅有三岁的我至今仍有记忆。雨仍旧下得依旧猛烈,穿着妈妈买的新雨靴,我打着一把伞在屋外玩雨水。一声巨响,新房的顶层列出一道巨缝,此时的妈妈已经惊恐万分地从屋内跑出来叫人,又托人叫还在工作的爸爸赶紧回家。新房已经歪斜,洪水不断的冲啃噬着屋基,河床在屋脚下形成一个弯道,成为河水冲刷最严重的地方。街坊邻居的吼叫,不断进入屋内帮忙搬出家什,妈妈再也绷不住情绪,望着歪斜的新房,失声痛哭。

老爸匆忙赶到后,来不及伤心,确定亲人都安全之后,赶回屋内搬出一些东西,所幸,在刚刚搬出所有重要物品时,一声撕心的巨响,房屋轰然倒塌,滑落河床,不到四十分钟时间,新家被卷入洪水,养最底层的那只小猪,依然没有幸免。

再兴土木

辗转数日,全家人又搬回了铁业社的公家楼阁。新房倒塌给爷爷和爸妈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之前的欠债还没有还完,却没有想到新家居住不到一年便成为1992年那场大洪水的牺牲品,老爸试图乡政府请求帮助,乡上官员的唯唯诺诺,让心力交瘁的老爸最终放弃寻求政府支援。

在门板“吱呀”和木楼的咯吱声中,全家人过上了2年多的还债生活,生活虽清贫,但爸妈也并未因此失去动力。弟弟出生的这一年,爸妈决定,再次修房子。

和上次的修房的情况一样,家里存款根本不能支付造房的巨款,先前的债务刚还清不久,再修房动辄就是上万元。爸妈最终还是想到了办法,向银行贷款5000元,东拼西凑,凑够了不到一万元的资金。仍旧是好心的亲戚们来帮忙,仍旧是没有图纸的施工,不一样的是,这次的宅基地,买在了街道靠山的一面。

一砖一瓦的艺术堆砌,第二栋房子在1995年的冬天修好了,传统的一楼一底,砖瓦结构。刚刚搬到新房时我刚5岁,踮着双脚往楼下看都很困难,清楚的记得,周边邻居的房屋仍旧是木板楼,站到新房的阳台上俯视下去,还有一点傲娇的味道。

贺新房这一天,亲戚朋友团聚,老爸那天喝了很多酒,不断跟亲戚们强调,“人可能两次买房子,但两次自己修房子可不能再多了。”

事不过三

20年的岁月,爷爷在这里走完了晚年,喜怒哀乐交杂,这栋房子里承载了太多的记忆。20年的家乡变化,是一座座木板房的消失和一栋栋新式楼房的出现,没有建筑理念的建筑,如今在周边充满现代感的房子中,显得有些突兀。

老爸向来能够将就,但是不能将就的是,我和弟弟长大,有些低的门框让一米八的老弟出门都得低着头,况且,如今弟弟年越20,爸妈就开始操心老弟未来的终生大事,他们坚信,有好房对娶媳妇绝对有利。

可是,真要拆房重建,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2008年地震后,家乡被列为重灾区,原本可以申报重建,可最终老爸没有重建的勇气,手头的资金不够,家家都有难处,第三次修房的事情被搁置一边。

去年年底,思量了很久的老爸最终下了决定,拆掉老房子,再修第三次!而现在的物价相比20年前翻了10倍还多,依旧是资金不足,但房子必须修。

初八这天,拆房开始动工,老爸的表情是紧张的,不知是那一声坍塌的轰然巨响勾起了修建第一座房子倒入洪流中的一幕,老爸死死的盯着弟弟开挖掘机的每一个动作,害怕操作失误损坏邻居家的房屋,最终,旧房完美的拆除,老爸这才松下一口气。依旧是亲戚朋友团聚一起,老爸端着手中的酒杯说,“小坝修房子修三次也就我了,事不过三。”一杯白酒穿喉而过。

20多年的变迁,修了三次房子,从3000元,1万元,到20万元的建房成本,见证的是时代的进步,物价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每一个年代的兴木造房,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仍旧是那么困难。

老爸对房子的情感错综复杂,爱之因家人聚在这里,恨之不长久。我问老爸,为什么咱家三次修房子没钱,你终究还是下了决心修建。老爸的一句话让我热泪盈眶:我们修的不仅是房子,还是一个更好的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