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永康老兵潘岩友展出55年前日记 纪录毛主席进部队宿舍后生活

永康老兵潘岩友展出55年前日记 纪录毛主席进部队宿舍后生活

永康老兵潘岩友展出55年前日记 纪录毛主席进部队宿舍后生活

“当时我心里在想,要仔仔细细地把毛主席看清楚,万一以后有人要我讲见到毛主席的幸福时刻,我就要像放电影一样,清清楚楚地放出来。”29日下午,永康市民潘岩友说道,为防止万一遗漏了一些细节,当天晚上,他把毛主席来宿舍经过详细地写在日记本上。

幸福来得太突然

潘岩友,1938年出生,永康市唐先镇桐溪村人,1958年底入伍,1960年初,他在金华某部服役。

1960年3月14日,在金华当兵的潘岩有迎来了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那天晚上6时30分,他刚吃过晚饭,从饭堂走回宿舍。

“其他战友都吃好走了,我是走得比较晚的一个。”潘岩友回忆到,当他快走到宿舍门口时,武义籍战友张小旺跑出营房激动地对他说:“毛主席来了!毛主席到我们班里来了!”

当时潘岩友将信将疑,心想毛主席怎么可能到我们班里来呢。张小旺刚说完,边上一位陌生人轻轻地拍了拍潘岩友肩膀说“毛主席真的来了”。

“当时我意识到是真的了,很高兴但是人也立即张紧了起来,赶紧走进寝室。”

毛主席非常和谒可亲

一进寝室,潘岩有发现毛主席正在和战友们握手。毛主席身着灰色呢大衣,头戴灰色八角帽,穿黑色的裤子,脚穿布鞋,极其朴素。当年的毛主席已有67岁,但看上去很年轻,精神很好。战友们都站在自己的床头,毛主席和他们亲切地交谈,还用手摸着战士们的床铺,查看蚊帐是否破裂。

毛主席走近潘岩有,亲切地问:“平时吃多少伙食?领多少补贴费?”潘岩有一一回答。毛主席又问他:“饭堂发的伙食有没有吃完?余下来的补贴费怎么办?”潘岩有回答:“伙食都吃完没有浪费,补贴费余下来的,家中有困难就寄回家,如果没有就存入银行。”毛主席赞赏地说:“这样很好!”毛主席边问边与潘岩有握手,传给他一股暖流。

当时,潘岩有寝室住的是连队指挥班和驾驶班的战士,共有13人。毛主席与他们每个人都交谈过之后,又问战士们老家在哪里,有没有结婚。战士们回答,有来自浙江,也有来自江苏、安徽等地,都没有结婚。听了战士们的回答,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嘱咐:“你们这所小房子里大都是浙江人,但要搞好团结,不要欺负外省人。”

随后,毛主席摸着擦枪布又问战士们:“擦枪布是上级发的还是自己买的?”战士们回答:“擦枪布全部是公家发的。”毛主席接着又问:“你们的衣服、毛巾、牙膏、牙刷都是公家发的吗?”战士们如实地回答:“就牙膏、牙刷是自己买的,其余全都是国家发的。”

临走之前,毛主席在寝室门后的寄信处发现了信,拿起来看,看完又悄悄地放了回去。这里面有两封信是潘岩有的,站在一旁的潘岩有全都看在眼里,他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潘岩有不慎弄丢了这两封毛主席摸过的信,让他后悔了很久。

最后,毛主席察看了战士们的文化学习室。他随手拿起一本书,翻阅之后开玩笑说:“这汉语拼音字母我还不会哩。”。临走之前,毛主席再次同战士们一一握手,说:“再见!再见!”

短短十来分钟,一辈子忘不了

潘岩友说,尽管当时心情很紧张,但当时他还不停地提醒自己,要把毛主席看得清清楚楚。

“其实他的形象跟平时报纸上看到的不太一样,跟他在长江游泳时那一张照片最像。”潘岩友说毛主席的身材很魁梧,比他们连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壮;毛主席的手很柔软,就像大姑娘的手一样;毛主席讲话语速很慢,一字一句的,让每一个和他讲话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当时我还发现,毛主席的牙齿是比较黑的,可能他吸烟太多吧。”

此次毛主席来连队视察,在潘岩友他们的宿舍短暂逗留了10多分钟。随行的还有3位女同志和3位男同志,其中一位女同志负责拍照,一位是翻译,还有一位负责文字记录。

以上的这些内容,潘岩友都清清楚楚的写在了日记本上。当天的日记,他整整写了3页。潘岩有感慨说道:“短短的10多分钟,让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那时假是困难时期,作为国家主席还这么关心我们当兵人的吃穿住,也说明他很关心人民群众,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潘岩有说,部队的官兵对毛主席的关怀感激不已,在毛主席走后,整个连队训练积极性都非常高。

与《毛主席视察全国纪实》相互印证

在近日举办的永康市第二届家庭档案展上,共展出了永康46户家庭的家庭档案,包括各类文稿、契约、日记本、账本、照片、录音、录像、古籍、家谱等,潘岩友的三本日记本也列其中。

在成千上万份推荐的资料中,永康市档案局局长周跃忠对潘岩有的这三本日记印象尤深。为了核实与毛主席会面时的情形,他还特意查阅了《毛泽东视察全国纪实》一书,里面写道:“1960年3月14日,阳光普照,停车专用线上,专列紧随开着车徐徐驶来,缓缓停……车经过一排部队营房,他问到‘这是哪个部队?与地方的关系怎么样?’答:‘这是12军一个炮兵连的营房,营房是部队自己建造……’毛泽东高兴地说:‘回来我要看看部队’……”书中提到毛主席视察金华某连队的情节与潘岩有的日记相互印证。

周跃忠说:“潘老真是幸运,在他最美好的年华里,遇到了最值得纪念的事,他还把画面定格在日记里,并保存了下来。”

潘岩友表示,如果国家有需要,他会把那本日记无偿捐献出来。

金华晚报要闻部记者潘周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