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注意力时代,高校如何智斗手机?|深度

现在的大学课堂上,肆意使用智能设备,似乎快成了大部分学生“主业”,而听讲成为了一项“副业”。不久以前,人们可能正因为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使课堂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而无限惊喜。那么现在一场老师与手机、笔记本电脑争夺学生注意力的战争会怎么进行下去呢?

新闻链接

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如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手机族”。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头疼不已。4月14日,南京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会组织发起了"左手戴手环,挑战21天上课不用手机活动"。经过征集,200多名学生昨天初体验。不过,截至昨天下午6点,只有不到10名学生发了成功图片,失败率95%。(新华网,2015-04-14)

当库尼夫妇前往威廉玛丽学院旁听女儿的心理学课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偌大的讲座教室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看起来竟然如此之高。他们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认真地敲击着键盘,那阵势显然不想漏记老师讲的任何一个知识点。然而,当身处教室后排的他们微微探身,目光越过学生的肩膀,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事实上,这些学生不是在浏览Facebook,就是在用即时通讯软件和朋友聊天,或者查收邮件。

不少美国的大学老师早在几年前就对上述一幕见怪不怪了。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和手机、电脑来争夺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变成了一个教育界的世界性问题。

大纲中的禁令

密苏里大学的传播学副教授辛西娅·弗里斯比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登录社交网站和购物网站。她同时还发现,学生的成绩正在下滑。如今,她禁止学生在她的课堂上使用笔记本电脑,并且在她的课程摘要中明确写着:禁止在课堂上不恰当地使用电子设备。这样做的结果令她十分满意。她介绍说,“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明显提高了,考试中的表现也有进步。他们自己甚至都觉得似乎没有笔记本电脑在一旁干扰,他们能够学得更好。”

在课程摘要或教学大纲中明令禁止先进技术的误用已经越来越普遍。爱荷华州立大学是美国最早在校园中普及无线网络的学校之一。如今,这所学校20%的课程都在大纲中写有类似禁令。比如:

任何人在课堂上不顾及他人、无理而草率地使用手机,比如发短信、玩游戏等等,其手机都将被没收由老师保管直至下课。该学生在取回手机之前要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向全班道歉。

如果班里有同学听到你的手机发出声音,你将需要完成下述两项任务中的一项:

1.下课之前要为全班同学唱一首歌曲,曲目自选;

2.你将负责主持下节课的10分钟讨论环节,讨论题目下课前确定。

(考虑到可能会同时有多人违反规定,二重唱也是可以接受的选择)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类似的规定很可能会像有关禁止作弊的条款一样,成为课程大纲的固定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对手机、电脑的依赖程度同时也在节节攀升。根据全美大学书店协会2013年进行的一项普查,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将近5个小时,而这段时间往往一心多用。超过五分之一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总是或经常在课堂用手机做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行为。

教师的困境

随着无线网络接入点在校园中不断增加,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浏览网页、发短信、玩游戏等行为的抱怨也越来越多。为此,学校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态恶化。博尔州立大学评议院副主席艾奥尼·德奥洛斯介绍说,从2012年开始,评议院通过了一项新的政策,“允许老师在课堂上限制技术的使用”。他们认为,学校需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将不会容忍课堂上网聊、玩游戏这种滥用现代便利技术的行为。

早在2006年9月,休斯敦大学的信息科学主任丹尼斯·亚当斯就曾撰文,呼吁关闭教室内的无线网络。他在文中写道,

“随着教室接入互联网使课堂教学更加便利,它同时也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大障碍。”

亚当斯引用了美国教育家伊达·洛杉1972年提出的“芝麻街综合征”这一名词来形容现今的课堂教学。

“学生们总是期望通过娱乐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如果他们不能从讲台上的老师那里获得娱乐体验,便低头在网络中寻找。”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科都排斥课堂上的便利技术,比如医学。弗吉尼亚大学神经学教授劳伦斯·菲利普坦言,“在医学院的教学设置中,特别是临床治疗方面,无线技术的普及大有裨益。我们经常会让学生比赛,看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搜索到最有用的医疗信息。”

洛克菲勒大学研究艾滋病治疗的教授大卫·何同样认为,技术的发展使许多过去不可想象的研究成为可能。但首先,需要有人提出问题和假设。

“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技术,让他们理解技术的真正作用绝不是打发课堂时光。”

战争的胜利

为了在争夺学生注意力的战场上取得胜利,一些学校开始努力让学生更多地学习课堂规范。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教师提供了两条链接地址,方便他们附在教学大纲中。第一条链接鼓励学生专注于课堂,不要分心或者影响他人;第二条明确了无线网络和笔记本电脑在教室中的使用规范。

如今,亚当斯在课堂上讲到重要内容,会要求学生合上笔记本电脑,抬头注意听。他说,“我并不排斥使用技术,当学生们用技术来理解和交流复杂概念时,它就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他同时也承认,新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考验老师讲课的方式。事实上,在课堂中运用新技术的优秀案例一直层出不穷。比如,用Twitter来辅助课堂讨论,或是融合了网络教学的“翻转课堂”,等等。

也正因为这样,德奥洛斯认为学校应该花更多精力在教师培养方面。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教学都少不了出色的教学人员。技术不可能使一个不善于教学的教授变成优秀教师,同时缺少了技术也不会使优秀教师变得不会教学。”她补充说。

从鼓励课堂结合技术到限制其使用,如果一味地被技术驱赶着前行,高校难免将自己置于被动的位置上。这一点是中国高校也需要思考和注意的。如果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那么设置再多的“手机暂存箱”或是扣除再多的平时成绩,学校也不过是在和技术玩拉锯战。在如今这个爆炸式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只有理解和明确教育的目的,并清楚该向何方努力,高校才能真正让技术为自己所用,并最终获得注意力之战的胜利。

本文为《麦可思研究》原创,欢迎您朋友圈。媒体或公司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其他公众平台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否则,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

温馨提示

精彩没读够?没关系!

1.就业蓝皮书 | 2.新生 | 3.学生事务 | 4.教学教务 | 5.招生宣传 | 6.就业 | 7.专业建设 | 8.质量年报

回复关键词或相应的序号即可获取相关文章,精选好文给你好看!

专注高等教育

麦可思研究

微信号:MyCOS_Research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