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应届毕业生就业应该有的心态

一、一个毕业生在工作后不久的感想

听着细雨在树叶房檐上奏出的乐曲,一种净砌心灵的美妙感觉产生,在异地它乡,只有此时是最惬意的,手捧一杯Coffee,在鼾声四起的夜晚,半倚在幢边,聆听这乐曲,享受难得的宁静和平静,思绪在黑暗中慢慢地沉淀,思考着近来种种的不如意。

以前总渴望毕业跨入社会这个放飞青春,施展才华,实现报负的理想圣地,但从工作以来,我却整天重复着那些枯燥海味,平淡如水的工作,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当我惊醒时,试着为这样的生活找一个支点,一个能够慰籍自己的理由,可是一无所获,充满内心的只有无边的空虚和无限的怅惘,我常带着“学生时苦短,应及时寻乐”的极端信条迈入社会,却发现社会虽精彩,但工作也很无奈,“工作的无奈,可随时寻乐?”枯燥味的工作无法丰富我的生活,没有类似于南方的紧张和繁忙,没有规律的

上下班,让我无法充实和完善自我,我在报怨,这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炒能主宰这些事情,我想知道的是,我从前的理想到哪儿去了?恍然大悟!被无聊的每一天渐渐消磨了,而现在的我要做的是适应这一切,找回理想,让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迈近些,我会依然凭着青春的活力,敢做,敢错,只要对得起自己,便无怨无悔。

听着细雨婆娑,心里豁然开朗,离家的日子,准备演绎新的故事。

二、如今社会行势

如今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绕大学生的主要难题。也是迫与这个压力,对大学生就业情况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近几年来,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每日为找一份工作的奔波。就业,已经成为了毕业生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转折。

就业,已经成为政府、学校、个人三者共同面临的难事。

据调查表示:大学生实际的就业率将继续下降。

“未来就业率统计表明还会略有提升,而实际就业率会明显下降。我们目前的大学就业率是由高校来统计的,这里面虚假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就是所说的表面就业率。2006年的就业情况和前几年又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点,从去年年底,大部分企业和单位的招聘就已经开始进行。很多知名企业招聘的90%都是研究生,剩下的10%也都是重点大学的学生,这就给本科生带来了很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且这个形势会持续,未来的实际就业率还会下降,到2010年,就业的高峰期就过了。”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团成员王全一说。

面对就业率仍然下降的趋势,“一招鲜,吃遍天”,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事先判断好的专业,仍然明智的选择。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人事部日前在国家人才网上公布了国家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另外,据调查显示,决定未来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就业意识和素质水平、学校就业工作水平、政府政策协助状况以及就业统计体系设计等是最为重要的。企业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专业水平、品德、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以及组织能力。

再次: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趋势调查。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19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而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四、五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从最新调查获得的数据得知,截止到2006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以惠山区为例,近两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为400—500人,比建区之初(2001年)减少60%—70%以上。今后,该区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最后: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经过对无锡市人才市场、无锡市惠山区人才服务中心的各种求职信息的汇总,得到的结论是:需要工作经验的社会单位达到了71%,这占了非常大的比例。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专业对口要求等方面。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学校和大学生在如何获得就业信息、怎样参加应聘面试等方面做的还不够。有些大学毕业生在遭遇就业挫折后,出现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的情况。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全国招生,以前哪来哪去一直是大学生分配的一个主要流向,到今天,“就业全国化”实实在在成为一种趋势。但大家都奔向东部地区,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四是性别问题。总体上,男生比女生吃香,比较容易就业。

由此看来,就业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的调整自己,采取积极适应社会的态度才能在当今社会上曲申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毕业生你打算继续深造还是就业?有90%的毕业生选择就业;只有6%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不着急寻找出路、打算暂时待业的毕业生有2%,而打算创业的毕业生仅有2%。

与中国人才热线针对2004届毕业生调查相比,选择继续深造和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调,而选择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就业心态比往年迫切。

三、毕业生就业的窘态

就业变得务实

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是否对眼中的理想工作放低了要求?调查显示,整体来说,毕业生的就业变得更加务实。30%的求职者认为理想的工作就是在有前途的行业里谋职;15%的毕业生并不要求高薪资,而是强调公司有激励员工的良好机制;要求专业对口、能学有所用以及要求薪资、福利好的毕业生分别有19%和17%;另有10%的毕业生认为在优秀的企业就职就是理想的工作;另外有9%的毕业生期望能在有意愿的城市工作,并有落户指标。

薪资期望并不高

2005年毕业生的薪资期望有多高呢?50%的求职者期望的薪资是1001-2000元;37%的毕业生希望月薪是2001-3000元;希望薪资达3001-4000元的求职者占7%,另外,希望薪资4001元以上和1000元以下的毕业生分别是4%和2%。

虽然近半毕业生对薪资要求不高,但他们在择业过程中,薪资因素所占的比重又是多少呢?据中国人才热线调查显示,毕业生最看重的是单位如何,选择这一因素的毕业生占47%;薪资高低成为就业因素的占28%;其次,单位门槛高低和竞争激烈影响就业因素的分别有14%、12%。不难看出,虽然毕业生的薪资期望不高,但仍是左右他们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大困难是无工作经验

在调查中,毕业生反映不管采用哪种求职方式,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工作经验,41%的毕业生选择了此项;认为英语水平不佳、专业能力不强和求职技巧不够影响到就业的毕业生分别是17%、15%和16%;还有11%的毕业生受困于学历不高。在就业困难面前,毕业生又会采用哪些就业策略呢?52%的毕业生会用真诚和实力打动对方;计划尽早找工作、先别人一步的求职者有11%;强调自身有良好的学院或专业背景的求职者占5%;认为有必要加强求职技巧训练以顺利就业的占14%;此外,还有10%的毕业生打算采用各渠道就业以及包装好简历等方法求职。

有专家称,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时代进入到大众化时代,即社会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大众化,而精英岗位将被少数有经验、有能力的社会精英和大学精英占据,一般毕业生离校就能抢占职业的最佳据点已不太可能。大学生如果仍固守着过去精英时代的思维方式寻找工作,将眼光紧盯福利待遇好的国有单位,非大企、名企不进,非机关单位不中,非大城市、省会城市不留,薪酬待遇低于多少免谈……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就业挫折。

毕业生应该认清现实,降低就业期望值,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四、毕业生就业心态要调整

1.“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毕业生寻求的第一份工作,不应对薪酬、单位性质、工作地点要求太高。关键是找到一个比较合适、可锻炼自己的机会。毕业生最缺的是工作经验,“先就业”是为了能早些进入社会磨练自己,同时让社会对自身能力作一番检验,提高自信心。“再择业”则是在解决了生计问题,站稳脚跟之后,寻找更加适合自己和更有发展前景的良机。需要注意的是“再择业”不可太随意,否则会让自己迷失方向,难以实现自身价值。

2.“不管城市大小、单位性质如何,适合自己就好”。

大城市固然有十分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美好前景,但竞争也更激烈,而且“居大不易”,在大城市生活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未必适合每一个人;许多中小城市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急需大量人才,并制订了许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只要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未尝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就单位性质而言,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各项福利比较齐全,但薪资水平稍低,工作相对墨守成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薪资水平相对较高,开拓性和挑战性较大,但福利可能不完善。毕业生只有搞清楚这些,对照自己的需求,权衡利弊,才不会迷失方向。

3.“充满信心与希望,永不言放弃”。

毕业生在面临着严峻就业形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经济时代所赋予的各种机遇。完善的人事代理服务使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可以“先落户、再就业”;机关、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考工作人员,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公开、公平与公正的求职机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各类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所有这些都为毕业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毕业生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不懈地努力追求,就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校门离企业有多远?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时普遍缺乏就业力,企业总是抱怨大学生不“职业”,分歧使大学生与企业间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阻碍大学生就业。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大学生缺乏就业力操心。

五、大学生应有的心态

1、〖积极求职心态三要素〗

【乐观向上】现在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无不剧烈。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如果在激烈的竞争中,没有乐观向上的拼搏精神以及强烈的进取欲望,是很难获得成功的。相反,如果是一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求职者,那么成功就一定指日可待。

【坦然面对】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就肯定会有收获,哪怕是拿钱买教训,吃亏长见识也是值得的。有这种心态的求职者,在面试时就会不怕挫折和失败,还会大大增强面试时的自信心,这样在应对主考官的提问时,也会回答自如、理直气壮。即使遇到比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强的竞争者,也不会自惭形秽。有了这种积极的求职心态,求职者一定会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耐力,努力去寻找理想的工作岗位,直到成功为止。

【不卑不亢】有这种心态的求职者的明显表现是自信,他们知道现在的应聘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有权利去选择毕业生,而毕业生同样也有资格和权利去挑选一个适合自己专业和特长发挥的用人单位。有了这种想法后,求职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不卑不亢的态度,这样求职面试时可能产生的恐惧、紧张心理就会消失了,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

2、〖健康求职心态三要素〗

【客观】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会使用SWOT分析工具。在进行职场定位前,毕业生可以做一些职业生涯测评或给自己设计一个问卷,比如“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弱势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哪些威胁”、“什么样的工作让我有成就感”等问题,综合SWOT因素,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

【务实】毕业生对就业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尽管择业是双向选择,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为零的大学生来说,选择自由更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因此毕业生要转变观念,克服一步到位的思想,“一切从零开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再择业”,况且早期的人生磨砺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从容】学成就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是切忌急于求成,因为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成长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量能在第一份工作中多积累一些经验和今后有用的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让成长的喜悦盖过对职业的“不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从容的心态,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适合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应该有怎样的调整等。当你得出结论后,剩下的事情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起飞平台和怎样起飞,这就相对容易了。

3、〖适应是基础〗

谈到就业与求职心态时,现在很多大学生确实对自己定位过高。其实,一张毕业证书只是标志你完成了学校规定的阶段性学习。工作后,大学生们就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需要补充,因此到基层去学习锻炼是有必要的。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学生应善于向周围同志学习,尽快熟悉业务,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同工作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工作,这样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当然,从一个毕业生到社会人,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单位领导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

面视网一个求职招聘平台。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订阅头条号,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微信搜索:面视网(红色头像),有家有业有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