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公安机关辟谣:朋友圈疯传清丰县、濮阳县孩子被抢,是假的!

朋友圈疯传清丰县、濮阳县孩子被抢,公安机关第一时间辟谣

网络谣言来袭,我们该怎么办?

注意辨别真伪,别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公安机关辟谣:朋友圈疯传清丰县、濮阳县孩子被抢,是假的!

“濮阳县南关今天抢小孩没抢走,把孩子母亲捅了一刀。看见这车的注意了,真事,车牌号冀DS6005!赶紧散播!都别带孩子出去瞎转悠了,尤其别让老人自己带孩子出去,太危险了。晋A1T06五菱面包车,在各学校门口抢小孩,110已经证实。全市通缉,不求点赞只求扩散……”

连日来,此条消息在我市各大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内成几何倍数地转发,让大多市民难辨真假。6月28日下午,家住濮阳县南关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外地做生意,一直都是父母帮着带孩子,她的孩子刚满5岁,正在南关一家幼儿园上学。“刚开始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并没有在意,但是这条消息很快就在微信朋友圈和亲朋好友之间传开了,这让我很是不安。我十分担心父母和孩子的安全,所以就赶紧转发了这条消息,并把消息转发给了父母和亲朋好友。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已经搞得人心惶惶,父母现在带着孩子外出时都异常小心。”陈女士说。

无独有偶,6月初,在清丰县也出现了一条类似的消息:“今天早上在清风县城幸福大道百姓量贩门口,拦截到一辆拐卖小孩的车,车牌显示是黑龙江的,车上有5名孩子都是本地的。真的好险,现场全程警戒!”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微信朋友圈“炸了锅”。

公安机关积极辟谣 散布谣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2篇微信朋友圈疯传孩子被抢的具体来源现已不清,但这段时间内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内疯转,引起了我市一些家长的恐慌。

6月18日,清丰公安局官方辟谣:就近期微信传播清丰涉及被拐儿童及车辆内容,清丰县公安机关迅速介入,经过认真细致调查,未发现该内容所称事件,确认该内容为虚假消息。请广大群众在孩子放假期间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提醒孩子注意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不下河戏水,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6月28日,针对微信朋友圈疯传的濮阳县南关孩子被抢事件,濮阳县公安局经过仔细核查后官方辟谣,证实该消息为谣言,并且该消息在全国各地都有传播。

记者自市公安局获悉,截至目前,警方并未接到一起类似的报案登记,警方也从未接到过类似的报警信息,请市民不要轻易相信网络谣言。

据了解,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有关条例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和上网消费者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下载、复制、查阅、发布、传播含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或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这些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记者了解到, 6月1日,一家名为“微观濮阳”的网络媒体平台发布了一篇关于濮阳县陈村幼儿园被抢事件的帖子,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疯狂转发,进而引起部分市民恐慌。市公安局得到消息后,在经过仔细核实和调查后确认其为谣言,这种严重破损濮阳形象的行为最终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市公安局第一时间发布了对“微观濮阳”的处分公告:“6月1日,濮阳赵某(女)在其负责管理维护的微信公众平台‘微观濮阳’发布虚假信息称,‘太可怕了!濮阳县陈村幼儿园幼儿被抢走,濮阳的家长得注意了’。该虚假信息发布后,被网友大量转发,引发市民恐慌。6月2日,濮阳市公安局中原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依法对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赵某行政拘留8日,并处罚款500元。 ”

造成重大后果者 可追究刑责

针对近期朋友圈疯传的谣言事件,记者联系到了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网络发布谣言的犯罪成本低,公民辨别意识不强,就容易造成大范围的谣言散布。对于造谣者的处罚要根据情节轻重而设定,轻微者批评教育,造成重大后果者可追究刑责。“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国家立法更完善是杜绝网络谣言散布的可行之路。”工作人员提醒大家,在不确定信息是否真实的情况下,不要随便乱转发,每个人都要主动承担起举报、打击网络谣言的责任。要学会辨别谣言,避免造成网络秩序的混乱和市民的恐慌。

盲目从众容易让人变成传谣者

现如今,这么多的网络谣言从而来?是谁制造了谣言,而谁又是谣言传播者呢?记者联系到了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的老师,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如今,制造谣言的社会环境和载体发生了变化,不同于口口相传,网络的诞生让谣言的传播不断加快,涉及面更广,影响范围更大。造谣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幕后推手借助载体,策划传播下的谣言,背后拥有巨大的利益链条,另一种是纯粹的发泄,以得到虚拟世界里的满足感。造谣者利用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社会各种不公现象的愤慨,制造极易受到大家关注的话题。谣言散布之后的传播却往往失去控制。广大市民要时刻保持理性,切勿轻信谣言,也不能擅做谣言制造机和传播机。同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公民对其的社会信任,谣言的制造和传播才会无生存之地。”

链接:五类主题,谣言数量最多

华南地区首个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近日在中山大学成立。同日,该实验室发布的“微信谣言”分析报告———《揭开食品类谣言的“伪装术”》报告提醒网友,在微信看到某些食品被与死亡、疾病等危言耸听的词汇搭配在一起时,不要恐慌,要敢于质疑其是“谣言”的可能。

这份“谣言”分析报告中,研究人员通过对2014年11月3日至12月17日微信中被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的488篇文章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五类主题“谣言”数量最多:人身安全(228篇)、食品安全(228篇)、疾病(169篇)、防骗(85篇)、健康养生(100篇)。其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谣言”不但数量较多,且常常与人身安全和疾病共同出现,是最容易产生的谣言之一。

与公众心理距离近(即大家感觉上离自己近)的议题、尤其是可能给正常生活带来威胁的议题更容易受到关注,也容易引发转发传播等行为。食品安全就是与公众心理距离特别近的一类议题,再加上食品又往往和人身安全、疾病养生关联在一起,更易被关注和传播,这也是为什么食品类“谣言”始终野火烧不尽的原因。⑨记者 杜鹏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