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公务员跳槽热”的经济学分析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称,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调查显示,跨行业跳槽人群最活跃的是公务员,同比去年增加超过三成,令不少人感到惊诧。一时间“公务员跳槽热”频频见诸报端,亦成为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因个人大学专业为经济学,一时技痒,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所谓的“公务员跳槽热”一无“槽点”更不是“热点”。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性人假设”,意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逐利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反观前几年的“公务员热”,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道这些“理性人”真的都是只看中“公务员”这职位本身吗?其实就“公务员”的本质而言,无非就是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执行者,只是一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社会分工而已。但由于可以接触到权力的运行,甚至可以影响乃至左右权力的运行,所以在制度不健全的前提下,“公务员”除了能获得正常的显性收益之外,能攫取到其他社会分工所不能企及的灰色收入、甚至是非法的黑色收入。而在今时今日中央不间断高压反腐、依法治国不断深入、政府简政放权的态势下,灰色地带得以进一步压缩、隐性收益得到了有效遏止。所以不论是前几年出现的“公务员热”还是现时“公务员跳槽热”,究其本质而言,无非就是“理性人”的“理性选择”而已!

我们再试从“成本收益分析”角度剖析,在法制不健全的前提下,腐败分子攫取的非法收益远远大于其可能需要付出的犯罪成本,其直接效应就是贪腐份子的义无反顾的“前腐后继”。而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工作不断深入,反腐的力度不断增强、反腐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众多大老虎、小苍蝇纷纷折戟沉沙、身陷囹圄,贪腐行为的成本直线上升,贪腐的收益已不能覆盖其成本,这势必造成一部分观望者选择离场。

所以,个人认为,所谓的“公务员跳槽热”无需惊诧,更无意义过分解读,“公务员跳槽热”一无“槽点”,更无“热点”,反而是“拐点”,标志着“公务员”这一身份已走下神坛、更标志着我们的反腐工作在不断的法制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过程中已取得的卓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