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三光政策”和“七三一部队”的推动者

“三光政策”

1940年,日军大本营妄想早日解决中国问题,使中国成为其“南进”政策的基地,于7月23日发出“迅速处理支那事变”的命令。

“三光政策”和“七三一部队”的推动者

杀光——1941年1月,日军在河北丰润制造“潘家峪惨案”。网络图

为此,一边加强对国民党政府的军事讹诈和政治诱降;一边集中军力继续围攻抗日根据地。尤其在华北,推行“肃正建设计划”,以铁路作柱、公路作链、据点作锁的“囚笼政策”。至1940年7月,日军在华北新建修复铁路2300千米,公路1.5万千米,新建碉堡据点2700多个,以进一步巩固其占领区。

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发动著名的“百团大战”。

“三光政策”和“七三一部队”的推动者

烧光——华北大“扫荡”中,日军放火焚烧村庄。网络图

不甘心遭受打击的日军大本营,于1941年,任命冈村宁次大将为华北方面军司令,抽调两个师团加强华北方面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扫荡”,并形成有系统的、有组织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作战政策。

据统计,1941年至1942年的两年间,华北日军组织千人以上万人以下的“扫荡”132次,1万人至7万人的大“扫荡”就达27次之多,有时在同一地区反复“扫荡”3至4个月。“扫荡”的伎俩更是五花八门,诸如“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纵横清剿”“反转电击”“辗转抉剔”“梳篦清剿”“拉网合围”“马蹄形堡垒线”“鱼鳞式包围阵”等。

“三光政策”和“七三一部队”的推动者

抢光——日本士兵钻进中国农民家抓羊。网络图

日军企图用武力在精神上击垮中国人民,然而一政策不但没有使中国人屈服,反而更激起国人的抗战决心。

“七三一部队”

1932年,中国哈尔滨。

“三光政策”和“七三一部队”的推动者

主要成员,日本细菌战犯 石井四郎。网络图

“三光政策”和“七三一部队”的推动者

主要成员,日本细菌战犯 第二任部队长北野政次。网络图

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七三一部队”,这是一支细菌战秘密部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

“三光政策”和“七三一部队”的推动者

类型:HA炸弹 產量:于1938年生產约300枚 重量:40 公斤。网络图

该部队的前身是石井四郎于1932年在中国东北哈尔滨市郊的背阴河设立的东乡部队,最早开始进行了在日本国内无法进行的人体实验。

“三光政策”和“七三一部队”的推动者

731部队暴行。网络图

“七三一部队”拥有三千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

“三光政策”和“七三一部队”的推动者

“A报告”中的彩色图片。网络图

日本战败后,美国为了换取731部队的研究数据,刻意掩盖了731部队的史实。

从此,731部队的历史和其他涉及731部队的二战主题从许多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抹去。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