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投票内蒙古晨报推荐的温常革、曹茂义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5”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人名单

7月6日,新华网组织的“伊利情·中国网事·活力内蒙古·感动2015”网络人物评选活动进入网上投票阶段,内蒙古晨报推荐的“义务理发师 ”温常革、“知恩图报”曹茂义入选30位候选人名单。

回顾温常革:37年义务理发2万次 57岁老人温暖村庄

投票内蒙古晨报推荐的温常革、曹茂义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5”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人名单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陈秀俊 通讯员 郭友利)一个人,一把理发剪。37年义务理发2万次,服务从不间断,一分钱报酬也不要,一句怨言也没有。他是2015年2月“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扣河林村57岁的农民残疾人温常革。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已近“花甲”之年的草根理发师傅默默无闻地把爱无私奉献给众乡亲的呢?

他接过哥哥的接力棒

1978年8月5日,温常革的哥哥温常林接到镇里通知,让他去镇卫生院上班。这应该说是个喜事儿,但有一件事儿犯了愁,平时给乡亲们剪头的差事就得停了。当时,温常革刚满20岁,身体又有残疾。

“不碍事的,哥哥你就放心上班去吧,这段时间我在你旁边偷着学剪头,学得差不多了,剪子不能停,我来干!”温常革自信请缨。从此,他从哥哥手里接过义务为乡亲们理发的接力棒,挥舞着剪子,奉献爱心服务众乡亲。

空闲时,老哥俩谈到为大伙儿剪头这事儿,哥哥开玩笑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没白传授,弟弟比俺做的要好得多。我现在退休了,可以给你义务当小工了。”

微笑服务拒绝收钱

2015年2月20日,温常革家的一个小屋子里,人头攒动,大人小孩,一拨又一拨。原来,快过年了,左邻右舍尤其是放假的学生们,蜂拥而至,来排班儿剪头发。

13岁的二嘎子笑嘻嘻地说:“温爷爷剪头就是不薅不疼,又赶时尚。”

面对来剪头发的,热心的温常革总是耐心地笑脸相待,从无怨言。有人看他挺辛苦的,过意不去,要给点儿钱,他执意拒收。还劝大伙儿:“小事儿一桩,何必较真儿,钱、钱、钱,多没劲。”

助人为乐从不耽误

2007年3月5日,村里因患脑血栓身体瘫痪的李清有去世了,温常革很痛心,为他理了最后一次发。此前,他已为李清有免费上门理了7年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清有的女儿感动地说:“温大爷已经成了我爸的义工了,到时候不请自到,每次都想给点钱,表达一份意思,但他总是婉然拒绝。”

“老温头,他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恩人。23年来,他每两个月为我剪一次头,风雨不误。给钱也不要,总是一句话‘老哥们儿,应该的,不讲钱儿’。”同村长年生病、行走不便的林广友说。

2005年9月3日,温常革82岁的老母亲患脑出血瘫在炕上。他一边耕种11亩农田,一边照料老人。直到2010年2月18日,老人安详地走了。这5年多里,在家务和劳作压力下,他始终没有耽误为乡亲们理发。

事迹感人温暖村长

2014年4月,敖汉旗开展机关干部大下乡活动,在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过程中,恰逢拖着病身子的温常革给屯子里5位70多岁的低保户挨个儿上门理发,党员干部现场受到了教育。

常年患病,温常革经常为其理发的60岁的村民李国忠说:“老温是个好人啊,这些年理发一直没间断过,从没有过一次抱怨。只要你吱一声,他不管咋忙,总是爽快地答应,还一分钱不要。如果要按平均每人2元钱收费的话,到现在总该有四五万元了。”

问起温常革给乡亲们理过多少次发了,他说:“记这个干啥?算个什么事儿嘛。这些年,我一个单身残疾人,平日里,乡亲们没少帮俺种地、拉庄稼、购置农机具,给亲人们剪剪头是举手之劳,怎值得一提呀。”

2015年2月12日,赤峰市敖汉旗旗委宣传部文明办工作人员看望慰问了道德模范温常革,并送去1000元现金。温常革感激地说:“我要用这些钱更换填补一些理发器具。”

37年,温常革用一把小剪子服务乡亲,他的感人事迹如春风般温暖着和谐的小村庄。

曹茂义:女儿患病受众多好心人帮助 他决定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投票内蒙古晨报推荐的温常革、曹茂义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5”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人名单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首席记者 邢占国)4月16日上午,呼市土左旗毕克齐镇崞县村农民曹茂义,坐车来到呼市市区为女儿买药,顺便去曾经给他做好肿瘤手术的内蒙古医院看望几名医生。这些年,得到了太多的帮助,他要感谢的人有很多。

2010年前,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辗转呼市、北京等地为患重病女儿治病时,受到众多社会好心人的帮助,2012年,他和基本痊愈的女儿成为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他们的感恩行动带动了全家,80多岁父母,也在捐献遗体(器官)申请表上签字,打算捐出眼角膜。

一个家庭的变故:

女儿患病夫妻离异

当时,已经无暇顾及其它的曹茂义认为,“既然是个父亲,就要对得住女儿,一定要治好女儿的病”。

2010年年初,当时15岁的女儿小红得了一场重病,打乱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节奏,曹茂义走上了为女儿治病的艰辛道路。

女儿小红在内蒙古医院查出了患有过敏性紫癜和肾炎后,他开始带着女儿入院治疗,之后,小红的病情转化为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连续几次重病,让曹茂义的家庭无法支撑。

“刚开始向同学和弟兄们借钱,后来他们也被我掏空了。”给女儿小红治病,曹茂义花了20多万元。

就在为女儿治病的时候,曹茂义的家庭发生变故。“可能是妻子受不了当时家庭的压力,2011年7月份,她提出离婚。”曹茂义说。

妻子走后,原本将要治愈的小红又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在内蒙古第三医院治疗时,不少医生建议他放弃治疗,患病太重,治愈的几率很小。但在当时,已经无暇顾及其它的曹茂义认为,“既然是个父亲,就要对得住女儿,一定要治好女儿的病。”

2012年11月,曹茂义决定带女儿进京看病,他无法忍受女儿年仅17岁就那样在村子里到处游走,见东西就砸的状态。便带着女儿从内蒙古转到北京继续治疗。

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好心人帮助不留名

这位老实的农民,所能做的就是用感恩的心,不断地让帮助他的人感到慰藉。

在北京治疗8年,曹茂义受到了同学的资助,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民政局、残联、妇联的帮助。所有的这些帮助,他都记在心里。

“之后的几年,每到护士节、记者节、教师节,我都会给关心过我的人打电话问候。”这位老实的农民,所能做的就是用感恩的心,不断地让帮助他的人感到慰藉。

这些年里,曹茂义一直和帮助过他的一名大姐联系,每年春节、中秋节,这位大姐都会去曹茂义的村子里看望他和女儿。当时,这名一直匿名的大姐得知他家的情况后,动员了全家,资助了曹茂义不少钱,还帮助他走出心理困境,教会他怎样做人。

在北大第六医院治疗时,曹茂义还遇到一位为父亲治病的东北大哥。得知小红的病情和他的家庭情况后,这位大哥当即问妻子身上有多少钱,妻子拿出钱包,这位东北大哥将钱包内的5000元全部给了曹茂义。

“我当时问他的名字,他说‘不要记住名字,只要你以后能回报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对我的回报’。当时的那番话,让我慢慢地坚定了捐献遗体的信念。”曹茂义说。

一个农民的感恩:

我用躯体感恩社会

“我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我没有太大的本事,我用躯体回报社会,捐献遗体就是为了感恩。”曹茂义说。

在女儿治病期间,曹茂义经常与红十字会、妇联、慈善总会等单位接触。

2012年7月,曹茂义决定要成为一名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他主动找到呼市红十字会,在申请表上签字。2012年7月12日,他和女儿成为了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

2013年冬天,曹茂义经过和兄弟姐妹商量,和父母说出了他和女儿已经成为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的事后,82岁的母亲和85岁的父亲没有过多的反对。后来,二位老人也决定成为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将来要捐出眼角膜。

时下的曹茂义,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到毕克齐镇里一家曾经帮助过的他的窗帘店打工,帮助安装窗帘,一年也有几千元的收入。

现在,女儿的精神状态基本恢复正常。刚出院的时候,小红每月要花4000多元的医药费,随着病情好转,现在每月的医药费只要380元。

这些年,曹茂义一直没有忘记感恩。

2014年冬天,他头上长了一个肿瘤,在内蒙古医院做了手术,住院期间得到了医院医护人员的照顾,他把医护人员对他的照顾,写了整整9页的日记。昨日,他到呼市为女儿买药,还没忘记到内蒙古医院神经外科看看为他做手术的医生。

如果他们的事迹曾触动您的内心,您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问他们投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