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清华立校,不要仅仅归功美国,莫忘“清华之父”梁诚

清华立校,不要仅仅归功美国,莫忘“清华之父”梁诚

清华立校,不要仅仅归功美国,莫忘“清华之父”梁诚

清华大学学生证章

清华大学的建立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1901年签定的《辛丑条约》中议定,清政府向侵华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这里需要多说几句,4.5亿两,分三十九年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2倍,是谓“庚子赔款”。赔款金额定为4.5亿两,是以当时4.5亿中国每人赔一两计算的。这种算法,“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羞辱”。

我们继续来说赔款。在4.5亿两白银中,美国应得3200多万两,折合美金2400多万元。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后被誉为“清华之父”)就赔款用黄金还是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交涉。交谈时,海约翰说了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

梁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句话,立刻利用在美国的便利条件,开展调查,发现美国当初的实际损失额不到分摊所得的“庚子赔款”的一半,遂“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随即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力图退还不实赔款。

梁诚的努力产生了效果。美国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伊利诺斯大学校长詹姆斯送呈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一份《关于派遣教育考察团去中国的备忘录》,提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为了扩展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些钱,即使从物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获得更多。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1906年3月6日,美公理会传教士明恩溥向西奥多·罗斯福建议,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学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

在多种因素推动下,罗斯福总统向美国国会提出赞助中国教育的谘文,并于1908年5月25日经国会通过。1908年12月28日,罗斯福发布命令,决定自1909年1月1日起,按年将款退还中国,用于派遣留美学生,款数共1196万美元。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庚款兴学”。

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并商定在北京设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这成为后来创办清华学堂的起因。

1911年2月,“清华学堂”成立,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方针。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停办,于1912年5月重新开课,并遵照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改称清华学校。1924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校名取自皇家园林“清华园”,为咸丰皇帝所赐。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清华大学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此后不表。

梁诚在当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不懈努力,他说过这样的话,“省一分之出款,即裕一分之国用,即纾一分之民力。”至今仍震聋发聩。

【徽章与荣誉】badge_honor

专业人士精心打造 原创文章每日呈现

回望历史 关注荣誉 铭记功勋

自媒体中体裁唯一 独家推出

凤凰、头条、新榜多次上榜公号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