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教”孩子是在剥夺孩子的成长

“教”孩子是在剥夺孩子的成长

关注心成长 共享阅时光

Lemom随笔

乐妈回来了。嗯。搬家真是一个大工程,忙活了快半个月了,家里依然一团糟。搬家的时候,近20箱子书,我的大概3箱,儿子的大概五箱,其余的是宝爸的。看着一屋子的箱子,心里觉得我家还是很富有的,真想对我家娃说,亲爱的宝贝,书和一对讲故事给你听的爸爸妈妈,这是我们所能够给予你的最大的财富,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算不冲着黄金屋和颜如玉,多读书,总归是好事吧。

好了,言归正传。

春节前后,儿子痴迷上拼图。对于2岁半的他来说,9块拼图的难度还是有些的。开始的时候,我陪着他拼,看到他摆的位置不对或者放歪了,我就着急的去纠正(虽然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控制不住嘴巴和手),后来儿子生气了,大声说,妈妈你别欺负我了吧!我才突然回过神来。可是,老妈也是不长记性,前段时间,让乐乐的小伙伴彤妈海淘了金宝贝的泡泡,刚拿回来,儿子找不到技巧,老吹不出来泡泡,于是,我又忘记了,去指挥,然后乐乐生气了,说:妈妈我不玩了,给你吧!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给他造成了一些困扰,也在努力的修正中。

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的个案,每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妈妈,总是有些时候会忍不住就“教”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时间,孩子需要的是“自我觉醒”,不需要我们指手画脚。我们的“教”,很大程度上是奴役孩子。特别是2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日渐增强,他们需要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一些事情,作为家长,我们更多是需要站在他的视线之类,收回我们的手,闭上我们的口,适时地给与帮助,让孩子自由成长。

让我们一起作伴,共同成长吧!

正文

当孩子的心理和意志具备了发展的内在条件时,就有了追求独立的冲动。而家长通常是怎样做的呢?

比如说一个孩子,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他要自己用勺子吃饭。舀上舀不上他都要自己舀,结果弄得满桌狼藉,这个时候他在学习独立,学习吃饭这个独立的能力。但是大多数父母在这个时候最喜欢做的是喂,喂很简单,喂了以后衣服和桌子上都不会弄脏,这个行为就剥夺了儿童独立的权利。

(关于吃饭这个问题,乐妈是忍不住插上几句话。乐乐现在2岁半了,其实,就在年前,大部分时间还都是我在喂他。原因之一,就是省事。乐爸放寒假后就监督着我,让乐乐自己吃。谁知道,没过一周,乐乐自己吃饭已经吃的很好,而且连筷子都用的很好了。乐妈也在朋友圈晒照片和视频哈,有朋友就问怎么教的孩子用筷子?其实,还真没教。筷子是个比较复杂的动作,不好用语言描述,但是孩子自己多用几次就会找到感觉了。乐乐现在吃饭,依然是会撒很多,但是我知道这是必经的过程。我会提醒他,慢点吃,看看爸爸妈妈身边有没有撒那么多米粒,粮食掉到地上很可惜。就在今天早上,小盆友还告诉我说,妈妈我今天吃饭撒的米粒少了,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鼓励!)

我想起那次在北京坐公共汽车碰到的小女孩。小女孩两岁多,要红薯,她妈妈买了一个烤红薯。上了车,妈妈坐在那儿剥红薯皮,小女孩着急地嚷嚷着:“我来剥,我来剥……”

她妈妈说:“你剥不卫生,吃了会生病的。”

小女孩急迫地说:“我要剥嘛我就要剥嘛”

她妈妈严厉地说:“不行”

女孩满脸的乞求、痛苦、尴尬,最后红薯剥完了,她妈妈说:“好了,吃吧再急也要讲卫生。”

女孩说:“我不吃。”

她妈妈说:“什么?花了钱,费了这么大的事,不吃啦?这不是折腾人吗?……”

那小女孩要的是剥红薯皮的动作、剥红薯皮的过程、剥红薯皮的经验和感觉。这是她的内心需要,是她的心智发展的需要。到底这经验有什么作用?没人能知道。那可能正是成就一个伟大科学家、政治家或其他什么人物的重要一环。这不是成人所能洞悉的。

(这段对话,是不是很熟悉?恩,我也这么做过。在亲子园,很多课都是有手工的部分,我特别注意观察过,大部分时间都是大人在代劳,孩子可能做的歪歪扭扭,甚至不会做,但是这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我们需要的不是让孩子做出多么完美的作品,对于小孩子来说,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但是成人应该有爱啊?

什么是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自由走向独立。

很多孩子甚至穿鞋的机会被父母剥夺了。因为儿童穿鞋、系鞋带这个过程特别慢,你要坐在那儿等待。我们早晨上班很着急,所以我们要给孩子穿鞋子、系扣子,这样省时间。时间久了,孩子穿鞋的能力就丧失了。在我们幼儿园就有这种情况,很多小孩子已经穿上鞋在外面奔跑着了,可还有小孩子在哭,为什么?他着急等着老师给他穿鞋呢。

这种剥夺比较容易理解。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剥夺,那就是剥夺儿童在思想上的独立。这种剥夺将使孩子的思想失去自由,失去自由就必然是被奴役的状态,不可能说,他处在自由跟奴役之间,没有这种可能。

儿童的成长,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思维上,都是一个趋向于独立的过程,他会沿着这条路不停地走。他为着自己的独立会冒很多险,会进行各种探索。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能获得完全的独立,就会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献给别人,奉献给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那么对这个人来说他就没有了自由,也就没有了独立。没有独立,也就没有了真正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

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独立程度来使用自由,而这一切又基于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当他是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是一环连着一环的。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造就成为强有力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和自由的人。”这个自由不是指条件,而是一种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我才能作为一个人而存在,才不会在思想和意志上丧失做人的权利,才不会受奴役。

奴役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习性。比如说画画。我们有些孩子就在那种不会教美术也不大懂教育的老师的教育下,“教”出了很多问题。他们总是给孩子教,教孩子画一些花呀,草呀。他“强制”孩子这样画的时候,就含有“奴役”的意味。

我们都看过《小王子》。在那本书里,小王子到了一个星球上,那里有个人正好是虚荣狂,那个人对他说:“噢,崇拜我一次吧,求你崇拜我这一次吧,就一次。”小王子觉得,这个成人怎么这样呀,就飞到另一个星球上。而那一个星球上是一个暴君。小王子一去,他就让小王子干这个,干那个。小王子觉得这个人怎么这样,也飞走了。又到一个星球上,那个星球上是一个很贪婪的人,他不断计算哪个星球是他的,记下来……他已经忙得没有机会抬起头来跟小王子说话。这本书写了很多种成人的状态,非常真实。

这些成人可能就在孩子们身边,正在为“教”孩子而尽力。我们想教给孩子,我们用我们的主见,“强行”让孩子这样那样。

我们鼓励孩子,用各种方法暗示孩子、惩罚孩子,这就是在奴役孩子。就算不讲负面的结果,就算只讲正面的,情况又能怎么样呢?

儿童处于直接经验时期,所有的经验应该来自于孩子自己。如果儿童在他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经验,那他自己就是他自己的主人,但现实是,我们成人认为这个经验好,就强迫孩子接受。大多数的孩子经过这种强制之后,这方面的能力被成人奴役了,他跳不出成人给他设的框框,这就是所谓的“画地为牢”。

很多“奴役”我们做得难以觉察。这一部分恰恰又表现在我们最看重的“教”的行为中。我举一个例子。前不久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画画,教画画的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不把鱼画在河里,而是画在天上。她觉得这不行,不能这么画画,就告诉孩子们:“我们画画呢,先要画一条地平线。”

星期一我们开会,我儿子那时正好画画的敏感期到了,儿童的敏感期一旦到了,他就会一天到晚做那件事。他要画画,我说:“妈妈给你一些纸一支笔,你就画吧”他在一个小时里画了十几幅画,每一次画完都给我看,我发现每一幅画都有一条线,每一条线下面都画那么几下,我问:“这是什么?”他说:“石油。”“为什么这是石油?”“因为这是地平线。”我知道他不可能明白地平线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他还没有形成。但他画的十几幅画全都有地平线。他认为地平线就是地面以下,下面就是石油。我问:“你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就是这样的,先要画一条地平线。”我觉得奇怪,就问老师:“这孩子奇怪,先要画一条地平线。”老师说:“是我教的,我觉得小朋友应该……”我说:“教坏了,你的地平线束缚了我儿子画画的创造力。”

那几个月的时间里,儿子画画总先画一条地平线,这可怎么办呢?我想不行,我得把它给弄掉,想办法把这个潜意识给它去掉。有一天我带着儿子到宁夏大学,校门口都是草坪。我说:“孩子,现在咱们站到这儿看看,看有没有地平线?”我儿子仔细看,说:“没有,都是草地跟楼房。”我说:“对了,那你下次画画该怎么画?”他说:“噢,妈妈,我明白了,你是不是让我画两条地平线?”我想:糟了,这又说糟了。那天以后,我就不敢再说了。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和儿子在楼顶上看日出,我说:“看见在天边有一条天和地交接的线吗?”他说:“看见了”我激动地说:“地平线。”

天知道我们都在教些什么?我们的老师都是精心挑选的,都是比较出色的。在每分每秒都很重要的童年期,我们可能浪费了儿童多少生命?由此我对老师说,你不要教给孩子什么,先让他自己画,先把他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出来,等到六岁以后,他的基本概念都建立了,你再教他技能。

有时候我们的“教”,既“奴役”了孩子,使他失去了创造力,又往往不知把孩子“教”到哪里去了。我们不知道我们说的一大堆语词里面那么多概念,哪些概念儿童掌握了,哪些儿童没有掌握。就算我们“句句是真理”,我们也教不成孩子。

我们讲了些什么,大多数状态下孩子不知道。因为,有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明了我们想说什么,孩子并不会按照成人的思维来看待世界,没有成人的“经验”。(本文来源于网络)

【后记】读这篇文章的时候,Lemom头脑中一直盘旋着这首流传很广泛的诗--纪伯伦《孩子》,一起分享给大家!

《孩子》

-----纪伯伦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 卡里尔•纪伯伦,《先知》第四章

❤为爱分享·结伴而行·共同成长❤

心成长育儿笔记

【关注】儿童心灵成长|亲子阅读推广|精选绘本推荐

微信公众号:xincz365

私人微信:smile99lily

悦读童年V店:http://xincz.davdian.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