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如今,在中国的婚宴喜礼上,新郎、新娘彼此为对方戴上一枚戒指作为结婚信物,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仪式。不过,这个仪式只是近代中西结合的产物,在古代,婚礼上压根就没戒指的事。这是为何呢?故事还得从头讲起……

戒指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古埃及的法老们喜欢将代表权力的印章随时带在身上,但总拿在手里很麻烦,于是一个聪明的侍从制作了一个圆环,这样就可以把印章戴在手指上。这大概是公元前32世纪的事。20多个世纪过去了,直到古罗马时期,官员们还把刻着肖像画的印章戒指当作权力的象征来佩戴。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随着时代的演变,戒指逐渐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装饰品。据说这是王公大臣们觉得法老的印章戒指挺好看,于是纷纷效仿,此后便逐渐演变成女人们的饰品。后来,希腊人在埃及戒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选用黄金宝石制作,设计美妙的形式和图案,这种精美的首饰很快风靡四方。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世界上第一个将戒指当做订婚信物的人是奥地利王麦士米尼。1477年,麦士米尼认识了玛丽公主。麦士米尼被她的美丽容貌和优雅的举止所倾倒。可是,玛丽早已许婚于当时的法国王储,但他仍不放弃,为了赢得玛丽的爱,麦士米尼命人专门打造了一枚珍贵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玛丽面对这只精雕细刻、闪闪发光的钻石戒指和麦士米尼的热烈追求,终于改变了初衷,嫁给了麦士米尼。从此,钻石戒指便成了西方人的订婚信物。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那么,同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戒指,为何既没成为一种普遍的装饰,又鲜于成为定情信物呢?我们翻开一部庞大的“中国服饰史”,似乎只有原始时期先民们的骨质、石质、角质等古朴材质的指环最为醒目。而此后,中国服饰史上最显华彩的篇章,就属于历朝历代不断发展的女子头饰、男人带饰了。

自秦汉始,女子的头部就盛加装饰,比如著名的“步摇”头饰,是将黄金翡翠等珠宝做成凤凰、孔雀等式样繁多的花式饰品,装饰在高大的假髻上,让女子每行一步都流金溢彩;而中国自古有“君子必佩玉”之礼,男子宽衣博带之上被精心调配出的各式带钩、佩玉,组成了一部样式丰富、工艺精美的带饰史。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相比之下,同样作为中国传统饰品的指环,则明显被冷落了。要知道,魏晋时戒指的婚恋功能就已经传入中原,可是这个“胡俗”并没有像胡舞、胡乐等其他西域文化那样融入中原文化,发展成一种延续不断的婚姻习俗。这背后的原因,大概有四个:

一是中国人的定情信物,多取自自然环境,少有精雕细琢的物品。比如浪漫的红叶、红豆,或是随身的佩玉、香囊,一旦交予对方手中,这本是寻常的物品便不再平凡,倘若香囊内还装有一缕割下的青丝,那便是寄托终身最笃定的誓言。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我们来看一个唐代的故事,相传唐时有一位名叫于佑的书生,在皇城外的御河旁拾到一片从宫墙内漂出的红叶,上有诗一首:“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红叶谢,好去到人间。”于佑如获至宝,也拾起一片落叶,回了两句诗:“曾闻叶上红怨题,叶上诗题寄于谁?”放在河里漂回。于佑最终娶到了那位写诗的宫女,传为千古佳话。他们的定情信物,便是一片红叶。

二是中国古代的青年男女很少有直接表达自己情爱的机会。《诗经•豳风•伐柯》中有诗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想娶妻结婚没有媒人可不行。在古代礼仪著作《仪礼》中,对结婚过程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即“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每一礼,都需要中间人来完成,并不给新婚男女直接见面的机会。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三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并不是男女个人的私事,而是家族、宗族的大事,男女两家要交换的重要“信物”,是婚书和聘礼。也正因为这样强大的、顽固的婚姻礼制,使古代人对爱情一向隐晦,不事张扬。即使男女双方有情,也是极私密的事,那些以贴身的玉佩、荷包、绢帕作信物联系一双恋人的故事,我们也只能在戏曲中有所见识。这些故事可以说都是古代中国人对男女自由恋爱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生活中婚姻状况的无奈。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四是古代中国宫廷,女性戴戒指是用以记事,戒指是作为一种“禁戒”、“戒止”的标志当时皇帝有三宫六院,在后宫凡被皇帝看上者,宦官就记下她陪伴君王的日期,并在她右手上戴一枚银戒指作为记号。当她妊娠时,宦官就给她戴一枚金戒指在左手上,以示戒身。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直到近代,自由恋爱的观念进入中国,西方的婚姻形式、婚恋文化影响了中国人,教堂式的婚礼、在神父主持下戴上神圣的戒指表示终生相爱相依的程序,也才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这时的戒指,这枚小巧精美的金石饰品才终于取代了玉佩、香囊,逐渐成为中国人光明正大的婚恋信物。

戒指为何没能成为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关注最东西(微信:zuidongxi

(本文为最东西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每个品类中全球最极致的东西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