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和尚坡、紫林庵、煤矿村.....这些贵阳地名竟然都大有来头!

据明弘治十四年版《贵州图经新志》记:“郡在贵山之阳,故名贵阳”。贵阳因位于贵山之南,而山之南为阳,因而得名,这个说法,在众多说法中得到的认可较多。

那贵阳为什么简称为“筑”呢?也是说法不一。不过,贵阳盛产竹,“筑”源于“竹”的说法,当地人及众多文史学家也都比较认同。

其实在贵阳这座城市,许多地名的来历也都很有意思。比如和尚坡与和尚无关,紫林庵却与祭祀灵验相关等。接下来,小黔黔就带着你,一起来了解一下贵阳这些地名的由来。

煤矿村

曾经的煤窑

和尚坡、紫林庵、煤矿村.....这些贵阳地名竟然都大有来头!

抗战时期,现煤矿村所在地的村民从这里挖出煤来,成立了小煤窑,后来又成立了筑东煤矿公司,采出来的煤主要供贵阳地区使用。此煤矿的开采范围东起西瓜村,西至大营坡,北达黄山冲路,日产量六十多顿。现在贵师大的体育场就是当时的煤场。

但由于煤矿煤层浅薄,到解放初期就已枯竭,只好停产。煤矿村的煤,在抗战时期,为贵阳人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名字也因此而慢慢被人们所铭记。

和尚坡

与僧人无关

和尚坡、紫林庵、煤矿村.....这些贵阳地名竟然都大有来头!

清末民初,现和尚坡靠三桥一侧是一大片淤泥地,附近农户在淤泥地里种荷藕,形成荷塘。由于当时养蚕者多,需要大量桑叶,当地人又在稍后的坡地种植大片桑树。因此,当地人就把这一地段取名叫“荷桑坡”。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因修筑黔滇公路,占去了淤泥地及大部分坡体,荷花及桑树不复存在。荷桑坡之地名慢慢地被外人误叫为和尚坡,并沿用至今。如今荷桑坡一名,只有在古书上才能查到了。

紫林庵

会馆祭祀地

和尚坡、紫林庵、煤矿村.....这些贵阳地名竟然都大有来头!

清朝初期,大批外省人来贵阳经商避难,他们大多自发成立名为“某某会馆”的同乡组织。其中,湖南会馆在其地盘上(现紫林庵一带)修建了一个多功能建筑,供奉观音菩萨、祭祀屈原等,供文人游玩,加上旁边的几个建筑,总命名为“紫林(灵)庵”。

20世纪初,社会动荡,湖南会馆开始走向衰落,民国十五年(1926年)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修环城马路,湖南会馆地盘全被占用。解放后,湖南会馆由政府进行改造,而此时的紫林庵已荡然无存,淹没在日渐增多的房屋之中,就只有地名流传至今。

八公里

连通生命线

和尚坡、紫林庵、煤矿村.....这些贵阳地名竟然都大有来头!

抗战时期,川黔公路经崇溪河进入贵州境内,过桐梓,越娄山关,经遵义、息烽、贵阳、安顺、晴隆,在滇黔交界的胜境关进入云南连接滇缅公路,直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当时川黔公路被誉为中国的生命线,地位极其重要。

于是,位于川黔公路离贵阳站八公里两旁的地方,就叫八公里,位于十公里的地方,就叫十公里,位于十三公里的地方,就叫十三公里。这些名字,不仅在贵阳使用,在川黔公路经过的许多地区都使用,不过,随着川黔公路地位的没落,许多相应的地名也被其它名称取而代之。

曹状元街

清朝武状元

和尚坡、紫林庵、煤矿村.....这些贵阳地名竟然都大有来头!

清朝时期,贵阳出过一个武状元,名叫曹维城。曹维城居住在贵阳城区南面的一条名叫常平仓的巷子里,常平仓是封建社会里府、州、县地方政府设立的粮仓,之所以叫“常平”,就是因为粮仓的作用是调节粮价,谷贱时收进,谷贵时卖出,保持城市粮价平衡。

不过,到了清朝中晚期,常平仓只是徒有虚名,常平不了粮价,地位没落。到了清末,由于武状元曹维城曾住在这条巷子里,巷子里的人为此而感到骄傲,常平仓之名慢慢被人遗忘,而“曹状元巷”之名却响亮起来。

盐务街

盐巴集散地

和尚坡、紫林庵、煤矿村.....这些贵阳地名竟然都大有来头!

历史上,由于贵州不产盐,盐需由四川运至贵州。上世纪四十年代,如今的盐务街,就是当时贵州盐巴的集散地,当时周边统称为“盐务新村”。后来,盐务新村周边建筑和商业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一条街道,后命名为盐务街。

喷水池

昔日铜像台

和尚坡、紫林庵、煤矿村.....这些贵阳地名竟然都大有来头!

原名叫铜像台,中心位置是民国时期贵州省主席周西成的铜像,后来,因历史原因,周西成铜像被取走,取而代之的是绿树花草包围着的一座喷泉式水池,铜像台的地名也相应改成了喷水池。

大同街

打铜一条街

和尚坡、紫林庵、煤矿村.....这些贵阳地名竟然都大有来头!

原名叫做打铜街,历史上,这里的铜制品很出名,打制铜锅、铜碗、铜锁的铺面很多,这条街也因而被叫做打铜街。后来,铜匠改行,外迁,打铜街的制铜业没落,其名字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后逐渐被人们叫做大同街。

更多趣事——微信搜索——贵阳晚报黔生活

微信号——gywbysh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