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岩源:关于农商银行发展的七个预言

媒体人岩源近日在业内的一次发展研讨会上对未来农商银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测,他认为,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农商银行系统”将全面替代“农金系统”、“农合系统”、“农信系统”等历史称谓,并从“中小金融机构”中析出,央行和监管机构的官方统计口径也将由过去的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变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并列,延续六十多年的“信合”将被农村商业银行彻底取代。同时,改革的深化将对未来农商银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未来趋势,岩源进行了大胆预测。

一、农商银行的机构数、人员数将在未来三年内达到峰值。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颠覆了过去银行依靠物理渠道扩张实现业务发展和市场占有率提升的模式。机构数量的扩张将被机构布局的优化替代,人员数量的增加将会为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替代,依靠铺设网点、拼耗人力的发展已经落伍。今后,银行与客户的交互无需通过网点实现,办理业务也并非都要到实体店,预计三年内,机构网点数和从业人员数将见顶,此后是一个漫长的从数量转向质量的整合提升过程。银行的人员需求也将转向专业型、管理型、市场型人才,一般的简单劳动岗位将会被科技手段和外包服务取代。

二、出资人控股管理将取代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目前的行政管理将退出舞台,一家银行领导另一家银行的行政管理,一个机构受托管理一批银行的行业管理都将不复存在。相关管理将通过公司治理架构实现,出资人成为日常管理主体,政策指导将由监管部门依法进行。

三、兼并收购将成为农商银行整合常态。安邦控股成都农商银行、传闻中的浦发银行收购上海农商银行会成为常态,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农商银行、理顺管理关系是深化农商银行改革的可行选择之一。为了提高农商银行管理水平,监管部门会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参股控股中小农商银行,会支持管理水平高的农商银行控股带动经营不善的农商银行,有跨区域发展需求的绩优农商银行也会通过控股、收购或设立村镇银行等手段实现异地准入。不过,鉴于农商银行的历史定位,稳定县域、保持服务三农的方向不会变,变更产权关系后的农商银行既不会改名,也不会改向,不会变身为其他银行的分支机构。

四、农商银行将迎来“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超常红利。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在县域,潜力在农村。中国经济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县域,在于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的涉农人口,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毋容置疑的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将在县域,改革的重点将在农村,由此所带来的巨大改革红利将持续数十年,农商银行将作为主要受益者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在县域的龙头优势将更加明显。

五、深耕和混业成为农商银行的独特优势。农商银行将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宽。农商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更加彻底,将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巩固主渠道地位。作为中小银行,农商银行的混业发展不是取得全牌照、组建子公司的路子,而是利用机构网络优势成为农村的超级综合金融百货公司,实现物理渠道和保险、证券、理财、信托、投行和网络金融等机构的共享,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网点的全能化和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六、部分农商银行会形成区域割据之势。将来,农商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三农事业部,农商银行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定位会使其更具优势,人缘地缘优势,加上股东本土化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农商银行做大做强,部分地区的农商银行会发展成为区域的超级老大,形成区域割据。对监管与服务的升级会有新的诉求。

七、发展普惠金融和提升农民的金融发展权将成就农商银行的钻石品牌。嫌贫爱富是银行的共同特点,使得中国的银行逐步贵族化,经营管理上模式化、同质化,但互联网的发展经验证明,得屌丝者得天下,细分市场,获取大众才是王道。农商银行的先天优势就是立足基层,紧贴大众,是普惠金融的践行者,农商银行的所作所为是尊重、提升农民金融发展权的崇高事业,只要农商银行继续发挥这一与生俱来的优势,唱响平民化,笃定支持实体经济,坚持走草根银行之路,农商银行的招牌就是钻石品牌,这一影响力其他银行难以企及。

岩源认为,只要农商银行顺应发展大势,把握弯道超车的机遇,未来的发展会更快,更稳,农商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市场份额会更高,影响力会更大,地位也会更加重要。他同时指出,农商银行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个别农商行在转型升级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有偏离“三农”倾向;农商银行治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人员素质偏低;风险防控能力不够、内控水平不高;业务产品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目前品牌影响力较弱等,需要加以克服。

作者:岩源,知名媒体人,《农金新传媒——华信岩》创立人、主笔。曾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任职于某农村商业银行。

农信微信rcbank推荐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