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三体》拿了“雨果奖”又怎样?中国科幻还差得远呢

《三体》拿了“雨果奖”又怎样?中国科幻还差得远呢

《三体》拿了“雨果奖”又怎样?中国科幻还差得远呢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早已是科幻迷心中的扛鼎之作,一尊“科幻界诺贝尔奖”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的奖杯,令它终于走到了大众眼前。来自国内科幻迷的激动祝福一时间刷爆朋友圈,不少没看过小说的人也对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来自外媒的好评更是不绝于耳。《纽约时报》称这一系列作品为科幻小说这种文学类型赋予了新活力,科幻评论家乔舒亚·罗斯曼将刘慈欣誉为“中国的阿瑟·克拉克爵士”,称他的作品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视角。

然而,一部小说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中国科幻的成功,祝福中也蕴含着更多希冀。小说《三体》获奖的同时,电影版依旧被狠狠质疑着。刘慈欣也表示,一切还都只是开始,改变和发展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三体》拿了“雨果奖”又怎样?中国科幻还差得远呢

《三体》全三册,通称“地球往事”三部曲。

《三体》拿了“雨果奖”又怎样?中国科幻还差得远呢

其实,得奖的只是《三体》的第一部。

《三体》获得“雨果奖”,不仅令中国科幻界为之沸腾,网友们也感到与有荣焉。不少久闻《三体》大名的人,终于下定决心翻开这本“硬科幻”,也有不少“三体迷”不遗余力地把这本书推荐给周围的人。而已经杀青的电影《三体》,也毫不意外地成为人们吐槽的热点。

看看网友怎么说

看过的人这么说《三体》

《三体》拿了“雨果奖”又怎样?中国科幻还差得远呢

《三体》电影压力山大

《三体》拿了“雨果奖”又怎样?中国科幻还差得远呢

《三体》拿了雨果奖这么大的事儿,网上都沸腾了,咱们的记者自然也有话要说。身为标准文艺女青年的记者闫晓茜,虽然是个文科生,但她可是十几年如一日地订阅《科幻世界》,妥妥的科幻迷。万年宅女记者杨扬作为一个理科生,也是刘慈欣的死忠粉丝。早在《三体3:死神永生》刚出版的时候,她们就啃完了《三体》全三册。对于《三体》电影和中国科幻,她们两人有各自的见解。

不被祝福的电影版《三体》请争气

“文青”闫晓茜

当一个人要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有人会说他自不量力,有人会鼓励他勇于挑战自我。可这种情况放在小说《三体》改编电影上,站在第二个队伍里的人称得上屈指可数。如今《三体》一举拿下雨果奖,知名度又上一层楼,这让已经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的电影版《三体》再次被拿出来经历轮番质疑。没有哪部小说的电影改编会如此不被祝福,不受期待。

中国观众从来不缺少来自科幻电影的视听享受,好莱坞那些超级英雄、灭世灾难、宇宙大战等主题的电影,早已让人们对其习以为常,甚至越来越挑剔;中国观众也从来不缺少对国产影片质量的怀疑,编不圆的故事,五毛钱的特效,让人们越来越懒得吐槽。所以当国产片碰上科幻两个字,本身就充满了“科幻”感,还是一部灾难片。犹记得《三体》立项发布会上,面对大家对他如此轻易就交出版权,所表现出的不解和心痛,刘慈欣也有担忧。对目前中国科幻电影的状态,他希望大家能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可这种宽容谈何容易,最早曝光的概念版预告片充满了山寨的CG游戏感。看过的人,大抵都是一种“我早就知道”同时又疾呼“老天不开眼”的心情。

刘慈欣曾经直言,科幻小说依旧是一种窄众文学,版权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抢手。所以他宁愿做一点点牺牲,让中国科幻电影有一个好的开端。现在想想,也算是一种可歌可泣的爱国的做法。书迷们为他心痛的同时,也应该挥泪致敬。

无论如何,电影已经杀青。出品方负责人信誓旦旦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也就是不惜花多少钱,也要把后期特效做到让大家满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命中靶心还是万箭穿心,结局也不一定就是后者。虽然前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也是一种科幻精神。心怀科幻梦的我们,也许可以暂时把这当成一个科幻梦。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中国科幻崛起?先别高兴得太早

“阿宅”杨扬

“大刘威武!”得知刘慈欣的《三体》赢得雨果奖的那刻,记者高兴得差点喊出声来。虽然早就觉得《三体》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但没想到这部小说真能拿到雨果奖。然而,当记者兴致勃勃地向周围的每一个人宣布这个好消息时,露出“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表情的人,占了十之八九……这一盆冷水浇得人猛然惊醒,就算大刘得了雨果奖,又能怎样?科幻在中国依然是小众中的小众,中国科幻离真正的崛起和腾飞,还差得远呢!

大刘获奖之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兴奋地连发若干条微博,其中一句“雨果奖堪称科幻领域的诺贝尔奖”被媒体不断引用,才让很多人对雨果奖的重要性有了一点点概念(更多人根本不关心什么“科幻诺贝尔”)。说雨果奖是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因为雨果奖更面向大众,世界科幻协会的会员都可以投票,而诺贝尔奖是由行内少数几位“大牛”担任的专业评委评出,另一项科幻权威大奖“星云奖”的评选方式更接近诺奖。但雨果奖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对一位科幻作家来说,获得雨果奖意味着赢得了科幻读者的心。如果能同时获得雨果、星云“双奖”,那基本上就可以进入科幻艺术的荣誉殿堂,被当成“大神”来膜拜了。

然而,一部科幻小说就算得了“双奖”,有能被多少中国读者所知?获得过“双奖”的《安德的游戏》(上世纪80年代中期获奖,2003年才被引进中国出版),在拍成电影之前,有几个中国人读过?说实话,刘慈欣和他的《三体》在国内有如今这么高的知名度,根本就是一件“超常规”的意外,更多中国科幻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只在科幻迷的小圈子里打转,跟大众视线离着十万八千里。

刘慈欣本人也对科幻在国内的“冷遇”有着清醒的认识:“‘雨果奖’在美国影响力很大,能得奖,对中国科幻文学输出到美国的确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我们国内本身的科幻文学,我认为它不会改变任何状况,雨果奖在国内本身没有什么认知度,小圈子代表不了文学类型的崛起,一个文学类型整体的崛起不应该局限于小圈子,而应该面向整个社会。其实即便是像诺贝尔奖这样中国尽人皆知的奖项,莫言获奖后,除了媒体的狂欢,我并没有看到主流文学的市场、主流文学的受众、主流文学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小高潮。”

正如大刘所说,中国科幻的真正水平仍然很低,中国的科幻作家、读者、市场和创作理念依然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什么时候,科幻迷的数量能达到武侠迷的十分之一,科幻电影也能像《盗墓笔记》《花千骨》那样有一大批“原著粉”,或许中国科幻才谈得上“崛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