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澎湃新闻:被拐女成“最美乡村教师”,这是感动还是耻辱?

澎湃新闻:被拐女成“最美乡村教师”,这是感动还是耻辱?

1994年,18岁的河南姑娘郜艳敏被拐卖到大山深处,卖给了一个比她大6岁的不识字的羊倌,受尽磨难后她成为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2006年,乡村教师郜艳敏被评为“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她的故事甚至被拍成了电影。

但近日网友回首她的经历时突然发现,被拐乡村女教师奉献背后的被拐卖的罪恶,居然无人追究。7月29号上午,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公开表示,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必须追究刑事责任,已部署当地警方调查。而这段陈年往事,又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1994年,郜艳敏被人贩子拐卖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了太行山深处的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期间,她多次试图自杀、逃跑,但最终没有挣脱出大山。2000年,在村内缺乏师资力量、村里的孩子们面临失学的情况下,作为村里唯一上过初中的人,郜艳敏成为了下岸村的代课老师。因为孩子们渴望的眼睛,她选择留在了带给她痛苦和屈辱的异地他乡。因为一份本能的大爱,她饱经苦难的生命像美丽的山花绽放。

然而多年过去了,郜艳敏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口音都变了。她与公婆相处得很好,是村里公认的孝顺媳妇,尽管她是买来的。与不识字的丈夫尽管没有共同语言,没有爱情,但有了亲情。

回想当时郜艳敏事件曝光后,媒体的关注点只在于“被拐卖依然以德报怨的奉献精神”和“当地乡镇干部对楷模精神的抹杀”,而今天的人们则开始反思。“最美乡村教师”竟然是被拐女,是心酸是感动还是耻辱?

公众号“新媒体女性”则发出《被拐女成“最美乡村女教师”是国家耻辱》一文,文中说到:“没有深挖拐卖妇女儿童背后的政府不力和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没有探讨为什么农村的教育条件如此恶劣以及如何改善,只一个劲儿地歌颂郜艳敏的高尚人格,歌颂她的伟大。

人们发现,郜艳敏的“受害者”身份被极度淡化。网友质疑,她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在赞颂她的乡村教师经历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想到惩治拐卖、人身伤害、强奸这类刑事犯罪?为什么有人没有人制止拐卖妇女的罪行?

自愿做乡村教师是善,不辞辛苦地侍奉公婆是善,但这一切的来源却是错的;对于一切对自己和他人的恶,绝不能姑息。

PS:欢迎下载考拉FM客户端,收听《澎湃新闻》相关音频节目,还有更多精彩好节目在等你收听哦!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