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勇于尝试,看见成长的自己

故事

小鸿很会画马, 参加两次幼儿园的美术比赛都获了一等奖。

上次评奖后的第二天,他画的“奔跑的小马”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幼儿园门口的展示窗口里。放学时接小朋友的叔叔阿姨来的早了,围着看他的画议论,还有的夸他是天才小画家。

小鸿妈妈很少夸他,只是回家后和他分析画中的细节:比如对马的腿部观察的比上次仔细了,轮廓更有力,但马尾巴扬起的样子还有一点不像。

最近幼儿园里又要办美术比赛了,请各个班级的小朋友们准备作品。

小鸿很犹豫要送什么作品。他最近迷上了海洋生物,尤其喜欢白点鹰鲼,这种鱼背有着白色的星点,游的时候像展开“翅膀“一样水中翩然而过。妈妈为他办了海底世界的年卡,小鸿连续几个周末都去观察它。

勇于尝试,看见成长的自己

(图片为白点鹰鲼)

小鸿在家里也画了好多幅白点鹰鲼的画,有一幅自己特别喜欢,他挺想带着它报名,但又不太有信心,怕输了比赛。

他问妈妈该怎么办。妈妈说“你喜欢画白点鹰鲼,很想展示给别人看看,但又有点担心赢不了名次是吗?”“妈妈觉得你很有勇气呢,既然这么喜欢,就试试看嘛。”

参加比赛小朋友的画在教学楼的走廊墙上贴了好几天。课间有好几个隔壁班的小朋友围着小鸿的画看,有一位说“哇,是你画的吗?真漂亮,肚皮是白的,像展翅的鸟在水里飞呢“,还有一位小朋友说他看到过的白点鹰鲼的“翅膀”好像比画里的更长更尖一些。聊着聊着说起各自最喜欢的海洋生物来,有喜欢相貌古怪翻车鱼的,有喜欢可爱伶俐的海豚的,聊得很开心,小鸿多认识了几个和他一样喜欢海洋生物的新朋友。

不久后,美术比赛的评奖结果出来了,小鸿只获了三等奖。妈妈来接他的时候,他低着头难过小声地说,“哎,当时送马的画参加比赛就好了”。

妈妈蹲下身一手搂着小鸿的肩膀说“你现在很难过是吗?你这么喜欢白点鹰鲼,画的也这么认真,很希望比你画的马还受大家欢迎是吗?”小鸿点点头。

“可是最后却只获了三等奖,是挺失望和难过的。妈妈理解你。但你画马很久了,去海底世界看鱼画鱼才几星期呢,如果你想画得像马那样好,那还得继续努力,多去观察和画画”。

小鸿感觉好了些,他想起那个小朋友说起白点鹰鲼的“翅膀”应该更长更尖些。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说“前几天你很开心地回来说多认识了几个喜欢海洋生物的朋友对吗?说起来,是画白点鹰鲼帮你交到的朋友呢”

“嗯“,小鸿想起小伙伴开心地聊海洋生物,心情好了很多。

“你再努力画一画,多观察,多练习,就可以像画马一样越画越好了。”

“妈妈觉得你这次选自己喜欢的新画去参加比赛,很有勇气呢”

“嗯,我再努力一下,以后我就不只会画马了,我还会画这种很漂亮很神奇的鱼——白点鹰鲼!”

【积极教养分析】

1,对孩子要鼓励不要表扬。 孩子表现稍好,有些家长们喜欢动辄表扬他/她“很棒”、“聪明”甚至“天才”,虽然这让当时孩子感觉良好,但却可能让孩子的自信变得脆弱。因为习惯于享受“天生聪明”光环的孩子更难以去面对失败和挫折。故事里的小鸿得奖后得到家长们的夸奖,多少也让他变得更在乎“名次”,担心失败。相反,如果将孩子表现好与他付出的努力相联系,给予具体的鼓励,孩子会清楚地知道,是努力才使得自己收获了更多。这正是小鸿妈妈在他得奖后做的,让他体会认真观察带来的作品变化(“马的腿部轮廓更有力了”)。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德韦克深入地研究了这一现象,她发现家长们用表扬孩子“聪明”“有天分”会让孩子形成对自身能力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而用鼓励将孩子的努力和成就相结合,会让孩子形成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进而给孩子带来完全不同的影响。也许有些家长对表扬和鼓励的区别还有些疑惑,那么可以仔细比较下表中的两栏:

勇于尝试,看见成长的自己

2、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要理解和鼓励,不要批评指责,也不要过度地安抚和保护。小鸿参赛最后只得了三等奖,有些家长为了安慰他可能会说“爸爸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下次一定能拿到一等奖”。其实,这样过度的安抚虽然出自好意,却无助于孩子去认识自己作品仍有不足,也不会激发孩子只有更努力才能画得更好。若是下一次仍拿不到一等奖又怎么对孩子解释呢?有些家长听到小鸿参赛前的担心,过度保护,担心孩子失败受挫,可能会不让小鸿带新的画作参加比赛,这样孩子会变得害怕尝试新的领域,因为不完美的尝试更可能会带来失败!

然而,还没有尝试就放弃和逃避其实对孩子来说是更大的失败!因为这会极大地限制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力的拓展。

其实中外大艺术家无不经过各种尝试,毕加索一生多次“变法”,他的早年、中年、晚年的作品风格迥异;文学家沈从文一直探索用不同风格写小说,甚至被称为“文体作家”,他对自己作品不满意,始终称自己的作品为“习作”。敢于尝试,有勇气不完美是多么难能可贵。“允许自己失败,将更有可能成功!”

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像文中小鸿妈妈那样,在充分共情理解后,将努力不足与结果相联系。出乎很多家长意外的是,孩子如果了解到挫折是因为努力不够导致(而不是缺少“天赋”),反而会增加他的信心。因为只要他更努力了,下次就能做得更好。诸多研究表明塑造孩子的“心理韧性”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现实的失败去磨砺自己,去体验真正的挑战。

3、孩子受挫的时候,首先需要的是理解和共情,其次才是告知缘由。小鸿妈妈用非言语动作来表示对他沮丧的接纳(蹲下身用手搂着小鸿的肩膀),再用言语说出他内心的感受(即共情):“你现在很难过是吗?你这么喜欢白点鹰鲼,画的也这么认真,很希望比你画的马还受大家欢迎是吗?可是最后却只获了三等奖,是挺失望和难过的。”充分的共情是亲子沟通中的核心,这比简单地说一句“妈妈理解你”要更容易让孩子感到安抚。

当代的脑神经科学揭示情绪和认知会相互影响,情绪如果不能被接纳而平复,认知往往也无法真正起作用。中国成语里说“通情达理”、“合情合理”都是“情”在理先,先人的洞见正和当代研究暗合。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竞赛失败后的失望和沮丧,仍然大讲“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孩子会觉得他的感受没有被父母理解,情绪不但难以平复,还会觉得难过和疏远,对“道理”也无法真正接纳和内化。

4、选择新领域必然有不成功的风险。这时孩子特别需要家长、老师对选择的勇气给予鼓励和肯定,并让他觉察和发现探索带来的新成长。文中小鸿虽然没获得一等奖,但从小伙伴那里得到了肯定(“真漂亮”“像展翅的鸟在水里飞呢”)和如何改进的意见(“白点鹰鲼的‘翅膀’好像比画里的更长更尖一些”),认识了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将来的交流会让彼此受益);更重要的是,妈妈告诉他只要更努力会越画越好,他有了信心,“嗯,我再努力一下,以后我不只会画马,还会画这种很漂亮很神奇的鱼——白点鹰鲼!”

孩子的成长不单单只有成绩这个维度积极性格(勇气、责任心、自控力、社交能力、感恩、乐观精神、好奇心、抗挫力等)的塑造比一时的成败得失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为长远。我试着画出小鸿在参加3次绘画比赛中,他的成绩、勇气、抗挫力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和前两次美术竞赛比,小鸿参加这次比赛的成绩虽然下降了不少,但孩子勇于尝试(勇气)抗挫力却有了大幅增长。这同样也是成长的收获,比单次的成败得失要有价值得多。

当您的孩子遇到选择的困惑时,建议大家也可试着画一画这样的图,也许一画出来,该鼓励孩子选择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勇于尝试,看见成长的自己

﹋﹊﹋﹊﹋﹊﹋﹊﹋﹊﹋﹊﹋﹊﹋﹊﹋﹊

推荐:有人说胖是因为骨架大,其实是脂肪多!坚持一周跟小编一起甩掉多余脂肪!

微信公众号:jkss230(←长按复制关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