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铁汉走进中央电视台感恩黑龙江人的好|黑龙江人转起!

导语

被火车碾碎左腿、大火中烧得遍体鳞伤、妻子被歹徒杀害、为了给幼女治病变卖家产……接踵而至的灾难让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变成了靠吃低保生活的肢体二级残废的残疾人。然而,他没有向命运低头。靠着自强他成为内蒙古乌尔其汉镇上最大的手机卖场与钟表眼镜店的老板。这个有着传奇经历的男人,28日20时走进央视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求助,寻找四位在他身陷逆境时曾伸出援手帮助过他的恩人,他说正是因为有当时生活报的报道和社会相助,才能让他改变,这份恩情一辈子都铭记不忘。

铁汉走进中央电视台感恩黑龙江人的好|黑龙江人转起!

铁汉走进中央电视台感恩黑龙江人的好|黑龙江人转起!

车祸致残的男人接连失去妻子爱女

记者采访得知,臧彩楼来求助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就是想寻找当年帮过他却失去联络了的四位大恩人:刘晓丽、吴倩、谢景强与薛焕一。他已经寻访、拜谢过不少人,但这四位一直没有下落。他希望《等着我》汇集的力量能帮助他找到这些恩人,容他当面致谢。

臧彩楼向倪萍和现场观众讲述了自己的遭遇,20年前,新婚之夜他带着妻子坐上了前往哈尔滨的火车。到了哈尔滨,夫妻俩开始做高档沙发生意。但生意刚红火起来,意外就发生了。1991年,臧彩楼在火车站卸货时被调车作业的火车撞残,他的整个左腿没了。厄运接踵而至,1996年大年初二,一个凶残的劫匪潜入了他家,砍死了他的妻子,砍伤了他的女儿,偷走了刚进货的200多块电子表和所有财物。看着心爱的妻子倒在血泊里,头部被砍得血肉模糊,他悲痛欲绝。可他发现刚满15个月的女儿还有微弱的呼吸,于是拖着残腿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匪徒下手极其狠毒,弱小的孩子颅骨塌陷性骨折。取出了淤血、清除了积水,却还是昏迷不醒。臧彩楼不愿放弃,失声痛哭:“我一定要救活我的女儿,我已经失去了妻子,不能再失去女儿了!”为了筹集女儿的救命钱,迎着正月的寒风跪到了为迎春节而熙熙攘攘的大街上。

铁汉走进中央电视台感恩黑龙江人的好|黑龙江人转起!

坚强感恩的心:这张报纸我珍藏了19 年

在节目现场,臧彩楼拿出了珍藏19年的一份生活报,报纸的内容是《重病女孩度过50天》。

他告诉观众,当年,哈市司法局的谢景强同志在医院照看生病的家属,碰巧遇到正在乞讨的臧彩楼,知道他的事情后非常同情。

“他说,这样的事情应该请求媒体的帮助,通过媒体的力量,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谢景强的帮助下,臧彩楼认识了当年在生活报任职的记者杨晓慧,臧彩楼回忆,通过当日长时间的采访,第二日,臧彩楼的故事见诸于报端,当他第二天拿着饭菜回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有数十位读者拿着报纸与爱心款找到臧彩楼。“我当时感动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黑龙江人太好了,生活报人太热情了,我感激他们一辈子。”现场,臧彩楼激动不已,几度流泪。

可惜的是,女儿的伤太重了,在苦撑了近六十天后,臧彩楼还是失去了掌上明珠。这五十多天,臧彩楼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情,那些爱心人士的帮助让他终生难忘。

他能见到恩人吗?“希望之门”打开,臧彩楼看到,他日思夜盼的谢景强和吴倩走了出来。当他们出来的时候,臧彩楼激动地放开拐杖,费尽全力扑到谢大哥怀里,“我想你”臧彩楼的眼睛湿润了,臧彩楼紧紧抱住了谢景强,“哥,还好吗?快二十年了,我想你!”臧彩楼流着眼泪,带着哭腔说着。随后,臧彩楼见到了吴倩,当年那位上小学二年级、为自己捐出压岁钱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了大姑娘。“你就是那位捐了100块钱压岁钱的小姑娘”,臧彩楼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小恩人,立刻握住她的双手。此刻,他终于等到了他们。

当年记者讲述:一呼百应 龙江捐款超7万

记者联系到了节目组的编导,编导涂颖告诉记者,在寻找臧彩楼的过程中,他也联系到了当年生活报的记者杨晓慧。杨晓慧表示,这是当年生活报的集体行为,扶危助贫一直是生活报特别重视的媒体责任,作为记者参与其中与有荣焉,同时,帮助他人,也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28日23时许,本报记者联系到了曾任本报总编辑、19年前在记者部当记者的杨晓慧。说起19年前与臧彩楼的结识,杨晓慧说,两人在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联系,每逢过节,都会接到臧彩楼打来的电话,两人最近一次见面是在去年秋天,臧来哈尔滨办事特意安排时间和他见了面,见面之后,还是像往常那样叫杨晓慧为“大哥”。杨晓慧说,其实臧要年长他三四岁。

当年,是哈市司法局一位姓谢的同志提供了这个线索,跟领导报了题后就开始采访,他的遭遇非常令人同情,第一篇写了《女儿,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接着又写了《重病女孩度过50天》。见报后,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影响,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收到捐款1万多元。其中,有捐10元的,也有捐50元、100元和500元,捐款的人数超过了100人,最后的捐款额超过了7万元。

在捐款中,有小朋友拿出了压岁钱,有老人拿出了不多的生活费,甚至还有一些自身需要帮助的人也主动捐款,在那个寒冷的冬日里,哈尔滨涌动着一股暖流。杨晓慧回忆说:“在生活报报道期间,和臧彩楼的接触多了,也发现这个人积极向上,始终有一颗坚强而感恩的心,于是,采访间隙,我就经常鼓励他坚持住。如今想来,对于一个遭遇厄运的外乡人,生活报的读者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当年接触过的捐助者,从老人到孩子,从官员到平民,都热情可爱,自己也深受感动。”他表示,如今看到他能寻找恩人回报社会,感到非常欣慰。

本报记者 李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