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一方豆腐的点化

—— 攀钢生活公司改革转型报道之二

豆腐,是个普通的食品,营养价值高。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做菜配汤,配荤配素,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心所欲。

一方豆腐,是用豆浆加卤水点化而成。据传,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创,一路走来已2000年。

有一方高质量的豆腐,在市场上畅销,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状态,成就了一方产业,铸就了一个品牌。这方豆腐是由攀钢生活公司点化的,它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攀钢豆腐”。

小餐馆卖豆腐食客盈门

老劳模丁爱谱,是“攀钢豆腐”的形象代言人。谈及为何愿意给“攀钢豆腐”做宣传,她快人快语:“‘攀钢豆腐’真正有豆腐味,口感特别好,我放心!这两年攀钢正处在‘转型升级’期,看到攀钢拓开新领域,开发非钢产品,作为攀钢人,我感到很骄傲。”

与丁爱谱家隔街相望的个体餐馆老板胡中友,更是仰仗一方“攀钢豆腐”,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有豆腐没得?”这是光顾胡中友餐馆食客的口头禅。胡中友是原东区饮食公司下岗职工,他的餐馆在东区枣子坪街道团结社区一公路旁,已经营10余年。“千滚豆腐万滚鱼”,说的是豆腐和鱼耐火。豆腐鱼、麻婆豆腐、红烧豆腐……是胡中友餐馆目前的主打菜。

胡中友告诉记者,一斤攀钢老豆腐成本2.5元钱,一盘红烧后的豆腐能卖12元钱, (紧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他一天要卖30多斤豆腐,成本也不过75元。“你别小看75元,现在餐馆一个月的利润全靠它。”胡中友毫不掩饰“攀钢豆腐”的“吸金效应”,他说,前年底“攀钢豆腐”上市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变着花样做豆腐,结果引来不少食客,“过去每天只卖几十百把块,现在起码三四百块钱。这是‘攀钢豆腐’帮了我的忙。”

开发拳头产品走市场

说起豆腐,攀钢生活公司食品分公司经理杨德靖底气十足,“现在,我们的豆腐,已做成了品牌,赢得口碑和财富的青睐。年产值可上1000万元,是目前滇西北、川西南地区唯一取得QS生产许可的鲜豆制品。”

在两年之前,杨德靖却没有这份底气。他所负责的食品分公司,正经受着产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煎熬。

杨德靖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在食品分公司工作,从食品制作工、班长、工段长再到厂长助理、厂长,他经历了食品公司的跌宕起伏,“过去我们没有工业化豆腐制品,两年前企业转型,我们才生产的。”

食品分公司是生活公司下属基层单位之一,原为食品厂,2012年改为生活公司食品分公司,产品主要有月饼、粽子和糕点等。曾几何时,食品分公司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人多,人才少;产业多,核心竞争力少;产品多,有品牌的少。职工观念落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

“任凭企业有多难,谋求突破和发展是关键。”面对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严峻形势,生活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厘清思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2年底,生活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做活非钢的发展战略,将企业未来生存的着力点从内部求生存向外部求发展转变,逐级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为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把包袱变成优势,对食品分公司适应新常态的改革路线进行了谋划——“生产自己的拳头产品,走市场!”

东区倮果烂院子地段,有生活公司上千平方米的闲置房屋,价值1000多万元。这里交通便利、水电气管网通畅。通过市场调研,他们发现攀枝花这座移民城市有60多万城市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喜欢吃豆腐的居民不少。而市场上豆制品合格的少,小作坊较多,且都没有食品QS认证。经过认真分析后,生活公司决策层认为,百姓对豆制品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新上一条先进的自动化豆制品生产线,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盘活闲置资产、安排转岗职工就业。

“建设一条设备先进、工艺科学、产品卫生、品种丰富的豆制品生产线。”通过多次调研,生活公司决策层形成共识:“开发自己的拳头产品,用高质量的产品闯市场。”

2013年5月,一个利用闲置资产、投资500万元的现代化豆制品生产线在烂院子建成。其开发的老豆腐、嫩豆腐、千张、内脂豆腐和休闲豆腐等10余个产品,取得国家QS生产许可认证标志。

“我们建设的豆制品生产线设计产能为日处理黄豆5吨,是目前攀西地区唯一一家工业化的生产线。选用国内优质的非转基因大豆作原料,不添加任何对人体不利的原料。”杨德靖说起生活公司对豆制品生产线的谋划建设如数家珍。他说,通过建设豆制品生产线,盘活闲置资产1000多万元,安排转岗职工就业50人,“为保证豆制品生产线投产运行,我们通过聘请专家指导、安排职工外出培训,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点化点出别样精彩

豆制品生产线建成后,食品分公司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职工活力显现。

“我跑销售的灵感,就是公司‘点化’后找到的。收入是可以靠自己挣的,只要勇敢走出去就会有出路。”食品分公司职工王亚均讲,现在企业实行绩效工资制,给她提供了搞销售这个平台,她抓住机会,靠自己的劳动增加了收入,与企业一道实现了双赢,“今年上半年,我完成了95.4万元的销售任务,公司奖励了1万元。”

38岁的王亚均,是食品分公司业务员。2013年,生活公司转型,她从炳草岗房管所转岗到食品分公司,当了业务员。“那时,我从未做过生意,十分畏惧,怕完不成任务,不敢走出去。”王亚均讲,刚开始她不懂跑销售,跟一辆送货车,每天早晨6点过出去沿街叫卖,找订单。“跑销售很辛苦,平时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摸索、熟悉业务一两个月下来,她没什么业绩,有几个月还被扣了工资。2013年初,她参加了“上岗”培训,“在公司领导和老师启发开导下,我才找到了做生意、跑销售的感觉,走上了跑销售这条路,有了固定的客户群。”

熊明是豆制品生产线副班长,2013年,转岗到的食品分公司。他到岗后,利用公司组织安排他到浙江等地学习的机会,学到了不少关于豆制品制作的专业知识,成了业务尖子。他现在身兼数职:生产、食品安全、豆制品质量等项工作,因工作能力和业绩突出,被提升为副班长。熊明头脑灵活,生产上遇到问题,只要他在就很快得到解决。现在,熊明在班上,每天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豆浆“点卤”。因管事多,头脑活,又“点卤”,工友们管他叫“点子多”。

“做豆腐‘点卤’很重要,点好了才会出精彩。”熊明告诉记者,豆腐生产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其中最难掌握的是发酵的“酸水”。酸性物质可以让大豆蛋白凝固,但是“酸水”更大的意义在于伴随着点卤的过程,其中的微生物们也随之流入,像种子一样被埋植进豆腐当中,“把关口,哪一关不到位,将影响豆腐的质量。”

事实上,在食品分公司130多名员工中,像王亚均、熊明这样的职工不少。

“通过豆制品生产线建设,职工走市场、跑销售热情高涨、主人翁意识增强。”杨德靖表示。他说,食品分公司销售点从当初的70余个发展至目前的180余个,直营店4个,市区形成了四个代理区域。产品销售进入了西昌、成都、云南等地,以及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大型商超。“销量从依靠生活公司内部消费80%以上,发展到现在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销售90%以上。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1357万元,到2015年预计超过4500万元。”

除食品分公司豆制品外,生活公司对攀钢物业、超市和幼儿园等实施的“点化”,也加快和推动了生活公司的转型升级。□本报记者 苏安静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