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皎平渡红军洞 毛主席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地方

5月18日,红军长征过凉山采访第二组从西昌出发经过来到红军长征由滇入川的第一站——会理。下午3点,采访组首先来到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它作为专题性纪念馆,用文字说明、图片、复原场景、沙盘、大型浮雕等形式再现皎平渡口、会理会议等历史场景。用六个篇章介绍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在会理期间的主要活动。这种直观的形式让我们很快了解当时红军的基本情况。

该馆展出革命历史文物数十件,其中不乏国家三级文物。据纪念馆讲解员毕学娟说:“做讲解员已有4年时间,红军在会理历时十五天,足迹遍及全县三十一个乡镇,在会理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这段史实,为会理人民留下了光照千秋的革命史迹和长征精神的宝贵财富,作为一个会理人自己感到很自豪。”

皎平渡红军洞 毛主席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地方

皎平渡红军洞 毛主席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地方

近百名新党员站在红军纪念广场集体宣誓

在距离会理县城不远的铁厂村山坡上,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等人物构成的巨型 “会理会议”铜像在红军纪念广场上巍然耸立,记者遇到近百名新党员正在庄严的进行入党宣誓。这里便是会理会议革命遗址。

新党员候永凯是县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他说:在这里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很荣幸,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党的发展历程、党的价值取向、党的性质宗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使我的精神重新接受了一次弥足珍贵的洗礼,让我由衷的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同时,也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之后在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并做好表率。

皎平渡红军洞 毛主席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地方

皎平渡红军洞 毛主席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地方 皎平渡大桥

1935年5月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渡江,在皎平渡会理一侧的中武山洞中指挥红军渡江,从此,中央红军完全摆脱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皎平渡口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圣地。

5月19日上午,采访团来到距离会理县城100多公里远的川滇交界的皎平渡,一块镌刻着37位船工名字的石碑静静地树立在金沙江岸边,“共和国不会忘记”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让记者心潮澎湃,那些血与火仿佛就在昨天。如今,承载了英雄记忆的金沙江岸边,一片葱葱郁郁,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皎平渡红军洞 毛主席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地方

皎平渡红军洞 毛主席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地方

毛主席住过的山洞

会理一侧的江岸边有一排山洞,开凿于清末民初,是当年马帮行旅宿营歇脚的地方,当时,洞口前的小小平台就成为了红军的临时渡江指挥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都住在洞内,低矮、幽深的山洞诉说着红军当时的困难,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中,毛主席在这个山洞中依然写下了“金沙水拍云崖暖”的不朽诗篇。

在金沙江边举头遥望,可以看到对岸蜿蜒的山脊地形成一个仰卧的毛主席头像,其五官比例惟妙惟肖,神态安详,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成为金沙江畔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如今,“巧渡金沙江”革命遗址已成为国家100个红色旅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之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后已被省党史办认可,入选为国家重点保护革命遗址。

皎平渡红军洞 毛主席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地方

红军长征过大凉山,有过三场战斗,它们都发生在会理县。

这三场战斗是:狮子山战斗、一把伞梁子战斗、围攻会理城。由于前两次战斗都发生在通安,故将其捆在一起,统称红军激战通安州。

在通安镇坝心村二组, 91岁的康丙琪老人作为当事人给记者们讲述了当年红军长征在通安的故事。

康丙琪老人讲:那时自己只有9岁,在红军未到之前就听人说“红军是打富济贫、是穷苦老百姓的队伍……”又有人说“红军是土匪、抢劫财物、杀人放火……”所以当听说红军要来了,村里人就都逃往高山上去避难。初次见到红军,他们穿着破烂的灰军服,帽上钉有红布五角星,官兵都一样,分不出谁是官、谁是兵。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头发、胡子都很长,但很精神,对老百姓很客气,总是一张笑脸,称大家“老乡”“老表”“小兄弟”。刚开始红军给老人东西吃,老人还不敢吃,心里很怕。红军会很耐心给她讲“小鬼儿不要怕,我们都是好人,红军是路过会理,是穷人的队伍,打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通过与红军兄弟的接触,慢慢才敢吃,老人当时还给红军洗过袜子和裤子,红军付钱给老人。(中国凉山彝州新闻网 杨尚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