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菁英医生|中国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罗晓光主任:帕金森病的治疗

本期人物:罗晓光

菁英医生|中国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罗晓光主任: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

简历: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 辽宁省神经病学会常委。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一.帕金森病治疗的一般原则

1.综合治疗

对帕金森病的症状应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但是,无论药物还是手术治疗都不能根治帕金森病,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而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2.用药原则

用药的原则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坚持“剂量滴定”,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恶性撤药综合征。

二.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的分类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大致可分为以下7类:

1.多巴制剂

指左旋多巴和复方左旋多巴,目前,主要采用后者,例如美多巴、息宁等。

2.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如硫丙麦角林(协良行或培高特利)、溴隐亭、泰舒达、克瑞帕、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卡麦角林、罗替戈汀。

3.抗胆碱能制剂  盐酸苯海索(安坦)等;

4.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司来吉兰(思吉宁、咪多吡、金思平)、雷沙吉兰;

5.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

托卡朋(答是美)、恩托卡朋(柯丹);

6.金刚烷胺

7.神经保护剂  辅酶Q10等

由于上述各种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机制不同,何时何种情况下使用何药,剂量大小,必须由专业神经科医生根据不同的患者作出不同的个体化处方,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三.药物治疗

1.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疾病一旦发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进性加重,因此,一旦早期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这对今后帕金森病的整个治疗成败起关键性作用。一般疾病初期多予单药治疗,也可采用优化的小剂量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对于早发型患者,在不伴有智能减退的情况下可以有以下选择:

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

金刚烷胺;

复方左旋多巴;

达灵复。

对于震颤明显而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抗胆碱能药如苯海索。

对于晚发型或伴有智能减退的患者,一般首选复方左旋多巴治疗。随症状的加重,疗效减退时可添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或COMT抑制剂治疗。尽量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尤其针对老年男性患者,因其具有较多的副作用。

2.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晚期帕金森病、尤其是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其中有疾病本身的进展,也包括药物副作用或运动并发症的因素参与其中。对运动并发症的治疗,调整药物剂量及服用次数可能会改善症状,手术治疗亦有效。对于姿势平衡障碍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调整药物剂量或添加药物偶尔有效;主动调整身体重心、踏步走、大步走、听口令、听音乐或拍拍子行走或跨越物体等可能有益,必要时使用助行器甚至轮椅,做好防护。

四.手术治疗

早期药物治疗疗效明显,而随疾病发展疗效减退,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可考虑手术。手术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术后仍需应用药物治疗,但可以相应减少剂量。手术需严格掌握其适应症,非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不适宜手术。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DBS因其相对无创、安全和可调控性而成为目前主要的选择。

五.康复及运动疗法  

康复及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症状的改善乃至延缓病情的进展都可能有一定的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步态障碍、姿势平衡障碍、语言(和)或吞咽障碍等,可以根据不同的行动障碍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健身操、太极拳、慢跑等运动;进行语言障碍训练、步态训练、姿势平衡训练等。

六.心理疏导

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抑郁等心理障碍,抑郁可以发生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出现前和出现之后,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会影响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因此,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关注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而且要重视改善患者的抑郁等心理障碍,予以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并重,从而达到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七.照料护理 

科学的护理对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科学的护理对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症状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误吸或跌倒等可能意外事件的发生。

总之,帕金森病的治疗没有绝对的固定模式,不同的患者症状可能会不同,对治疗的敏感度也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既要结合医生的经验,又要遵循指南,同时也要体现个体化的原则,以期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罗晓光 医生加独家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医生加(doctorplus1):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