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宽城金杖子村村委会主任金秀贵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宽城满族自治县汤道河镇金杖子村,虽然名字有“金”,却一直与金无缘。由于没有矿产资源,村民只能靠种植玉米和外出打工谋生,贫困像一座大山,压在每个村民肩头。

2006年,高票当选为金杖子村村委会主任的金秀贵,说自己有一个梦想:让全村老百姓都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匆匆9年过去,如今站在村东头的山坡上放眼望去,300多个白色大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间。走进大棚,青翠的黄瓜长势正盛,菜农们喜滋滋地忙碌着。9年来,金秀贵为村集体无偿垫资500余万元,解决了400余户村民多年期盼的出行、饮水、通信、致富等难事。

2014年,该村人均年收入9200元,比10年前翻了三番。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正在变成多业经营初具规模、循环农业已见雏形的生态村、富裕村。

金秀贵尝过穷的滋味。穷则思变。他从卖冰棍做起,经历过收核桃、搞运输,再到建加油站、买铁矿,成立金丰商贸有限公司,金秀贵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能人富户,总资产达2000多万元。

看着乡亲们仍过着穷日子,富裕起来的金秀贵想带着群众一起致富,便决定竞选村委会主任。

要想富,先修路。金杖子位置偏僻,群山环伺,进出村子只有一条坑洼不平、石头绊脚的泥坑路。大小车辆进不了村,农产品运不出去,经济发展不起来,出行难成为村民世世代代的“心病”。

村里没有钱,金秀贵拿出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连接村外的水泥路全线贯通。2008年,他又筹资80多万元,打通到邻乡苇子沟的4公里山路,封闭了几百年的小村庄终于走出了大山。

金杖子村是个缺水村,每到干旱季节,村民需要到二三里外的地方挑水。2007年,金秀贵个人垫资30万元启动了自来水工程。后期,他又通过个人垫付、争取部门支持、组织党员义务劳动等方式,投资140万元,打机井4眼,建蓄水池5个,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和400亩耕地灌溉问题。

金杖子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依靠传统种植业,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多数村民常年在外打工。

“没有产业支撑,富民强村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在传统产业上,金秀贵提出了“做大规模、增加收入”的目标。经过几年实践,全村玉米制种面积由650亩增加到1528亩;依托山场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群众栽植优质板栗13万株、山楂6万株、速生杨18万株。2009年,金秀贵又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吸纳100余户农民入社,养鸡30万只,年出栏生猪4000头,农户年收入平均达3万余元。

2010年,他带头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归心”牌商标,并拿出60万元作为抵押,为每个蔬菜种植户申请到了3万元的小额贷款,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蔬菜大棚,世代以耕地为生的乡亲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产业。

几年来,已有156户加入合作社,先后投资1330余万元,建成304个蔬菜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产出,菜农年收入达700余万元。

金杖子人富了,但金秀贵发现村民的文化生活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喝大酒。“必须让村民在精神上同样富裕起来。”几年来,村里累计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发展大楼,建立了村民专业学校、互助院、卫生院、科技室、图书馆。修建了北山公园及2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组建了秧歌队。

看到业余时间聚众赌博、喝酒打架的人少了,想致富、学技能、找门路的人多了,金秀贵笑着说,今后的金杖子村还会更美。

(通讯员朱建军、刘金劼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李建成)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