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胡寄樵先生,一路走好

胡寄樵先生,一路走好

2015年5月24日下午,惊悉胡寄樵先生因病于当天上午逝世,我正在外地。一刹那,樵老先生挥毫泼墨时,自己向其求教时、与其畅谈时的镜头,一幕幕、一幅幅在脑海中闪现,仿佛就在昨天。

胡寄樵先生,一路走好

图为:石晓红与胡寄樵先生

胡寄樵先生,一路走好

胡寄樵先生,一路走好

胡寄樵先生,一路走好

先生治学严谨。10年前,我虽然久仰胡寄樵先生大名,却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恰好,那年我们单位举办书画摄影展,在恩师朱云岳老师的引见下,请他担任评委,其学者风度,由衷敬佩,他坚持以作品说话,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幅作品。记得有一幅仿启功的书法作品,大家一致认为应该评为一等奖,而胡老认为太像,反而学死了,应该有创新,有个性。该作者听到后,也心服口服,在这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多次在省内外获大奖。

胡寄樵先生厚德亲和。记得2013年7月22日,我相约安庆塔影横江余平老师一道,兴致勃勃地带着自己的拙作荷花到先生府上,一方面求教,一方面想邀请他外出游玩创作,将他的创作生活状态记录下来。一进门,就见一张宽大的书桌占据了整个大厅,案上整齐摆放着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墙上挂着他的作品和照片。其中有一幅与姚依林的合影。那是1973年,姚依林到安庆来考察,时任安庆博物馆馆长的胡寄樵被市委安排讲解邓石如的十块碑。姚依林同志与夫人洪寿子一起听了讲解。姚依林同志为胡老题词“古为今用”,姚夫人为胡老题写“博文”二字。余平老师为他翻拍了一些合影和旧照片,先生非常感激。

文石晓红

胡寄樵先生,一路走好

那天,对于我这样一个书画爱好者,胡寄樵先生不厌其烦,认认真真地、一张一张、仔仔细细地查看,时而点赞,时而指出不足,一点一点地提出改进意见。他的耳朵有点背,依靠助听器才能听见,我们就在纸上交流。我说自己不喜欢大红大绿,所以不喜欢画牡丹之类的花鸟画,荷花的墨气、墨韵让我着迷,他说“墨当色用,色当墨用”。他看了我的荷花说我“有胆气!”的确,我的作品潇洒有余,细腻不足,颇为粗糙,他告诫我要“大胆用笔,小心收拾!”正如林散之先生所说“胆子要大,下笔要很,一气呵成。”

胡寄樵先生,一路走好

胡寄樵先生专注执着。我性格比较浮躁,学绘画是为了磨性子,先是师从韦远柏先生学习国画山水,后师从朱云岳先生习写意花鸟。在两位恩师的悉心教导、鼓励下,坚持了10年。可是,总感觉进步不大,可能是什么都想学,什么都不精。去年夏天,先生打电话约我到他家玩,我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先生教导我“行多不富,先博后约。”要“转益多思——多思、多练、多学。”接下来,应该主攻一项,徐悲鸿一生画马,黄胄一生画驴……听了先生的教诲,如醍醐灌顶。他还专门为我收集了有关画荷的书和《胡寄樵书法篆刻集》送给我,其书内悟真源,外师造化,风情弥隽,爽健空灵。特别是在他书房,先生拿出他写生创作的近百张老来红,与我共赏,给我讲解。透过一幅幅反复绘制的老来红图,我汗颜,内心钦佩不已,胡老之所以能够成名成家,靠的不仅仅是勤奋,专一也至关重要。我暗暗地告诫自己要重新塑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中午,胡先生请我共进午餐。

胡寄樵先生,一路走好

2005年4月25日,胡寄樵同门书画篆刻展,特邀我帮其拍照,欣赏着先生及其学生的作品,受益匪浅,他们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各有所擅,真草隶篆行自见专精;既秉承师传,又饶有个性;兼收并蓄,风采纷呈。2014年11月16日,在安庆市企业家诗词书画协会周年庆典活动中,胡老现场挥毫,精神矍铄,还欣然接受了记者采访。同年12月2日,在安庆市法治书画展览上,胡老与书画爱好者们谈笑风生,不少参观者在他“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书法作品前驻足欣赏留念。字如其人,果不其然,胡寄樵先生祖籍安徽绩溪,1937年11月生于安庆,为胡开文的六世孙。幼承庭训,喜金石书画。青年时期从师林散之。初学诸家楷书,后兼习篆、隶、行、草。于金文、汉碑、六朝写经尤为致力。印学泰汉,兼涉浙、皖二派。1976年,篆刻作品入选在日本举行的现代中国书道展。先后参加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和国际书法展。作品收入《现代印章选集》、《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集》。编有《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中国文字与书法》、《古今名印欣赏》等大学书法教材。

胡寄樵先生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安徽站鉴定员、安庆市博物馆名誉馆长、考古研究员。先生一生勤奋刻苦、笔耕不辍、诲人不倦、高风亮节,认识胡老,我三生有幸。如今,胡老驾鹤西去,惟愿他在天国一路走好!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