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特展、征集、图书、公共教育四位一体 深度挖掘让名人文化“活起来”

首席记者 李婷

今天,为期一个月的“正义的使者——倪徵日奧史料展”亮相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名人馆,这是苏州市名人馆成立三周年以来举办的首次特展,丰富的影像照片、珍贵的实物资料,不仅将带领观众走进著名法学家倪徵日奧的百年人生历程,也展示了苏州市名人馆深度挖掘名人文化、让名人文化“活起来”所作的成功尝试。

“我与名人馆合作非常愉快”

自2012年4月10日,苏州市名人馆已经免费开放三年有余。三年多的时间里,名人馆一直致力于名人资料的征集,截至2015年6月4日,已征集到苏州名人相关资料1900多份,其中包括名人亲友捐赠的书籍报纸155份,照片(包含电子照片)1685张,视频资料17份,光碟20张,电子档案材料52份。20余位院士走进名人馆,80多位名人亲友和名人馆保持着密切联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参与东京审判的倪徵日奧史料展显出了特别的历史意义。

名人馆一楼大厅中安放着数个展柜,其中陈列了历史图片、实物、倪徵日奧手稿等86件展品;显示屏上则播放着晚年倪徵日奧接受采访的真实画面。置身其中,可以看到倪徵日奧参加东京审判时使用的打字机、他亲手装订成册的东京审判判决书、他在荷兰海牙国际法院就任法官时所穿法袍、结束国际法院法官9年任期时全体同仁赠送的签名留念银盘等珍贵展品。这些一直是倪徵日奧之女倪乃先悉心珍藏之物,从未公开展示。

“我与名人馆合作非常愉快。”倪乃先对于此次特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名人馆相关负责人员为此三上北京,寻访倪乃先,进行了友好、坦诚的交流,促成了此次特展的成功举办。不仅如此,倪乃先还将300余张历史图片交名人馆进行复制后进行保存;名人馆也根据特展的展品制作了《倪徵日奧史料展》一书。

像倪乃先女士这样与名人馆结缘的事例还有很多。

著名学者、曲学大师吴梅的孙女邹雪女士一直与名人馆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名人馆的工作人员两次到北京拜访她。2014年正值吴梅先生诞辰130周年,邹雪从家中旧物中找寻到一张老照片——“石桥秋饯图”后,特意给名人馆寄来,老照片上还有吴梅写的一曲《仙吕解三酲 奉题石桥秋饯图》,十分珍贵。

谢孝思先生的儿子谢友苏去年夏天不顾暑热,亲自为名人馆送来了谢孝思90多岁高龄时创作的画作和对联,透过这几幅作品,人们仿佛可以看到为苏州文化事业孜孜以求的老人。

2014年11月,叶圣陶先生的孙辈来到名人馆,得悉名人馆每年教师节都会走进学校开展苏州教育名人专题活动,他们感到十分惊喜,在馆中与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教育问题,最后还捐赠了多本叶圣陶先生的著作,并附上了他们的签名。

2014年年底,著名化工实业家陈调甫之子陈中平也向名人馆提供了他精心整理的父亲的相关资料。

民国元老李根源的孙女李成渼从苏州的章念翔先生处得知了名人馆的情况。2015年4月15日,李成渼全家从云南远道而来,在章念翔的陪同下,参观了名人馆,当看到展厅中祖父的照片时,李成渼激动落泪,连声表示:没想到,苏州人民一直“没有忘记我的祖父!”

2015年是苏州著名现代作家、盆景大师周瘦鹃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6月30日他的生辰当天,名人馆收到了其女周全女士等捐赠的珍藏版《周瘦鹃文集》。

馆藏征集要拓宽思路、联系古今

名人文化是具有深厚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近年来,名人热、名人文化热为地方发展带来的多元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市名人馆作为收集、整理、利用名人文化资源的专业机构,在馆藏征集方面积极拓宽思路,勤于实践。

在开馆一周年之际,馆方就利用多媒体展陈的特色,将一年来收获的名人手迹、名人照片、实物资料等一一呈现给观众:当时名人馆已收集到名人本人或其亲属提供的资料上百份,其中包括殷震、张祖勋、陈华癸等6位院士的视频6份,这些视频资料一共长200多分钟,其中一些视频资料虽然因年代久远无法播放,但经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均已成功重新翻刻;书籍报纸藏品中,则展示了程小青《茧庐诗词遗稿》,施肇基后人捐赠的《笠泽施氏支谱》等。

面向社会的积极汇报与反馈,收到了很好的回应。很多健在的名人通过在苏亲友的介绍,开始走进名人馆。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位院士先后到访过苏州市名人馆。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阮长耿、张祖勋等。

2012年9月,船舶工程专家潘镜芙院士来到名人馆,他颇有兴致地参观了馆内的各个展厅,在院士厅里,他当场写下:“为学当似金字塔、既要博大又要高。”2014年5月6日,潘院士的弟弟带来了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名人馆写的一封书信,信中将他一生的学习经验倾囊而出,他希望借助名人馆的力量将他的学习经验传递给家乡的学子。

阮长耿院士曾两次到访名人馆,也为名人馆留言:“为苏州、为中国的明天做出更大的贡献。”张祖勋院士更是在现场与观众轻松互动,分享他的科学探索之路。

一些院士们虽然去世了,他们的亲人却与名人馆取得了联系,并捐赠了大量的资料。中国工程院院士殷震的堂姐殷之坤女士就捐赠了一张殷震青年时期的照片。殷震院士的女儿殷勤女士多次提供有关其父亲的照片、书籍、报刊资料;2014年,她还将殷院士的9份手稿全部捐赠给了名人馆。

2014年10月,市民朱咏诗在乘坐地铁时读到了一则苏州市名人馆关于《追寻·征集苏州名人印记》的消息,立刻与老伴来到市名人馆,表达了将父亲——评弹名家朱耀笙的相关资料和实物捐赠给名人馆的意愿。此后,朱咏诗捐出了朱耀笙手写弹词开篇三折、朱耀笙自用印章数枚、老照片若干件。

通过展厅的多媒体设备,名人馆力争让最新入藏的名人资料以最快的速度与观众见面,照片、书籍、手稿等记录名人心声的展品,让展陈更有看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丰富馆藏之途要以特展带动征集、图书、公共教育

从去年年底开始,市公共文化中心就确立了以苏州名人史料展带动征集、史料展图书,公共教育四位一体的思路。

目前名人馆展出的名人资料主要以文字为主,那些真实反映名人在人生历程、重要历史事件的实物资料相对缺乏,如何让文字资料中的名人与历史的关系清晰起来、让名人与观众的感受亲切起来,选择适当的契机举办展览,是一条可行之途,以此次举办的“正义的使者——倪徵日奧史料展”为例,倪徵日奧是吴江黎里人,年少勤学,在1946年的东京审判中,他的杰出工作成果载入史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时刻,倪徵日奧亲手装订成册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在苏州市名人馆中展出,意义不凡。

另据透露,8月15日,中国对日战斗中首位捐躯的外籍飞行员罗伯特·肖特史料展也将在苏州市名人馆中举行。就在此前的5月6日,名人馆的工作人员走进振华中学,为该校学生带去了一场生动的关于罗伯特·肖特的公共教育活动,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珍贵的视频,以及市名人馆特邀的地方文史专家精彩的讲述,让80多年前的长空激战仿佛重现于学生的眼前,在课堂教育结束之后,名人馆还特别组织了学生前往工业园区的肖特纪念馆,现场缅怀这位空中义士的抗日壮举。

一位名人、一次征集、一本图书、一次公共教育,围绕深度挖掘的名人史料展,从筹办到举行,从公共教育到社会反响,这些均可以文字、图片、实物、影像等多种形式被记录下来,成为名人馆馆藏资料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主动走出去的策划与交流,也为名人馆培养起一支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团队,名人文化“活起来”最终的指向,应该是苏州城市文化的不断发扬光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