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记忆丨古城肃州山西会馆的故事

城市在快车道上迅疾飞奔,甩在身后的是不变的乡愁。高楼林立中,古老的建筑愈发矮小,有的几经修葺、风貌依旧,有的濒于凋敝、依稀尚存,有的早已消失,成为口口相传的记忆。它们承载了我们太多的乡愁,是无法重现的精神家园。如今,我们追寻过去,只为还原和呈现更多的过往与真实。

酒泉退休教师张万生热衷酒泉古建筑与民俗的研究,多年来,他通过查阅地方史志资料和走访当地高龄老人,结合当地民间传说,撰写了关于酒泉古建筑、古街巷、古民俗由来的多篇稿件,周刊从即日起在《探古访今》栏目中选取刊登以飨读者,让更多的读者跟随张万生探访的足迹,了解酒泉城里我们熟知的古建筑、老街巷的前世今生。

山西会馆,也叫晋商会馆,因为会馆在肃州钟鼓楼的北面,所以又叫北会馆。山西会馆东靠明清时期的二道截巷,西面紧挨官井巷居民房屋。会馆坐北向南,面对文庙长街,即现在和平电影院东侧,第二幼儿园所在的位置。山西会馆修建于清朝乾隆十一年(公元1747年),是在当时驻肃州的川陕总督黄廷贵主持下,由在肃州做生意的山西人出资,在原先关帝庙的旧址上修建的。

人们常说,山西人会做生意,更善于理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山西人经商往往都是由小生意做起,采用滚雪球的办法,由小到大,一个个才成了富翁。

据传说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个叫李之金的山西忻州人,妻子叫曹淑琴,夫妻二人自小就心灵手巧,都学有一门好手艺,李之金是专门捏泥人(雕塑)、画画的,妻子是专门制作冰糖葫芦的,夫妻二人在忻州是很有名气的手艺人。后来,因为山西境内连续十多年的战乱,百姓们生活无法维持,不得不颠沛流离,流落他乡。他们积攒下的银两也被官兵抢劫一空,为了躲避战乱,带着两个孩子决心离开忻州。他们一路上一面做生意,一面向西寻找落脚点。经过三年多的长途跋涉,最后来到了肃州古城。

在肃州城里,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转悠和考察,发现了肃州有一种土叫坩子土,黏度非常好,最适宜捏泥人。于是就在官井巷租了三间较大的房屋,开始做起了捏泥人和卖冰糖葫芦的生意。

李之金施展他的才能,首先捏出了菩萨、如来佛、释迦牟尼、弥陀佛、福星、禄星、寿星、财神、土地神、灶神等神佛像,又通过精雕细刻和彩色装饰描绘,一座座神像栩栩如生。当他把这些神像摆到门前柜台上展销时,没想到不到半天时间就被抢购一空。一传十,十传百,李之金的名声传遍了整个肃州城。接连几个月,他雕塑的神佛像供不应求,前来店里请神像的城里人和乡下人常常是络绎不绝,有些客户直接到他店铺里按自己的要求定制雕塑品。

李之金没想到自己所雕塑的神像这么受欢迎,生意这么火爆,他信心十足,又收了几个当地人做徒弟。从此除了做神像外,又雕塑出了《八仙过海》《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各类人物,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也成了抢手货。几年下来,李之金的生意越做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成了肃州城里的富户。

再说曹淑琴,她不愿意让自己的手艺荒废,操起了冰糖葫芦的生意。她依据当地水果的类型和季节性,销售自己加工好的各类冰糖葫芦。她做出的冰糖葫芦,色泽鲜艳,保鲜好,果味纯正,非常受小孩子的青睐。不要看这冰糖葫芦是个小本生意,可薄利多销,日积月累,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夫妻二人的手艺,传遍了肃州古城;夫妻二人的“做小本生意赚大钱”的名气不仅传遍了肃州古城,也传到了他们的家乡山西忻州。以后又有一些忻州人,陆陆续续来到了肃州古城,也都在官井巷租了房子,效仿李之金夫妻做起各种生意。他们中间有开山西“削面馆”的,有做皮毛生意的,有贩卖丝绸和茶叶的,有拉上骆驼跑运输的,有贩运牲畜的,也有卖小百货的,还有卖水烟和做水烟瓶的。这些生意人都有经商的头脑,他们能抓住商机,也都能精打细算。肃州古城里的生意一度几乎都被山西人抢了“头彩”,山西人在肃州古城里越来越多,而且都成了富户。他们能赚钱,也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红。

山西人做生意,最大的特点是精打细算和不怕吃苦,他们做买卖比较公平,童叟无欺,看得起小钱;再加上省吃俭用,都说他们的钱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不富才怪呢。山西人另外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护群,他们的老乡义气特别浓厚,一家有事,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照,因此没有人敢惹他们。

山西的老乡越来越多,他们看到其他省份的外地人在肃州都有会馆,惟独没有山西人的会馆。后来,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坚定了他们要建一个山西会馆的决心。一天傍晚,李之金的两个儿子恰好不在家里,店里来了四个外地人,进门二话没说,用布袋子套住了李之金夫妻二人,然后翻箱倒柜,把他们家的银子全部卷走了。这几个人从店里出来,神色慌张的样子,恰好被李之金的老乡看见了。这个老乡见这几个人形迹可疑,就紧随其后一直跟着,看着他们逃进了一家会馆,这个老乡也就没敢进去。

这个老乡把自己看见的事情向老乡们说了,几十个山西人听了非常气愤,都说:“他们逃进会馆,我们就不好进去了,以后都要小心些。另外,要尽快建立一个自己的会馆,来保护我们,要不然经常会遭抢劫。我们办起自己的会馆,不仅让我们山西人有了面子,也使我们有了固定的联络地点,有什么事情可以互相关照。”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凑了不少银两,他们和当地府衙的官员商议,在驻肃州的川陕总督黄廷贵的支持下,在他们集中居住的官井巷东侧,修建起了山西会馆。

有了这个会馆以后,确实给来肃州做生意的山西人提供了住处,也有了仓储货物的固定地方,因此在后来的岁月里有不少山西人到肃州城里做生意。

来源:《飞天周刊》

点赞是一种鼓励 | 转发传递友谊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