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昭通好人郭晓东: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编者按】

三次手术,八次化疗,很少人会相信,在这个需要激情、勇气和体力的行业里,他超乎常人的精神源自哪里?在昭通彝良“9·07”地震期间,他拖着患癌症的身体,在灾区整整坚守23天,其中最紧张的5天时间里只休息了10个小时;盐津地震、冰冻雪灾、巧家小河泥石流、镇雄山体滑坡……每次灾情发生,作为电视人的他都会第一时间带领着他的团队战斗在抗灾救灾的现场;他带领他的团队,多次荣获国家、省级表彰奖励,他是谁呢?他就是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郭晓东,本期【昭通好人】我们来讲述他的故事。

※乌蒙楷模 时代骄子※

【人物档案】

郭晓东,自2005年起,担任昭通电视台台长,率领昭通电视台先后获得的荣誉有全国市民喜爱的媒体品牌、连续8年荣获云南电视台表彰的先进集体、节目创优连续4年排名云南省16州市第一,40多件作品荣获云南新闻奖、广电政府奖一等奖,2007年到2012年,连续7年承办的《昭通市春节联欢晚会》均获云南广电政府奖一等奖。郭晓东个人2008年《战斗冰雪》新闻评论获云南广电政府奖一等奖,同时被省广电局、省人事厅评为全省广电系统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一次;论文《媒介融合背景下州市电视台融合捍卫媒体权威》荣获2011年度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一等奖;2010年荣获云南省广电系统先进个人;2012年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其先进事迹入选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举办的第六届《激情·奉献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2013年,获“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

郭晓东: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 颜希 李辉

“我在现场”是电视人的使命所在

“我在现场”,坚持的是电视人的使命;“我在现场”,激扬的是电视人的思想。2004年11月,郭晓东被任命为昭通市广电局副局长、昭通市电视台台长。在职工们眼里,他在“入伍”电视人队伍的5年多时间里,无论是应该携子出游的星期天还是合家团圆的大年夜,总能看到他忙碌在工作一线的身影,只是这个身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要知道,这是一个经历过三次手术,八次化疗的癌症患者。

2008年初春的冰冻灾害让昭通全市590多万人刻骨铭心:全市11个县区不同程度停水停电、通讯中断,公路、桥梁严重受损,偏远群众住房倒损、牲畜死伤,溪洛渡电站被迫停工,内昆铁路货运被迫停运,300多万人因灾需要救济。面对百年不遇的灾害,郭晓东和他的同事们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采访。昭通好人郭晓东: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在现场,他亲自策划、指挥、协调联络采访,通过镜头实事求是报道灾情,反映百姓困难和民生疾苦,经常都忙到凌晨。累了,他合上眼,小憩一会儿,身体不适了,吃几颗随身携带的药。他深知: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为了能把灾情组织报道好,他一直坚持着。每天大家看到他,他流露出的全是愉悦和刚毅,在大家眼里,郭台长是一个“做人如水、做事如山”的大丈夫,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为及时把昭通的灾情宣传出去,郭晓东拖着疲惫的身体专程到中央、省级电视媒体沟通协调,争取能多派出几组记者到昭通灾区采访报道。同时,昭通电视台相继开办了《万人战雪灾》、《众志成城,抗击冰雪》、《冰雪中的骄傲》等多类主题报道和新闻栏目,为抗雪救灾凝聚了力量,营造了重建家园的良好舆论氛围。经过48个日夜的不懈努力,2008年抗雪救灾报道得到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秘书长助理、学术部主任张君昌在《中国电视新闻的永久记忆》里这样写道:“昭通电视台的记者以50多天爬冰卧雪的见闻,制作完成系列述评《战冰斗雪》,为当地政府和群众在冰灾期间发奋自救,保通电、保通路、保民生留下了难得的影像档案。”

在灾区采访,危险随时随地可能发生,有一次在从镇雄回昭通的路上,汽车行至罗坎乡,颠簸的山路和冰凌的路面导致汽车刹车失灵,连续下坡后,眼看就要撞上迎面驶来的货车,司机紧急把车尾甩个头撞到山坡上,才避免了一场车祸,大家惊出一身冷汗,为缓解大家紧张的心情,他开玩笑地说“战争,不怕意外”。而每到一个灾区,郭晓东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告诉当地受灾群众:“让全市、全省、全国的领导和人民都知道你们的情况,是我们电视人的使命。”

2012年9月7日中午11时19分,云贵两省交界处的彝良、威宁两县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12时16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再次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两次地震共造成昭通全市彝良、大关、镇雄、昭阳4县区18.3万户、74.4万人受灾,81人遇难(其中彝良县79人、昭阳区2人),821人受伤。

“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正在昆明出差的郭晓东获知灾情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安排台里的值班领导作了安排:准备电视直播、派出采访记者……而他,也急忙赶回昭通。晚上八点钟,他赶到彝良县后马上进入工作状态,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甚至顾不上接家人打来嘱咐他别忘了吃药的电话,地震发生后的5天时间里,他休息不到10个小时,他只希望把灾区的情况尽快报道出去,为抗震救灾争取帮助,提供支持。

在他的带领下,昭通电视人担负起了地方媒体的责任:第一时间派20多名记者赶赴灾区,这批先遣队踩着刚从高山震落下来的块块巨石,冒着随时会发生余震的危险,下午1时到达彝良,4时到达洛泽河重灾区,成为当天唯一一支在重灾区采访报道的电视记者;当晚8时30分,昭通市电视台就赶制了第一场现场直播节目《昭通市彝良“9·7”地震特别节目》,连线了正在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的时任中共昭通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建华;积极与中央台、云南台、四川台及昆明台对接,为其提供后期保障及相关咨询。

抗震救灾的工作强度很大,大家饿了,就吃点方便面,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个盹儿。每一名昭通电视人都像战士一样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但人毕竟不是铁打的,郭晓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要求全台编辑记者必须5天换一次班,以保证大家的精力和工作效率,而他,却选择坚守在灾区,这一待就是23天。23天里,他在抢险救灾最紧张的5天时间里只休息了10个小时,经历了频繁不断的余震,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经历了高强度工作带来的身体不适,而同事们看到的,永远是那个精力旺盛、不惧困难、积极向上的郭台长。昭通好人郭晓东: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9月10号晚上,郭晓东工作到凌晨一点多钟才回到旅舍,虽然已经非常疲惫,但他没有休息,一直下个不停的大雨让他隐隐感到不安。正在和同事商量工作的他突然听到楼上有类似搬动家具的咚咚声,紧接着,楼道里变得一片嘈杂,脚步声、敲门声、说话声混作一团。打开门,宾馆老板正在通知大家“山上的石头下来了,大家赶紧下楼。”可能大雨引发了泥石流?郭晓东马上一间一间的敲同事的房门通知大家到楼下集合。到了楼下以后,他先到门前观察了水情,水面正在不断地长高,他还发现水非常的浑浊,夹杂着泥沙,随时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危险。他当机立断:“当过兵的站出来,四个退伍军人分成三组,一组到房屋后面看一下山坡离这里有多远,一组到门前观测水情,另外两组赶紧寻找撤退的路线。”“背后的大山离这里不到100米并且已经有小石头在不停地落下来,门前的水还在涨个不停,路面全都是水,完全看不清。”3个组带回来的消息都非常紧急。“每个退伍军人带领一个小组准备撤离,女同志先上车,快!”郭晓东把自己分在了最后一组。可车子走出去不到20米,发现刚才回来时走的路已完全被泥沙阻断了。这时,另外一个探路小组回来汇报“另外一边的水已漫过膝盖,但是可以走通”,“叫上其他住在这里的媒体记者,我们一起撤!”所有的同事手拉着手,趟着漫过膝盖的积水一起向安全地带转移。等大家转移到了安全地带,都已全身湿透。同事们心疼他,找来了一件衣服请他换上,“拿给其他同事吧。”他自己只喝了一碗开水以防感冒。那晚,他还主动协调、关心央视、省台、四川台、东方卫视的记者撤离情况,当得知大家都已安全转移,他又组织同事马上展开新闻报道工作。当晚,他似乎忘了他是一个身患癌症的重症病人。

“我是台长,我来负责!”

“我是台长,我来负责!”这是2010年昭通市春节联欢晚会彩排时,郭晓东连续几天熬夜,为推进晚会顺利进行,对所有演职人员说过的话。

作为电视台台长,身兼多重角色。既是行政管理者,又是宣传业务带头人,既是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又是保证国有资产在电视运行各环节中的合理配置及其开发利用的经营者,郭晓东深知责任重大。在昭通市委的领导下,郭晓东带领昭通电视台遵循电视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宣传和产业两个重点,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出台整理了若干规章制度,大力推进对外宣传、人才培育和节目创优三大工程,出台“八大措施”确保安全播出,即使昭通台成为舆论宣传的窗口,也成为产业经营的阵地。

2008年以前,昭通电视台只有两个频道,为拓展播出平台,郭晓东带领班子成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经过多方协调,国家广电总局于2007年11月正式批准昭通电视台开办第三套节目——科教旅游频道。2008年4月,昭通电视台自筹资金,不等不靠,科教旅游频道正式开播,频道结合昭通老百姓的需要,及时开办了地方方言新闻《壳子》,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赞誉。时任昭通市委书记夜礼斌、市长王敏正赞扬昭通电视台是自力更生的典范。

2005年以前,昭通电视台没有自己的办公楼,辗转多处后租用了原属于昭通百货站的办公楼办公。为解决办公地点问题,郭晓东带领台领导班子抓住百货站体制改革的机遇,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和争取,在市政府领导的亲自关心下,终于将百货站办公楼划拨给昭通电视台,结束了昭通电视台建台14年来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局面。并通过门面租赁的方式,解决了25名百货站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在郭晓东眼里,打铁还得自身硬,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为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员工到国内一流市级电视台进行考察学习,并累计30余次邀请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及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专家对职工进行培训。几年来,在61名在职在编职工中,30余人受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其中常务副台长丁永权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选拔为云南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成为昭通新闻界第一位入选人员。与此同时,为给年轻干部创造更好的成长平台,2007年,昭通电视台从正科级单位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并增加编制13个,特招了6名主持人。

“我用感恩的心来回报”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郭晓东带领下的昭通电视台团队,近些年获得的荣誉有全国市民喜爱的媒体品牌、连续8年荣获云南电视台表彰的先进集体、10多次受到昭通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分别荣获市级“百千万帮扶工程”一等奖、“全国电视台网络联盟2007年度优秀组织奖”、“全国奥运报道突出贡献奖”以及“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诸多奖项。郭晓东个人也于2008年入选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并在同年被云南省广电局、省人事厅评为全省广电系统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一次,2010年荣获云南省广电系统先进个人、2012年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激情奉献》全国广电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7个团体和个人之一,作为全国70万广电人最优秀的代表接受表彰并讲述事迹。2013年10月,获得“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同陈宝国、张泉灵等人一同获奖。

在成绩的背后,是数不尽的奉献和艰辛。2008年冰凌雪灾宣传时,郭晓东隐隐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不适。在昭通市人代会、政协会闭幕后,他才在妻子的“绑架”下到医院检查,被检查出患了直肠癌。昭通好人郭晓东: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随后,郭晓东在妻子的陪同下又辗转到北京、成都、昆明等地治病,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历了3次手术、8次化疗。手术后的化疗过程十分痛苦,在一次从成都华西医院化疗结束返回昭通的路上,才坐了半个小时的车,他就难以坚持,要求客车停停让他休息一下。那一刻,妻子以为他坚持不下去了。妻子扶着他坐在路边,眼里噙着泪花,那是他病后第一次看见坚强的妻子哭了。就是这样,忍受着病痛折磨的郭晓东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有一次为参加全台竞争上岗动员大会,早上8点,他就从宜宾出发,每开半个小时的车,他就因身体虚弱难以承受,叫司机停下来休息10分钟,原本只有3个小时的车程,他走了6个多小时,到昭通后,他来不及休息就急忙赶到会场。

2008年4月,时任昭通市委书记的夜礼斌,市长王敏正带领市4套班子及相关部门人员到昭通电视台现场办公,正在化疗中的郭晓东闻讯立即从成都赶回昭通作工作汇报,现场争取领导支持,解决了许多事关电视台发展的实际困难。在他生病期间,昭通市领导多次关心,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崇忠坚持说:“重大的决定,晓东一定要参与,让他相信组织,相信他能战胜病魔。”正是这些温暖的祝福、殷切的期盼和实实在在的帮助让郭晓东觉得自己和这个集体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更加坚定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健康人很难想象化疗的痛苦,但郭晓东却在每次到医院化疗结束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单位上班。大家要他好好休息,他却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要用职业康复来感恩!”

“我多么的爱你/默默无语的大地/我把一切都给了你/我的一切本来属于你/你给了我千百朵鲜花/我却把你记在年轮里/即使把我剁成碎片/每一片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郭晓东最喜欢听也最爱唱的歌。他说,每当听到这首歌,他都会想到领导、组织一次次慰问他,为他联系医院、借钱治病时的感动;想起亲人、朋友、同事一次次的鼓励;想起他过去帮助过的村干部、贫困学子来看他的情形;想起医生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心的治疗。正是有了组织、亲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他才能一次次战胜病魔,全身心地投入到昭通广电的新闻事业中拼搏奋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郭晓东,这个始终带着微笑的铁骨汉子,在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依然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心怀感恩、坚守岗位,坚守着那些关心他的领导、同事和自己的团队。他无法忘记,是领导、亲人、朋友和同事的鼓励,让他一次次战胜癌魔,全身心投入到昭通广电事业中拼搏奋斗、续写精彩;他无法忘记,在地震灾区,他和自己的团队手拉着手冲出营地,背后是暴雨过后奔腾而下的泥石流……作为台长,作为电视人,他肩负使命、敢于担当,“在奔跑中调整呼吸”,用平凡的生命去坚守执著和信念。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