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大学去留学,心理上要做的准备

大学去留学,心理上要做的准备

小留学生和中学留学生由于正处在成长的早期,不同的就对和适应方式会对他们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留学的孩子理论上讲应该在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了,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十八、九岁的孩子们的社会行为能力实在是称不上成熟。留学生自己和家长可以先做一下评估。现在大多数留学生的费用是由家长出的,学生和家长能否在留学前的各类事情中达到很好的磋商,已经是在为留学后的沟通交流做准备了。经过自己和家长的评估,如果认为自己在沟通、情绪、自我认知等方面需要提升,那么一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到了国外自然就好了,锻炼锻炼!有的孩子被扔到水里会自己学会游泳,有的就是遭遇没顶之灾。即使您选择不作预先的心理行为的准备,至少做一个万一有问题的预案,例如找谁求助,允许孩子休学等等。

如果留学生是成熟的,那么他面临的就不是前面说过的成长中的问题。而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主要是爱情、生涯规划和“成年初显期”的问题。

大学生谈恋爱在今天是很正常的,甚至是“必须”的。留学在外的大学生要注意的是,要区分这是真正的爱情还是补偿和替代。我接待过的大学留学生案例里,只有一例没有恋爱的困扰。在孤独的异国他乡,我们需要亲密的关系提供给我们的陪伴,并在这个陪伴中附加上更多的要求和期待,令爱情不堪重负。在我们脆弱的时候,我们也容易沉溺于一句好话或一个笑脸而匆匆地做决定。我有一个来访者,一直清楚她与男友是互相需要陪伴而不是爱情,这份亲情反而让她很纠结,时而觉得虚伪、太脆弱,时而又表现出超过年龄的“看得开”、“过一时算一时”,其实搞的自己很难受,对方很难受,双方都从关系中获取更多痛苦而不是快乐。另外一个来访者正相反,特别投入的爱上了对方,无奈父母不同意,男友也不是很上心,毕业后两人的未来都茫不可知,所以男友也不敢给她什么保证。这让她从两人的关系中体会到的是茫然、困惑、不确定与不安全、分裂与反对,困难重重,而不是甜蜜、稳定、支持、力量。

选择留学,大多数人看中的是留学经历带给人之后的职业提升。对于大学留学生来说,毕业很快就来临,自己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规划,甚至是人生的规划?表面来看,留学给孩子带来更多的选择,更高的起点,这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困惑,更多的放弃。选择就是放弃其他的选项。回国还是不回,两个选项的差异太大,反而让我们在做选择时更踌躇,更不敢轻易做决定,也就增加了我们的焦虑。起点更高,意味着限制了我们的选择,因为一旦选择了低的工作,我们不仅自己不甘心,也会担心别人的议论。随着海归的增多,现在的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变化,有不少海归去选择“低”的工作,“低”的工作还不要海归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前面提过,留学带来的变化太大了,是人生的方向的转变,所以留学生要考虑要选择的已经不止是职业的问题,而是人生的方向和选择。这带给我们更大的压力和焦虑。

对于已经进入社会的成年人,选择出国攻读MBA或进修等等,比前面提到的小留学生们有更明确的计划与目标,也具备了更多的生活经历和能力。前面提到的挑战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不成问题。如果他们对未来改变的期待太大,对未来改变的期待太大,我们的世界又变化的太快,超出了他们的规划,那么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期待落空的失望、甚或绝望将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难关。如果他把留学带来的个人成就与个人的自我价值等同起来,那么成就上的挫败将是自我的创伤。

前面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列出了留学会带给留学生的挑战。下面列出的是每一个留学生都会面临的具体问题。

首先是孤独。就像被移植的植物,虽然他在新环境还会得到养料、土壤、水和阳光,虽然他仍然在生长、发芽、开花,但它的根系需要时间与土壤紧密的连接。人是社会动物,我们也需要与他人的连接、联系。初到外国,我们被连跟拔起,与他人的接触和更紧密的关系是需要时间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体验一段孤独的时间。这一段时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办法去应对。无论多么孤独,有两个关系是一直存在的,一个是我与我的关系,一个是我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接纳和一个人的信念、信仰。这两种关系如果是健康稳定的,这一段孤独就很好度过。

其次是经济问题。留学的费用很高,无论是富裕的家庭还是贫穷的家庭,如何花钱是留学生自己决定的。我有一个来访者是一个官二代,同时也是富二代,虽然家里告诉他不用担心钱,但他在消费的时候总是要算来算去,很纠结。有一个孩子是普通人家出身,他在法国,就尽量俭省,很少买蔬菜水果。还有一个来访者,属于中等偏上的家庭,她的问题是消费过度。他并不买特别贵的名品,但她控制不住总是购物,买回一大堆的东西,累计起来每个月都要把父母汇到卡里的钱花光甚至透支。

一般的家庭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去考虑将来的回报与现在的付出,这个问题经常现实的摆在留学生面前,不是家长让孩子不要操心孩子就不操心的。花钱买东西是每天要做的事,因而会成为一个突破口,成为解决心理冲突的替代。我上述的那个购物成瘾的孩子,在购物的过程中她体验到了决断与控制,即自主选择并获得结果。她动用自己的智力去比较,因而买到了性价比高的东西,让她很有成就感。在购物的过程中,作为消费者她得到了被关注、被服务、被讨好和宽容的感受。有这么多的好处,她当然迷上了购物。她的家长带她来找我咨询时,希望我能改正她的乱花钱的行为。通过分析,他们明白了如何让孩子获得主动控制权、选择权、成就感和被接纳的情感关系,才是关键的所在。所以,有些经济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它并不是纯经济问题,后面有未满足的心理需求和不恰当的行为方式。

第三是文化冲突问题。很多人都熟悉“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这个词,它指的是生活中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上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由于生活习惯、语言、文化风俗及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必然发生冲突和适应的过程。文化冲突常有两种形式:一,主动形式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满足某个需求,我们采取了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在中国是能够被理解、被配合的,因而能达到目的。可惜,在新的国家就不奏效了,这会让我体验到挫败、怀疑、愤怒、困惑。二,被动形式是,对于他人的行为,我们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我们的赋意引导我们对对方的行为做出判断,导致我们产生不同的情感。综和我们的判断和情感,我们决定与对方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行为。例如,和同学一起吃午饭在我们看来是关系好的象征。当我邀请一个同学一起午餐时,他拒绝了我,于是我感到失落和伤心,认为他拒绝了我的友谊。但在对方那里,好友并不一定意味着一起午餐,他的友情表达方式是另外一种,而且他并没有每天按时午餐的生活习惯。是我并不知道这些背景,于是我误解了对方。

有些文化冲突是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扩展自己的视角,进而消弥冲突。也有很多文化的影响是建立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的。我们只体验到冲突后的那些情感,却未必能意识到这是文化冲突造成的。如果我们能保持开放接纳的态度,“不同”不意味着对错、好坏,我们的情绪首先会平静下来。在接纳自己、接纳对方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就能很好的应对冲突,并逐渐消除冲突。

大学去留学,心理上要做的准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