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为送鸡毛信差点被鬼子捅死

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为送鸡毛信差点被鬼子捅死

王仲林对平谷深山里的一棵核桃树念念不忘。1942年,在抗战时期,同村的老党员在这棵树下与他促膝长谈,介绍他入了党。70多年过去,当年碗口粗的小树已是枝繁叶茂,当年的小小交通员如今已白发苍苍。

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为送鸡毛信差点被鬼子捅死

自小在平谷山区来往送信,王仲林对这里的山路再熟悉不过,虽已是耄耋之年,他却依然能拄着拐杖在山林间矫健穿行。

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为送鸡毛信差点被鬼子捅死

离休后的王仲林仍然关注时事,特别是与抗战有关的新闻。在老年大学学过电脑的他正与家人一起上网,观看俄罗斯胜利日阅兵的视频。

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为送鸡毛信差点被鬼子捅死

虽然王仲林并没有正式的部队编制,但却亲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抗日斗争。平谷区武装部的官兵来到王仲林家中探望,并记录下老人的口述回忆,带回单位学习。

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为送鸡毛信差点被鬼子捅死

抗战时期,王仲林是村里三个秘密交通员之一,这三人都在战火中幸存下来。上世纪90年代,三人共同回忆完成了《忆平谷北山战斗史》,留下了珍贵历史资料。如今三人中只剩王仲林健在,其他两人的容貌只能在照片中看到了。

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为送鸡毛信差点被鬼子捅死

1938年,在梨树沟口附近的一块大石头旁,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遭遇战,“邓宋支队”41人在此牺牲,王仲林的父亲亲手掩埋了烈士们的尸骨。这段历史如今鲜为人知,王仲林一直希望能在此立一块石碑,纪念这些无名英烈。

梨树沟是王仲林的家乡,也是他年轻时战斗过的地方,几乎每年都要回来看看,记录山沟的变化,缅怀抗战岁月。

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为送鸡毛信差点被鬼子捅死

“1940年,我和电影《鸡毛信》里的海娃一样,14岁。揣着上级的情报,守着山上的‘消息树’,当起八路军的‘人电线’,没让日本鬼子得逞过一次……”89岁的王仲林,回忆着自己的抗日岁月。

铜南山,铁北寨,打不垮的鱼子山。抗日战争时期,平谷是冀东根据地的西部核心区域。1938年秋天,12岁的王仲林正在黄松峪乡梨树沟村的田地收着谷子,忽见父亲背来一个满身是血的伤员。“鬼子来了,赶紧回家帮忙!”父亲的一声喝令,在这个农村娃娃的心里播下了抗日火种。

“那是我们村第一次来日本兵。共产党的‘邓宋支队’在这次战斗里牺牲了41名战士,连名字都不知道。”王仲林声音颤抖地说。“我当时在村里念私塾,日本人把黄松峪水库以北划为了伪满洲国,逼着我们学日语。他们见房就烧,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搞起千里‘无人区’。烧杀抢夺不算完,竟然还派割青队毁掉地里的庄稼,砍掉山上的果树,真的是无恶不作!”战火激发了王仲林的抗日决心,他加入了儿童团。

1940年,刚满14岁的王仲林被同村的王山民发展成为秘密交通员。“那时候村里民兵很多,家家几乎都住过伤员。我年纪小,只能先做点在村子里放哨监视敌人,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工作。一个情报通常要通过十几个交通员传送。插鸡毛、火柴的都是急件,不能有任何耽搁,一晚上跑出去一二百里送信是常事。为了安全,送信不能走好路,得拣山沟、山险的地方走。”

“有一次我去刁窝送信,差点就让鬼子的刺刀捅死。”老人顿了顿。“刚出村,一伙日寇就跟来了,我赶紧钻进身边一个棒子秸垛。鬼子路过拿着刺刀乱捅一气,其中一刀离我的胸脯就一厘米距离。等鬼子走了好一会儿,我才轻手轻脚爬出来,观察四周没有人,撒腿就向刁窝跑去。生死边缘啊!每次送信都是把命拴裤腰带上。”

在铁血网查看最新的军事资讯,军事图片,网友精彩原创等军事相关内容可订阅铁血军事微信公众账号:tiexuejunshi(长按复制)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