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长见识了,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国帝王之谜(2)

5.秦始皇真的“焚书坑儒”了吗?

《史记》里是这样记载“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建立政权以后,视天下苍生为刍狗,贪婪暴虐,滥施刑罚,弄得民不聊生。特别是他为了控制思想,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尽烧天下之书,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不满。于是,秦始皇大开杀戒,一次就活埋了四百多位儒生。

秦始皇真的做了这件事了吗?

其实,“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

“焚书“这个政策是李斯提出的,焚的主要是巫医、占卜、偏颇之论和六国史书。

前三者都是一些害民术,至于后者,当时秦始皇主要是从治理国家需要方面考虑的--统一思想的运动。当时秦国刚刚建立,百家争鸣仍在继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要统一,除了政权稳固,最主要的条件还是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就会阻碍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坑儒” 起因,即是因为被秦始皇委派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两个方士,候生、卢生逃跑。秦始皇震怒,旋即下令坑杀大量方士。

什么是方士呢?《辞海》上说:“方士”,我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的人。

因此,秦始皇只干了“焚书“,并没有”坑儒“,即使有,他在咸阳活埋的那四百六十多人中有三百多人是方术之士,那么被坑的儒生也只是一小部分。

6.唐太宗真的篡改过史书吗?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但由于他获得皇位途径有些不合法,后世有理由证明他在开国的历史纪录中做了手脚。

据《旧唐书》记载,隋炀帝南巡江淮的时候,瓦岗寨农民起义正如火如荼,严重威胁到了隋朝的统治,李世民见有机可乘,便与刘文静密谋起兵,并做好一切策划和安排,待欲起事时才告诉父亲李渊。李渊闻之大惊,只是迫于当时紧急的形势,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不得不勉强听从了李世民的安排,走上了起兵反叛的道路。《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沿用了这种说法,将李世民的形象有所拔高。

据说,李世民为掩盖自己在玄武门的残暴的行为,为自己的登基做辩护,决定设置史官,撰修国史,开创宰相监修国史的制度,这就使史官很难做到秉笔直书,只能按统治者的意图撰写历史。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在李世民一再要求下,“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在李世民授意下,史官们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动因写成“安社稷,利万民”的大义行为,从而严重歪曲了历史事实。

7.曹操为什么修建了七十二座疑冢?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曹操预感自己大限已至,又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就颁布了一道《终令》,安排身后之事,对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磁县和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一带)有着特殊的感情,造了七十二个疑冢。不过,随着近年考古证明,这里实际上是北朝墓群。

关于曹操陵墓,在历史上有很多传说,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了“薄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曹操因生前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

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五公里的灵芝村。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据《魏书·文帝纪》载:“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魏书》还说“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处。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

此外,又有人指出: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葬于此,所以曹操之墓也当在此。不过,这种说法可信度很低。

至今,曹操的陵寝的真实情况仍是个谜。

8.武则天为何立无字碑?

武则天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乾陵是武则天与高宗合葬的陵墓。

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乾陵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树碑立传,成了惯例,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一种说法是,武则天为了夸耀自己,显示功高德重不能用文字表达;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有自知之明,是聪明 举动,“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左右为难,想到死后与高宗合葬,不论自称皇帝还是皇后,都是很难落笔,所以干脆“一字不名”,让 后人盖棺定论。

武则天立“无字碑”成为后世难解之谜,有种“无文胜有文”的(微信号:songshugonghui)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