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伪专家被抓暴露出的真问题

近日,公安部在“2015食品药品安全刑事保护论坛”上,通报了201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侦破食药案件情况,其中提到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某某涉及敲诈勒索案”。通报称,公安部部署江苏常州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某某涉嫌敲诈勒索案,敲诈勒索数额达600万元。目前法院已经开庭审理。有媒体证实,“董某某”指的正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

董金狮是何方神圣?提起此人真是大大有名,其微博认证是,“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但他的社会头衔远不止此,据说有50个之多,而且不仅在多个圈子里声名显赫,还自称接受国内外媒体6000多次釆访而与公众混了个“脸儿熟”。其人也以敢说能说著称,凡跟食品安全、营养和环保相关的问题,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答不上来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以食品安全、营养和环保专家和打假卫士自诩的人,不仅因为敲诈勒索被抓即将接受审判,而且也被揭露出是个欺世盗名的伪专家,有人讽刺说,有了董老师,百度都不需要了,但董老师自己百度用得多了!这样的结果真是令人大跌眼镜,那么,董金狮又是如何瞒过世人将自己乔装打扮成一个专家和食品安全维权斗士的呢?与几乎所有骗子一样,不外乎投机和包装。

近些年,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成为公众的切肤之痛,而公众的关切也让一些人窥到了出名和发财的门道。《扬子晚报》评论《真专家少了 “董金狮”们自然就多》痛惜地说,为什么董金狮会有市场,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大帽子”,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瞄准了社会的痛点,加之他的一些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是市场的真实反映。这样的角色,本来是应该由真专家承担的。真专家“缩头”,自然有伪专家“冒头”。《新京报》评论《打假的董金狮被“打假”,谁最尴尬》也认为,中国很多以科普、打假为名的所谓专家,“同行业内”不愿斗、不敢斗,却对于来自社会的质疑,斗起来比谁都狠。而反过来,不少真正的专家或因自媒体玩得不是太转,或因专注学术,并不被舆论了解,这时候,董金狮们便有了游刃有余的广阔空间。

然而,《新京报》的质疑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认为董金狮式的“打假专家”能够“无骗不能”,也是一些职能部门失声、失职所致。说到职能部门监管存在的问题,不能不提到董金狮赖以起家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而这个协会却是个既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也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只在香港注册的“野鸡协会”。而类似的“野鸡协会”公众也不会陌生,这些缺乏监管野蛮生长的“协会”敛财就靠强制入会、摊派会费、变相卖“官”、评“先”树“优”等手段。《华商报》评论《协会乱象,催生了骗子会长董金狮》就此评论说,一些行业协会可以大发其财、可以肆意“忽悠”消费者和“敲诈”生产企业,根子正是市场监管和行业协会的乱象。治标更要治本,真正将行业协会纳入法制化轨道,不仅需要明确责任主体,更需要一些监管部门从私利中真正抽身。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