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麦秆烙画丹青羞——潜江李洋芳与麦秆烙画

麦秆烙画丹青羞——潜江李洋芳与麦秆烙画工作室一角

文/图 记者 吴燕军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盛赞国画的诗词不少。初识麦秆画,丹青也含羞。我不由得感叹。

眼前的大幅麦秆烙画《洛神》、《龙女》金黄亮丽、富贵大气。她有着刺绣细腻的格调,国画雄浑的笔触,浮雕质朴的厚重。

画主人端庄大方,领着我们走进工作室,满足我们的好奇心。麦秆,烙铁,剪刀,刻刀,铅笔,乳胶,纸片,静静躺在桌上。小鸡,龙虾,老鹰,已烙出雏形,等待着主人抚育成长。

麦秆烙画材料简单,在大麦刚刚成熟时收割回来,晒干分扎,保存起来。画主人说着,拿起剪刀剖开麦秆,用玻璃板顺着一个方向反复刮,直到麦秆平展,然后用乳胶将麦秆粘贴在薄纸板上。如此反复剖、刮、粘,贴满纸板,再将纸板碾压平整,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垫在凳上当坐垫。接着,在麦秆板上描画人物花鸟轮廓,用刻刀雕下来,这些轮廓是麦秆画的基本部件。经过烙印处理后,再将若干部件拼装组成麦秆画。一幅作品,剖秆,刮开,粘贴,压平,描图,雕刻,烙印,拼接,装裱,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比较核心的是烙印与拼接。金黄轮廓图,烙铁掠过,留下深深浅浅的纹路,变幻出或灰或褐的色彩。烙过之后,丝丝缕缕黑发出现了,面部白净亮丽了。拼接则有“画龙点睛”的味道,添上眉目,人物瞬间栩栩如生。

麦秆烙画起于隋唐,是古代皇室贵族赏玩的珍品,民间流行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麦秆烙画对潜江来说是舶来品,舶来者就是画主人李洋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李洋芳在电视上看到麦秆画,自幼喜爱绘画的她萌生学习之意。因有绘画底子,几经摸索,在九十年代初她开始用麦秆烙画。

爱好催生出李洋芳的探索,也坚定着她持之以恒的信念。近些年,她烙过历史人物、神话人物、虫鱼鸟兽,还有潜江红红火火的小龙虾。坚持使她的麦秆烙画在业界声名鹊起。仙桃人来了,请她参加非遗展示;武汉人来了,订制成套产品。市场需求给麦秆烙画带来商机,带来发展希望。李洋芳收儿子、侄媳妇为徒,赶制客商订单,想着招徒传艺扩大规模,也想着试水微商路线。

绚丽,细腻,雄浑,大气。麦秆烙画将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阔步向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