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舒兰市建设首个鱼稻共生种养增收工程示范区

稻田里养鱼您听过没?想像一下,清澈的稻田里,有几尾小鱼来回穿梭,是不是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今年省水利厅鱼稻共生种养增收工程舒兰示范区里,就呈现出这样一幕。可您先别误会,这稻田里养鱼,并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增加农民效益的一项工程。

据介绍,该示范区位于位于舒兰市朝阳镇合兴村,由舒兰市某合作社在自己的有机水稻田里负责实施。这也是舒兰市建设的首个鱼稻共生种养增收工程示范区。

“如果不是环境特别好,达不到国家有机水稻田的标准,那根本就养不了鱼。”合作社理事长奚凯军说。

据该工程的技术指导员介绍,目前水田共生种养基本有三种模式——鸭稻共生种养、蟹稻共生种养和鱼稻共生种养,而鱼稻共生种养是目前有机水稻种植增收工程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技术员说,鸭稻共生种养模式中,在水稻成熟的后期,易出现鸭吃稻穗的现象;在蟹稻共生种养模式中,也是水稻成熟后期,易发生螃蟹夹伤稻根,导致空穗的现象。鱼稻共生种养这种模式中,所选择的鱼苗皆为鲫鱼。鲫鱼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小杂草为食,能起到除草灭虫的作用。同时,鱼的粪便及残饵又成了水稻的有机肥料,既减少了污染、净化了水质、节约了养殖成本,也使水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一水双收”。

该合作社今年共种植了60公顷的有机水稻,实施鱼稻共生种养模式的稻田面积有30公顷。在这30公顷的稻田里,平均共放了3000余尾鲫鱼苗。与其他稻田不同的是,鱼稻共生种养稻田的地头均挖了一条约40厘米深的水沟,以供鱼儿在田里游累时休憩。

在这大块地里,不仅有鱼,还均匀地摆放着一些蓝色的塑料盆。这些盆被固定在由三根半人高的竹子支起的架子上,十分醒目。

“蓝色波长,易吸引害虫。”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而这些盆中间均用铁丝绑着一块昆虫性诱剂,盆底是水。昆虫性诱剂白天散香味,夜间发蓝光,对一、二代黏虫和二化螟吸引力极大。当这些害虫到来时,就会被‘迷死’在盆底的水里,是一种先进的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无害无污染。

“我们这块田里的水稻,已经全部被吉林省某公司以一公顷8万元的价格预定了,价格是普通水稻的5到6倍。而且,稻田里的鱼也被这家公司包圆了!” 奚凯军说,“我们还新安装了可视农业系统。通过该系统,任何人都可以随时监控我们的生产过程。”

“这是很好的尝试,一方面达到了农业方面的增效,另一名也证明水稻的绿色性,这可能成为今后农业方面发展的新方向。”吉林市农委综合处处长高喜文介绍,据他所知,吉林市前几年就出现了类似系统,有的在水稻里养蟹,有的养鱼。

新文化报(温月 通讯员 张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