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齐心合力 互促共赢 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本报讯(记者刘湘竹)昨日,记者从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12年以来,我市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全力争创第八轮双拥模范城,双拥体制更加健全、氛围更加浓厚、保障更加到位、支持更加有力、军民融合更加深入,开创了双拥工作新局面。

双拥工作组织有力,体制更加健全。双拥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网络。与此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成立双拥服务队,截至目前,全市街道(乡、镇)拥军优属服务队达100多个,近3万余人活跃在双拥工作第一线。我市双拥工作宣传深入,氛围更加浓厚。3年多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1200余次,各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市区主要路街百余块LED电子屏幕,播放国防教育公益广告;多条公交线路、近千台公交车安装城市之窗和数字移动电视,进行国防教育宣传;主要交通路口设置近万块双拥宣传板和宣传橱窗,同时发挥中山区桃源街道长利社区张丽萍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双拥工作建章立制,保障更加到位。出台了《大连市拥军优属规定》、《大连市驻军部队租赁住房租金补贴实施方案》等30余个制度性文件。3年多来,我市投入资金5亿余元,提供社会化保障住房1800余套,迄今为止累计向驻连官兵投入社会化保障住房7400余套。同时,将随军干部纳入全市租赁住房补贴范围,在全国开创了为无房官兵发放租房补贴的政策范例。自2005年首创“军嫂进社区”安置模式以来,累计安置军嫂3000余人。同时,将随军家属进社区工作人员纳入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管理范围及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发放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贴政策,2000余名随军未就业军人家属获得生活补贴。3年多来,共有600余名军人子女享受到初升高加分和自主择校等优惠政策。同时,我市制定海岛官兵子女就学优惠政策,在市内建立寄宿站,100余名军营“海娃”实现了城区就学。每年有近千名军转干部得到妥善安置,全市处长岗位60%为竞聘上岗的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服务工作在东北三省走在前列。3年多来,我市共接收安置城乡退役士兵近万名,市各级财政累计发放就业经济补助金3.67亿元。我市共有优抚对象3.7万余人,3年多来累计发放抚恤补助优待金4.92亿余元。每年为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1000余万元,并建立优抚对象短期康复疗养制度。2012年率先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额补充医疗保险,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待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累计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近万人,安置总量居全国前列。双拥支持更加有力。3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20亿余元,全力帮助部队解决各类困难100余件。市政府投入2亿多元专项资金,用于国防公路改造、军事设施保护等工作;投入5亿余元,用于修建民兵高炮库、军营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投入近亿元为部队修建“拥军路”;投入5000余万元,支持部队改造军史馆、电子图书馆等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为部队购置影像器材等设施。同时,驻连官兵拥政爱民更加主动。3年多来,驻连部队累计为我市民生建设节省资金10亿余元。驻连官兵全力参与抢险救灾和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投身双拥模范城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我市军民融合深度推进,加快实现目标融合、科技融合、信息融合、产业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十二五”以来,大连军工成功研制3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装备,完成科研项目900多项,拥有发明专利210多项,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余项,总投资1000多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万余个,近1000项国防建设难题得到攻克。全市400公里高速公路设置军用出口10余个,建成180余个动员中心和保障基地,可满足战时临时掩蔽保障需要。新建的大连机场、海洋岛机场,均加载了军事功能。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