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违规合作社频频逼农民自杀!细数非法集资血淋淋的教训

前些天,又一个关于农村非法集资,造成河南4千户农民2亿血汗钱被套,2名集资业务员相继自杀的事件曝光!近年来,因为在农村非法集资锒铛入狱的人不在少数。

尤其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义,突破社员制、封闭性原则,超范围吸收农民资金却未用于农业生产,而是高息放贷赚取息差,资金链断裂、暴力催债、“跑路”事件频频发生!

这些骗术真的是高端难防?毫无破绽么?

今天小编总结了几个血淋淋的案例……

案例1河南4千农民被套2亿10天内数人自杀

违规合作社频频逼农民自杀!细数非法集资血淋淋的教训

图解:武金成向记者展示业务员与公司签订的合同。

涉案合作社:河南浩宸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西平分公司

行骗手法:

2011年3月起,40多名业务员在当地向4000多户农民“吸储”总额近2亿元。他们将揽来的钱交到公司,由公司进行“投资”,然后公司每月向投资者发放利息,而开具“收款证明”的却是这些业务员。

恶劣影响:

公司称“资金链断裂”,不再偿还从农民手中“借走”的欠款,导致身负数百万元巨债的业务员(村里德高望重的农民带头人)终日面对挤破家门的要债村民的威胁、打骂,甚至有人不堪压力自杀。

被骗原因:

对于自己怎么放心将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养老钱交到业务员手中的原因,张老汉说了一句话“就是贪呗”!

案例重现:

河南浩宸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是一家民营企业,设在西平县的西平分公司于2011年3月起陆续“上门招聘”了40多名西平县农民作为公司业务员,在全县农民之间展开所谓的“吸储业务”。3年多来,公司“经营”良好。但去年12月23日,武金成等40多名业务员接到通知称“公司遇到困难,本金取不出来了”。对于公司“出事”的消息,业务员们一开始紧紧“捂着”,他们要求公司签下“还款计划”,公司答应按照额度在两年内还款完毕。但公司仅仅在今年1月还了一次款后,就再无音讯。西平县的受害者几乎都是农民,数量超过4000户,农民储户追着业务员讨钱,两名业务员因不堪压力自杀。

40个业务员共同的特点是“深受村民的尊重”!“我当时没太多想风险的事,那两年西平很多人做这种事,没有出过风险。”业务员任德林说,虽然当时没有答应两人的“上门招聘”,但是见到对方出示的公司所有的证照手续,包括营业执照、融资许可证等后,他有点动心。一天之后,一辆中巴车将任德林在内的13人一起拉到位于郑州的浩宸集团考察。“办公场所很气派,至少有1500平方米,工作人员很多,在办公桌后埋头忙碌,看着办公场面很正规,公司里面各种证照手续十分齐全。”对公司的第一次印象,任德林记得很清楚。正是这一次“考察”,让任德林放下心来,作出“加入公司”的决定。

武金成说,当时浩宸公司称,“农民手里的钱与其闲着,不如存款到公司,由公司投资项目,获取利润,再向村民支付1分的月利息”;公司还承诺“储户的钱安全无风险,利息是储户的,风险是公司的”,并出具了一份在银行有4720万元准备金的存款证明。“想到我们有可以让乡亲们受益的路子,我们也很高兴,想方设法发动村民存款。”公司最开始接受的最小一笔数额是3万元,后来变成每笔至少5万元。对业务员来说,如果一人的钱不足5万元,比如只有两三千,他们可以通过多人的钱,来凑足5万元这一“标准线”,再把钱交到公司。

虽然浩宸公司向业务员们宣称的是“存款”,但实际上,只是变相的借款。公司会和业务员签订借款合同,每份合同的第一页,是公司和其他借款企业签下的用款合同,这是为表明“钱款的去向和展示投资情况”,然后才是公司和业务员签下的借款担保合同,约定借款的数额、期限、利息、利息支付方式等内容。不过这其中,也有些“大户”是直接和公司签订合同的,这些“大户”由公司直接支付利息;但如果是多个“小户”凑起来的,就由业务员代收利息,然后按照“小户”的实际存款数额,分发利息。业务员和公司签署借款担保合同后,和村民签下“收款证明”。也正是这一“收款证明”,成为村民们向业务员讨钱的凭据。业务员也不是义务做事,从中他们可以挣到一份工资收入。工资由每人的业绩决定,比如,业绩超过千万元,每月的工资额达2万元。

专家说法:

该公司根本不具备融资资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告诉记者,浩宸公司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并不代表它具有融资资格。按照规定,吸收存款等行为,只有银行等有牌照的金融机构才能进行,浩宸这样的公司不能向民众融资。所以,浩宸公司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和融资完全没有关系,但公司打着这一旗号实施了向民众吸储的行为。

在本案中,浩宸公司的行为符合非法集资的“涉众、吸储、承诺回报、无资质”等要件。由非法集资引起的主要责任由公司承担、大股东承担;业务员们是公司犯罪的工具,属于从犯,也要承担次要责任。老百姓应该看到业务员们是被利用的工具,不能因为是和他们签下的“收款证明”,就去向他们要求还款。

资料来源:京华时报

案例2“三地合作社”的暴富传奇

违规合作社频频逼农民自杀!细数非法集资血淋淋的教训

图解:当地农民堵门讨债

涉案合作社:河北邢台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

行骗手法:

拆东墙补西墙,一种传销式的庞氏骗局,收取下一个社员的本金,偿还上一个社员的利润。

恶劣影响:

在这起“庞氏骗局”中,除了少数管理层上演了暴富传奇,大多数农民最终血本无归。

被骗原因:

隆尧的农民很朴实,但绝对谈不上愚蠢。为什么还会这么多人进了三地的彀中?除了“贪婪使人目盲”的原因还有什么?其实农民有入会的理由,更有不得不入的理由。

案例重现:

2014年12月18日,隆尧县魏庄镇肖东村,巩群海一家,被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事拘留。历时7年建立的“河北邢台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帝国坍塌了。截至2013年10月28日,三地合作社社员已经遍布周边13个县市,入社农户135168户,集资资金总额达到81.678亿元! 三地合作社为何能够如此疯狂的发展?

高额回报诱惑!

“入股1万元,即可得到100袋面粉。除此之外,4个月利息30%,1年利息100%。如想退社,返还本金和利息,已被食用的面粉免费赠送”。在这种高额诱惑之下,想挣钱的农民纷纷入社,交1万、2万、3万……没钱,借钱也要入社。只为那一年翻一番的高额利润。

事实是最早入社和管理层确实如期获得了高额回报,某分社社长在加入三地合作社并成为管理层的一年多时间内,他的座驾由一台电动自行车,换成了一款价值160万元左右的凯迪拉克。这样无疑刺激得更多农民疯狂加入。那三地是不是一个挣钱的天堂呢?

庞氏骗局!

“这是一种传销式的庞氏骗局,收取下一个社员的本金,偿还上一个社员的利润。三地合作社没有实体项目,更谈不上有效盈利。长时间下来,资金漏洞越来越大,最终肯定是要崩盘的。”河北官方的知情人士介绍。庞氏骗局本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在这起“庞氏骗局”中,除了少数管理层上演了暴富传奇,大多数农民最终血本无归。

上当缘由:

隆尧的农民很朴实,但绝对谈不上愚蠢。为什么还会这么多人进了三地的彀中?除了“贪婪使人目盲”的原因还有什么?其实农民有入会的理由,更有不得不入的理由。

1、政府监管缺失,无形中让农民误认三地的合法性

随着2007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地遍地开花、蓬勃发展,这对促进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与此同时,像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幌子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也逐步增多。而由镇到县再到市,政府的长期不作为,也在无形中让农民误认三地的合法性,否则农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损失惨重,村民被逼自杀躲债。

2、媒体唯利是图,不经真实考察,误导农民投资

各大媒体上不时出现对巩群海以及三地合作社的正面报道,其中包括河北当地的党报和某些“中”字头媒体。2014年5月,在三地合作社拒绝兑现本息的消息蔓延,国内某知名重点新闻网站,带领十余家主流媒体,对三地合作社进行了新一轮的正面报道。此后,又有大笔资金流入。“查不怕,不怕查,越查名气越大。”巩群海彼时还曾有过这样的公开声明。

3、理财挣钱路不通,“庞氏骗局”才有机可乘

“钱不够”的压力永远压在农民身上。然而农民想要创投致富,路却总是不通。

第一, 农民缺乏理财投资的知识,手里有了点钱,却不知道“除了把剩余的钱存在银行,还有什么能让钱生钱的好路子”。

第二, 然后就是想做生意,本钱不足,但借钱却又犯了难。因为银行长期以来,在信贷问题上皆存在“喜大恶小”、“嫌贫爱富”、“偏公废私”的现象。

第三, 农村个人信用档案尚不健全、记录系统尚不完善等问题,农民贷款难上加难。

而恰恰“庞氏骗局”出现,为农民提供了一个投资发财,虚构的向上层社会流动的通道,让农民有了人生突破的某种可能。在高额收益的驱动下,憧憬过上好日子的农民纷纷加入。

资料来源:速途专栏

案例3邯郸,遍地开花的高息集资

违规合作社频频逼农民自杀!细数非法集资血淋淋的教训

图解:曲周县城内一处农村信用社营业厅旁的反“非法集资”标语

涉案合作社:河北华银棉业纺织有限公司“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

行骗手法:

“将赊购棉花的钱转成存款”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听说,杨队长称。华银公司大门口竟悬挂着“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牌子,这类合作社多达上千家,名称花样百出,方式却大同小异:成立合作社,以高额返利为饵,大量吸收农民资金。

恶劣影响:

吸收存款14年、3个月存款即可超过2000万元、利息高出银行同期利率一倍多。被害者多为农民,看着血汗钱变成一张张废纸,痛不欲生!

被骗原因:

棉花垛整齐地堆放在院里的空地上,欠条变成“存款单”。

案例重现:

一家棉纺厂,竟然对外开出“存款单”,存款利率数倍于银行,储户遍布四里八乡,集资长达十几年,总金额数千万元。这是发生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事情。4月初,邯郸又传出伟光合作社老板失踪、给存款人造成损失过亿元的消息,该集资方式与曲周县这家企业如出一辙,被害者多为农民,看着血汗钱变成一张张废纸,痛不欲生。

据了解,像伟光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邯郸已经遍地开花,在华银公司大门口竟还悬挂着“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牌子,这类合作社多达上千家,名称花样百出,方式却大同小异:成立合作社,以高额返利为饵,大量吸收农民资金。吸收存款14年、3个月存款即可超过2000万元、利息高出银行同期利率一倍多。

这源于曲周县弓庄村华银公司的另外一个身份——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直接开办储蓄业务外,华银公司还有另一种吸收存款的方式——通过赊购棉花的方法,将欠条变成“存款单”。走进华银公司的大门,就能看到上百个棉花垛整齐地堆放在院里的空地上。在华银公司的两个多小时,记者发现,不时有装满棉花的卡车开进来卸货。当年收购棉花的市场价格是每斤3.9元,而华银公司以每斤4.5元的价格将棉花从村民处购入,但条件是一年之后才能支付现金。公司在一些村庄有专门雇人收购棉花。在赊购棉花的时间到期之后,这些人会做存款户的思想工作,劝这些赊购棉花款的村民,将这些钱直接存到公司。吸引村民将棉花存入公司,公司将棉花款写成欠条给村民,等一年期满之后再将村民的欠条变成存款单……在这样的流程中,存款户手中的现金一直没有出现,所不同的是,手中的欠款单变成了存款单。企业提供高息存款,村民通过中介人员存钱并领取存款单,中介人员将钱交给企业可获一定比例的提成……华银公司的存款业务链就此形成。

资料来源:法治周末

案例4“合作社”“信用社”傻傻分不清楚

违规合作社频频逼农民自杀!细数非法集资血淋淋的教训

图解:李传青拿到的收据很像正规信用社的凭据

涉案合作社:德州平原县汇鑫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行骗手法:

以农户带资入社给付固定红利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为诱饵,吸收以平原县各乡镇信用社共计45名信贷员为业务员,变相非法吸收各乡镇村民存款计700余户,共计近1700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达1500万余元。

恶劣影响:

40万元,是老李和爱人一辈子起早贪黑种小麦、种大棚蔬菜的收益。自己的钱取不出来,乡亲们的80万元也没了踪影。看病的钱,养老的钱,给儿子结婚买房的钱,就这样有去无回,而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骗局!

被骗原因:

村民李传青一直以为自己的钱是存在了银行。为什么李传青会认为自己的钱存在了银行呢?这是老李存钱后收到的存款凭证,乍一看跟银行的存款单几乎没什么区别。可仔细一看,凭证抬头写的是合作社的名字。

案例重现:

村民贪小利上大当 “合作社”存钱送油 狂吸存款1500万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王小丫:这个村叫坊子村,我到这来是来找老李的,老李在这个村里可以说是信誉度很高的。但是老李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全村民人都在埋怨他。

春节期间,连续有十几家人到来老李家,不是拜年,而是要钱。

村民老李:个人有40来万。村民80来万。

王小丫:也就是说加起来有120来万。

老李:嗯。

老李怎么会一下子欠了120万元呢?2012年时,村里新开张了一家农业合作社,这家合作社声称,在他们那里存钱,利息比银行还高一个百分点。

老李是村里的存款办事员,二十年来从未出过差错,深得村民信任。就在两年前,这家汇鑫农业合作社的老板派人来找老李,希望老李能帮他拉些存款,他会给老李一些好处。

老李:给点小生活用品,有时候给一桶油,有时候给一把伞,赶上的就有。

有时候是一桶油,有时候是其它物品或现金,每成功拉到一万元,老李能得到1000多元的佣金,而相应的存款人则可以得到一些礼品。这样,老李不但动员村民存款,自己也把之前存在信用社的钱取了出来,存到了汇鑫农业合作社。

违规合作社频频逼农民自杀!细数非法集资血淋淋的教训

图解:合作社用一些小礼物吸引村民来存款

钱到期时,老李满心欢喜去取钱,却发现合作社出事了。

老李的爱人:得买东西啊,提钱去,到那就说出事了。

这时老李才知道,汇鑫农业合作社由于涉嫌非法集资,已经被公安机关查封。而村民和自己所谓的“存款”,早已被犯罪嫌疑人挪走。

老李的爱人:整天黑天也睡不着觉,白天也吃不下饭去,一想起这事来就掉泪,一看到孩子那照片就哭。

发现被骗 老李夫妇倍受打击

40万元,是老李和爱人一辈子起早贪黑种小麦、种大棚蔬菜的收益。自己的钱取不出来,乡亲们的80万元也没了踪影。看病的钱,养老的钱,给儿子结婚买房的钱,就这样有去无回,而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骗局。平原县汇鑫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农户带资入社给付固定红利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为诱饵,吸收以平原县各乡镇信用社共计45名信贷员为业务员,变相非法吸收各乡镇村民存款计700余户,共计近1700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达1500万余元。

“合作社”“信用社”傻傻分不清楚 骗子披“画皮”骗取金额超百亿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王小丫:当时您集资的时候是付了多少钱?

受害村民李传青:总共是11万块钱。

村民李传青说,他一直以为自己的钱是存在了银行。为什么李传青会认为自己的钱存在了银行呢?这是老李存钱后收到的存款凭证,乍一看跟银行的存款单几乎没什么区别。可仔细一看,凭证抬头写的是合作社的名字。

王小丫:我们看到这张单据上大家可以看一下,就是有入股的日期,有期限是一年。

由于多年来,李传青也是把自己的钱交给村里的银行存款代办员,所以这次也不例外。他说,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他根本都不知道农业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的区别。他也不是为了贪图那些利息才把钱存到合作社的。

李传青:我不认为钱有危险。

王小丫:就根本没往那个地方想?

李传青:我根本没这个印象。我要有这个印象我也不凑这热闹去。

违规合作社频频逼农民自杀!细数非法集资血淋淋的教训

图解:李传青不相信这个农业合作社会让他的钱打了水漂

在德州市平原县的坊子村、后亭子村和前亭子村,都是村民参与非法集资比较严重的村庄。不过,有少数村民还是具备了防范的意识。

村民:我有钱都放在正规银行了。

非法集资在农村的案件不断增多,其社会危害十分严重。此类犯罪模式有几个特点,其中发展农村代办员进行宣传,以高额提成等方式发展熟悉当地情况的代办员,展开虚假宣传活动,引诱群众投资,是这类犯罪案件共同的特点。

那么,真正的农业合作社是什么经营模式呢?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耿祥照:真正的合作社主要是自己经营,进一些种子,搞一些土地承包,不是吸收存款。

而非法集资的农村合作社,又在做些什么呢?

王小丫:我看到这个存单上都有不同的数额,我们看这个都是很正规的,

耿祥照:高度模仿农村信用社。

王小丫:但是从专业合作社来讲,是不允许做这个的?

耿祥照:对,绝对不允许,他打着入社的幌子,欺骗群众。

违规合作社频频逼农民自杀!细数非法集资血淋淋的教训

图解:非法集资的农村合作社把自己伪装成信用社

截止目前,以农业合作社形式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件在全国已立案数百起,涉案金额超过100亿元。

装修都一样 农业合作社成“山寨银行” 犯罪嫌疑人百般狡辩:买豪车是为了开会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王小丫:你是哪里人?

犯罪嫌疑人王某:河北邯郸

犯罪嫌疑人王某某,1973年生,汉族,初中毕业,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人。于2014年2月25日被平原县公安局依法执行刑事拘留,同年4月3日经平原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现依法移送人民法院起诉。

王小丫:你理解的农业合作社它的范围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王某:农业合作社第一个是开户,提供一个聚收服务,然后资金互助这一块。

根据警方描述,为了遮人耳目,王某某的汇鑫合作社装修及办公方式和银行如出一辙。

王小丫:你们的合作社装修得就跟银行一模一样,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犯罪嫌疑人靳某某:不是这个合作社装的,所有的合作社都是这么弄的。

靳某某是汇鑫合作社的总经理,平时法定代表人王某某不在,业务都是由他打理。

王小丫:那你当时去让他们不断地往这个里头放钱的时候,你有没有为他们担心过?

犯罪嫌疑人靳某某:咱没让人家放。

违规合作社频频逼农民自杀!细数非法集资血淋淋的教训

图解:犯罪嫌疑人声称自己并不知道这样是违法的

面对不停地追问,王某某和靳某某一直在做着辩解,然而在事实面前,这种辩解显然是苍白无力的。

王小丫:可是当你不干了的时候,你已经把老百姓的钱买了凯迪拉克。你后悔过没有?

犯罪嫌疑人王某:后悔。

资料来源:央视财经频道

非法集资危害严重 专家声音:要依法治国就要有法可依

全国人大代表吴晓灵:我想这样一个案例其实反映出来了我们的很多居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我们在存款的时候,首先要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金融牌照,有没有政府的许可!

(来源: 农资导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