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防诈骗老人为何屡屡被骗? “经典案例+防范提示”助力老年人有个安心的晚年

防诈骗老人为何屡屡被骗? “经典案例+防范提示”助力老年人有个安心的晚年

“年轻时挺精明的一个人,退休没几年就变得跟孩子似的,在骗子面前没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越来越糊涂,几乎人尽皆知的骗局却在他们面前屡屡得逞,嘱咐多少次也免不了上当受骗……”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像上述内容一样老年人轻易被骗的经历和抱怨。近年来,一些新闻热线也屡屡接到各种关于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投诉。一个老人被骗,往往会给多个家庭的生活蒙上阴影,进而引发诸多不和谐因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老年人被骗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受骗局之伤的为何总是老年人居多?针对骗局,相比年轻人而言老年人自身都有哪些难以回避的“硬伤”?如何做才能让老年人远离骗局、安享晚年?下面特向网友们介绍几个相关案例,并提示大家如何让老人有效防骗。

【典型案例1】

许以月息2.5%的回报 南昌200余名中老年“中招南昌市民万大妈今年65岁,原本以为寻到了“快速致富”的捷径,没想到这棵“摇钱树”突然变不出钱了,损失惨重。

事情要回到2013年。当年年初,万大妈正在街面行走,遇到有人发传单,禁不住好奇。她接过来一看,这是一家从事防火材料生产的企业。“我们正在招募股权投资客户,这公司收益好,回报高,而且没有风险!”

觉得很新鲜,万大妈当即决定去这家公司考察一番。公司员工热情接待了她,向她展示了矿石样品和珍珠岩,并播放了公司宣传资料。“我们公司在内蒙古、河北都有矿山,规模很大。”公司员工细心地介绍着,还拿出了公司的营业执照。

这一下,万大妈狐疑的心顿时踏实了,回到家后,她当起了义务宣传员。2013年3月2日,万大妈拿出10万元家底交给公司财务人员,并与公司签订了一份股权投资协议书。“签订完协议后,公司组织我们去宜春参加基地奠基仪式,我在这里看到了公司老总。”

万大妈口中的“老总”正是这家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某,他对前来“投资”的客户一律许以每月2%至2.5%的利率回报。“一开始确实能拿钱,我投入10万元,每月能得到2500元,一直持续了11个月,但是后来再也没有动静了。”万大妈说,她发动亲戚朋友累计投入了22万元。

实际上,万大妈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而且这个数字异常庞大,达到了200余人。“受害人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他们中投资最少的1万元,最高的达到了100多万元。”据办案人员介绍,此案的涉案金额已经达到1900余万元。

【典型案例2】

洗脑推销保健产品骗取信任卷款消失

“那帮骗子太可恶了,一步步地引你上钩,便宜就是当啊!”河西区居民刘大娘今年5月份遇到了骗子,两男一女以销售保健品为幌子,租场地专门针对老年人授课,实施诈骗。他们在宣传单中大肆鼓吹产品功效,授课时还免费赠送鸡蛋、袜子等小礼品,致使每天都有三四百名老年人被吸引前去听课。当老人们被洗脑后,骗子先是让他们去推销少量的保健品,售价从30元起到100元不等,但又表示公司因为回报社会,承诺5天后全额返还。此后,多次兑现承诺让老人们的警惕性越来越低。最后,骗子们推出不同的会员卡,800元办一张金卡,可购买保健药品一组;1600元办一张钻石卡,可购买保健药品二组,依此类推,买得越多回报越多,购买两组以上的回报甚至高出成本。另外,持会员卡到专卖店购买的还会有优惠。被洗脑后的老人们感到机会难得,于是纷纷掏钱购买,有五六位老人甚至掏了上万元。没想到,返款时间还没到,骗子们就卷款失踪了。

日前,69岁的王老太到家住华苑莹华里小区的女儿家小住,一天下午,她出门遛弯时,被一个卖保健品的摊位吸引。在现场负责促销的是两名年轻女子,在二人巧舌如簧的攻势下,对于手中保健品的“万能疗效”,王老太从半信半疑到被忽悠得渐渐感觉“机不可失”。于是,因担心“时不再来”,她买了多达10个“疗程”的保健品,不仅掏光了随身携带的数百元现金,还主动带着对方返回女儿家中拿出存折,准备到银行取款3000元付清余款,幸亏在楼下碰到了提前下班回家的女儿。其女儿看到母亲的异常举动后立即上前询问,得知详情后马上进行了阻止。起初,王老太很是固执,对女儿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后来在几位邻居和一位社区医生的劝说下才悔不当初。

【小结】针对骗局,老年人的防骗意识明显低于年轻人。

尽管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抛物诈骗、神医诈骗、利用健康讲座、存款变保险诈骗、赌博诈骗等诈骗方式屡屡曝光,已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总有人还会掉进骗子设下的陷阱里,而且受骗者大都是老年人。此外,近年来多发的冒充公检法、黑社会绑架、中奖通知等多种电信诈骗的受侵害人群中,老年人更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针对骗局,老年人的防骗意识明显低于年轻人。”警方、消协、老龄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均有共识:“针对骗局,老年人的防骗意识明显低于年轻人。”

【内幕】竟有“专项培训”对付老人

曾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何针对老年人各种生理不足和心理弱点进行推销,营销业内已经有了相应的“教材”。“对于如何将产品推销给老年人,营销人员大都进行过专项培训,而这种培训往往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骗售。”接受采访时,前几年曾参与保健品销售的庞先生说,“专项培训特别强调与老年人的沟通,要求营销人员着重掌握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一般可以分为依存需求、自尊需求和求助需求。”

对此,庞先生解释说:“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前,生活在各种工作群体、朋友群体中,他们的交往、归属等需要多多少少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退休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群体,与朋友的交往也显著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就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的地方。然而,由于年老体弱,老年人在家中的大部分时间无所事事,而自己的子女也都成家立业,大多不在身边,因而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普遍会有依存需求,在与外人的关系中,他们渴望在生活上得到照顾,情感上能够得到温暖与关怀。自尊需求是说离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他们由供养者变成了被供养者。这个时候,他们还是非常希望子女像以前一样尊重自己,至少不能把自己当成无用的人来看待。营销人员在同老人的交往中,言行举止都会敏感地注意到老年人的这种心态,不去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甚至刻意予以满足。另外,老年人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都逐步下降,会越发需要别人的帮助与照顾。这种求助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忧郁、怨恨等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从市场反馈的信息看,越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是渴望营销人员对他们的健康服务,从而也最容易产生对产品的接受。同时,老年人没有完全健康的,大多身患一种或几种疾病,即使没病,也会有焦虑、失眠等。因此,营销人员在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疾病状况和特征后,将他们与产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进行健康咨询或健康理疗服务,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线,达到了推销目的。”

“营销教材里,对于较为固执的老年人也有专门的应对技术,那就是低球技术,这种技术极容易被老年人接受。低球技术是指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小要求,别人接受小要求后再马上提出一个别人要付出更大代价的要求。”庞先生解释说,“例如汽车销售,首先说要削价促销,向要买车的顾客报一个吸引人的低价位,一旦顾客同意购买,他们就会在成交前以各种各样的手段提高价格。”

【防范】如何让老人远离骗局?

生理退化、心理弱点、骗子狡诈,多种因素决定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成了地地道道的弱势群体。那么,老年人如何才能远离骗局呢?

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刘援朝教授认为应从自身、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其中老年人自身保持身心健康最为关键。他说:“经常进行室外健身运动的老人,脑细胞衰老速度大大低于一般同龄者。经常到室外活动,对老年人延缓身心衰老、保持思维敏捷有很大的好处。所以,作为老人自身,应正确对待诸多压力,主动延长社会活动参与时间、助人时间和生活自理时间,这样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和防范意识的提高。比如,多参加社会活动有利于掌握最新信息,感觉自己‘仍然年轻’;帮子女带孩子可增进亲情交流。日常生活中,由于自身判断能力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决策,多和家人或身边朋友商量。不要迷信‘权威’,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讲座要审慎参加,能不贪小便宜就不贪。碰到陌生人主动攀谈,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告诉对方家里人的情况。接到陌生人电话后最好进行力所能及的核实,然后再决定是否掏腰包。作为家人,应尽量保持与老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将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及时告诉老人,家里的重大决定尽量让老人知道并相互商量。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得知老人被骗,千万不要责怪、埋怨,那样反而会雪上加霜,使老人身心受更大的伤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社会层面来说,老年人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刘教授认为,“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老年人服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相应违法犯罪的打击、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其次,进一步发展社区老年服务事业,更多地对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不断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的防范意识,有效降低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

另外,针对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身心,刘援朝教授特别提醒说:“不为昨天的事懊悔自责,否则就会时常郁闷;不为明天的事担忧害怕,不然就会深陷焦虑;更多地关注、把握今天,老年人只干老年人的事儿,才是安度晚年应有的心态。”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