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小米成功背后的“不成功”

关于小米的文章或许大家已经看过许多,但接下来还有一篇会与其有关。

小米科技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

小米成功背后的“不成功”

目前,它已经是一家估值高达450亿美元的公司,但外界对其无论褒贬,多数都已进入了一种「雷军式」的思维体系——顺势而为、风口、互联网思维。

在人们的印象中,小米是战无不胜,但偶尔也有一些的不那么成功。

大多数的时候,大家喜欢将其与苹果公司进行比较。当然,根据之前或者之后的种种动作这些比较也并非空穴来风:小米效仿苹果,通过推出一个个明星单品来扩张,并且其手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因此,人们寄予雷军更大的希望,继续给世人惊喜?

小米成功背后的“不成功”

最终的结果是小米在之后的时间里连续推出了小米盒子、平板、路由、智能电视等产品,但这些并么有取得像手机那样的战绩。其内部人员也较含蓄的道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米为何还会“失败”?如果你认真看过关于小米做手机前期的准备你会发现手机是雷军思考再三才下决心去做的产品,包含基于安卓的MIUI ROM作为引爆点也是经过精心策划。相比与此,上述产品则显得比较“捉急”,但这些似乎并不影响小米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火爆。

反观苹果所走路线:要想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多年行业经验的积累,加上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把握、技术专利的突破以及供应链的磨合。这样的模式也造就了苹果产品在业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完美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小米的各种动作看它是要打造一个可连接一切终端的大型硬件生态系统,逐步突破依靠单品“战斗”所带来的弊端。这或许也是雷军的“小米边界”理论。

小米成功背后的“不成功”

但小米的整个生态链还未完全形成,其背后华为和其他厂商的围剿加剧和前方手机市场逐渐下滑的趋势,因此在其成功的背后还有很多脆弱。

PS:

雷军说过:“小米生态是开放的,不排他的”。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还是希望国产品牌慢慢强大。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