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网络招聘:被浮夸的梦想 被忽视的现实

似乎这一段时间招聘网站又火爆了起来,这回不是动不动几千万美刀的融资了,而是开启了业内撕逼大战,小编看着热闹也忍不住,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我们八一八这些老板的背景,再看一看那些奇葩的招聘网站。

网络招聘:被浮夸的梦想 被忽视的现实

戴科彬和他高高在上的猎聘网

同不少创业者相比,猎聘网的CEO戴科彬确实更像是传统精英的代表,一如他的履历出身宝洁品牌部,又如他一手创建的猎聘网。

2008年,在国内高端招聘平台稀缺,猎头行业亟待规范的行业背景下,戴科彬先生辞去P&G宝洁公司市场部大中华区品牌经理的工作,将其市场营销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应用到人才营销领域,开拓了“猎聘网”的业务模式,并先后与国内外著名猎头咨询公司达成合作,为经理人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求职服务,成为目前中国最高端的职业发展平台。

猎聘网打出了“职业三脚架”的模式,他用产品把用户区隔成三类:猎头、人才和企业。目前营收主要来源于B(企业方)、C(求职者)两方面,而猎头免费。对个人用户收费这在中国相对而言是比较难度的事情,很多产品因此成了”先烈“,却也带头了猎头的热情,在这里猎头是高高在上的一方,是产品交互的核心。

猎聘这样介绍自己:针对H(猎头),猎聘网是免费的,包括他推出的服务于猎头与用户的手机客户端”猎聘秘书“。因为猎头为企业猎聘中高端职位,猎聘网主打猎头,清晰表达了针对中高端候选人定位。猎头的特殊身份、猎头带来的中高端职位。因此猎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千人的庞大猎头服务团队,他的互联网模式更像是一块皮,馅里卖的还是实打实的猎头服务,这也是猎聘最核心的竞争力。

而正是这高达数千人的“专业”猎头服务团队,却带来了新的问题。猎聘的定位是服务于猎头,他们的核心用户也是猎头,然后他自己的主营业务同样是猎头服务,这形成了一个神奇的竞争关系,自己的团队和自己的用户在争夺客户、争夺资源。不少原先做猎头的朋友吐槽,现在的猎聘已经不是当初的猎聘了,来这发职位,往往最后演变成给他人做嫁衣,得不偿失。

同样,正因为过分依赖于猎头服务,过分依赖于客服人员个人,高速扩张的团队也会遇到“成长的烦恼”,专业性也是一个备受质疑的话题,又有了后来的著名的“钟明禄事件“,猎聘的工作人员给目标人选打电话遭到婉拒,遂使用猎聘系统连续发出指责短信,声称会将其拉进黑名单,并威胁其会失去整个互联网圈的机会,被传为”网络黑社会“,这也是其后来与拉勾联合创始人马德龙著名的撕逼大战的导火索。

王秀娟和她革人命的大街网

多数人都在用互联网思维做营销,而少有人去完成互联网思维的系统思考。

说到网络招聘,还有一家不得不提的大街网。

大街网创建于2009年,拥有超过3200万用户。创始人王秀娟1998年进入中国互联网行业,期间参与创办了ChinaRen, 空中网,人人网,对社交网络SNS模式及产品具有深厚的理解,可以说是比较纯粹的互联网基因,或者用她自己的说法说是“在用互联网思维翻新传统招聘”。

然而卖牛腩、卖煎饼果子的案例遭到大多数人吐槽之后,又有大把人用互联网思维来包装,卖电视、卖包子、卖卫浴、卖家居,等等等等,于是就有人喊出了用互联网思维革了命传统招聘的命也不足为奇了。

大街网的CEO似乎很低调并未八到参与风靡一时的圈内撕逼混战,不过我们依然八出了这样一篇新闻,大街网就做出了这样一个“断臂”的决定,对自己真刀实枪的价值链动刀——断臂PC端,全面布局移动社交招聘,直接革了招聘行业的命,也革了自己的命。

其实,从大街网的产品依稀可以看到ChinaRen或者说是人人网的影子,不是说他的产品形态,而是那份年轻的风格。早期的大街网是从学生做起的,经过几年的发展过渡到现在工作3-5年的职场小白仍然是其最主要的用户群,不过学生和白领恰恰是职场最活跃最主力的人群,对求职和社交的需求也最为强烈,这个卡位也算是比较取巧。

断臂是什么,是舍弃还是否定?原来大街的CEO没去玩撕逼,去玩博大小了。

不同于猎聘的高大上与传统猎头模式,大街网的移动布局看起来真是奇葩的多了。在大街网的官方客户端,他的招聘不叫招聘,叫机会,通过手指的左滑右滑表达意愿;他的社交不叫社交,叫搭讪,可以直接对话HR,同事,同行;大街用聊天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投递模式,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匹配技术来实现各种撮合、匹配,号称要用互联网的技术,彻底去除中介,去除招聘流程的低效和不对等损耗。

“大街网已经稳坐社交招聘的头把交椅。”大街网的CEO似乎十分得意自己的“断臂”抉择,坚定的站到了移动招聘的潮头, 不过创新的事物也往往面对各种挑战,小编在各方的评论中,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认为大街的产品非常好用,使用方便疗效快的,一种认为把招聘搞得不伦不类看不明白的,看来大街的”互联网思维“与”断臂革命“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还要面对传统市场转型的不断考验。

咖啡店的老板和他的拉勾网

再说业内最奇葩也最传奇的拉勾网。

2014年8月,29岁的许单单创办了3W咖啡,在其长长的股东名单上,有着不少互联网企业家、创业家、投资人的名字,它曾一度因为雄厚的互联网界人脉圈,成为中关村最有互联网头脑的创业沙龙。

再看拉勾网,拉勾网的诞生和3W 咖啡有很大关系。开业于2011年的3W 咖啡对自己的定位是互联网人士的线下聚集地,正如它的slogan所说“这就是互联网的圈子”。而在圈子里,有聚集自然就会有流动。当流动的人群规模越来越大时,几个人便萌生了做招聘的想法。因为圈子伴随而来的关系,拉勾网便想在互联网行业深耕,只服务于互联网职场人。不仅包括招聘服务,还包括职业规划等。拉勾网想通过垂直于互联网这一细分行业,再用相对精细化的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拉勾更是业内唯一一个公开宣称不做社交做工具、不做app做o2o的招聘站。

创始人许单单更是微博撕逼大战熟客,他本人也蜚声一时绯闻不断:1982年出生的安徽农村小子,芙蓉姐姐的助理,”被离职“4次,年薪”几百万元的互联网分析师”,快倒闭3W咖啡的老板成功逆袭……拉勾网服务互联网职场人,所以似乎其也将网站作为一款服务型的产品来炒作。在拉勾网的产品设计上非常简单,企业主页有详细的职位需求和公司介绍,创始人简介、微博地址、接受过的媒体采访,然后大家来参加3W活动,难怪有人说拉勾的招聘更像是一个附送品,圈里人戏言拉勾也许更该叫“拉客”。

于是外行经常闹笑话也就不是神马新鲜事了。据一位所谓业内朋友八卦,拉勾网在打广告的时候,曾在微信朋友圈高调晒出了一张内部数据图,称当日投递量达到4万的历史新高,殊不知这个量级让很多同行笑掉了大牙。小编了解,这个利好的投递量在同他嘲讽的几家对手的数据库中都是数十万计的,即使单单比较互联网类的投递量,也远远不是一个量级,“4万?我只能说他们刚刚起步。”业内朋友嗤之以鼻。

小编其实也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网络招聘,抑或是未来的招聘如何应对现今的移动互联网大潮?有人说:中国有很多商人,却罕有商业巨子,而这或许和中国人对待互联网的心态有关系。

很多人因为诱人的商业计划,让人激动的前景,就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他们幻想着前方的金矿而激动不已。然后创业计划书和VC们都听到的是惊心动魄的坐地收钱,仿佛网络招聘就是下一个金矿,于是为用户提供了多少有质量的服务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一定会学会吹牛逼。

做,比说好。

最后,借用李开复复出后说过的一句话: 别把“出名”当你的生活方式。

来源:虎嗅网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