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英国“小妇人”千里救孤路-阳城六福客栈 一段特别的抗战记忆

英国“小妇人”千里救孤路-阳城六福客栈 一段特别的抗战记忆

“一个世界传奇中国·阳城六福客栈”字样分外醒目,背景是一组电影剧照组成的胶片状图案,其中打头的就是好莱坞影星英格丽·褒曼的头像。所有的这些元素组成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耸立在一幢四层小楼的楼顶。

这里属于阳城县的繁华地段。东面是阳城一中,西面是凤城镇东关村,连接两处的是东河大桥,沿着桥的两侧还有马路集市。四层楼就在路边,广告牌就在头上,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很少有人去驻足思索“六福客栈”背后的意思,这四个字究竟与脚下这块土地有着怎样的联系?

英国“小妇人”千里救孤路-阳城六福客栈 一段特别的抗战记忆

“六福客栈?就是那栋小楼一层的超市吧?”如果向路人打问,这是你听到的最多的回答。脚步匆匆,身影绰绰,没有人想到,这里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灵魂与上百个孤儿凄苦命运相互交织的故事。格拉蒂斯·艾伟德是一名来自英国的女传教士,后加入中国籍。在中国经历抗日战争时,艾伟德带领100余名孤儿从阳城出发,徒步翻越中条山,转移到后方的西安孤儿院。

在艾伟德身上,人道主义的光芒,穿过战争烽烟,越过历史长河,至今直抵人们的内心。

千里迁徙救孤路

英国“小妇人”千里救孤路-阳城六福客栈 一段特别的抗战记忆

“1903年,英国人斯米德来阳城传教,在东关行后巷设立教堂。1921年后,由简称为何、巴、艾的3个英国人依次传教。1938年,日军侵入阳城,艾教士离阳。”这是1994年版的《阳城县志》的一段文字记载,其中提到的“艾教士”就是艾伟德。可是,艾伟德在阳城的一段壮举,却不会被历史淹没。

1930年,时年28岁的艾伟德取道天津来到阳城。来到异国,艾伟德入乡随俗,穿旗袍,学方言,很快融入了阳城的社会生活。她取得了县长的信任,被任命为“禁缠足的督导专员”,帮助政府推行“放脚运动”。她被来往的骡夫认同,“洋鬼子”开办的“八福客栈”(好莱坞所拍电影中改名为“六福客栈”)远近闻名。艾伟德用经营客栈的收入,传教并收养伤兵、资助难民、收养孤儿。

1938年,日军占领阳城。已经获得中国国籍的艾伟德,此时共收养了100多名孤儿。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艾伟德决定将孩子们送往西安的孤儿院。从阳城到西安大约有480公里的山路,所有的孩子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4岁。一段异乎寻常的艰难征程摆在眼前,艾伟德并不畏惧。她想起了当年只身从英国来到中国的冒险之路,由伦敦出发,坐火车东行,穿越东欧,经西伯利亚铁路,横跨欧亚大陆,最终到达中国。在艾伟德看来,这些孤儿都是她的孩子。1940年3月的一天,这支特殊的队伍出发了。出太行、翻王屋、渡黄河,为避开日军,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在当地人带领下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饱尝千辛万苦,历时一个多月,100多个孩子一个不落地被送到宋美龄创办的扶风县孤儿院。

一片丹心照世人

在好莱坞电影《六福客栈》中,艾伟德有这样一句台词,“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实现价值。”无疑,这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博爱之心的灵魂。

1941年,艾伟德回国后,写下《我的心在中国》的自传。英国作家艾伦·伯斯奇看到后,又以她的事迹为底本,写作出版了传记小说《小妇人》,不但成为畅销书,英国BBC广播电台还将之改编成广播剧。这些使艾伟德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1957年,更有美国好莱坞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根据她在阳城的传奇故事改编成电影《六福客栈》,由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扮演艾伟德。之后,这部电影获得第十六届美国电影金球奖。一次次地走进艺术作品,艾伟德更加扬名全世界。她的事迹感动了欧美无数青年人,成为了爱的化身。

英国“小妇人”千里救孤路-阳城六福客栈 一段特别的抗战记忆

从2000年开始,不时有外国人前来阳城,寻访六福客栈旧址,寻找艾伟德遗迹,感受那浓浓的人性温暖。2000年9月,在郑州基督教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对英国夫妇从河南郑州来到阳城。2004年10月,15名美英等国外宾来到阳城,原来他们是在郑州西亚斯国际大学讲学、代课的教授。2011年11月,一位名叫丹尼尔的瑞士商人来到阳城,因为他从小就萌生了来这里看看的想法。2012年,一些美国儿童也前来寻访六福客栈,并与阳城当地幼儿园进行了交流。2012年5月,美国友人杰夫重走艾伟德当年走过的千里救孤路。

艾伟德辞世已经45年,六福客栈早已不复当年,却化身为一道道彩虹,搭建起东西方的桥梁。无论是与艾伟德有关的任何一种艺术作品,还是前来寻访艾伟德遗迹的任何一颗心灵,都暗含了这样一个主题——只有爱,才能够永恒。

六福客栈今何在

英国“小妇人”千里救孤路-阳城六福客栈 一段特别的抗战记忆

电影《六福客栈》中关于阳城街景,作为一部老影片,当然不可能实地拍摄。那么,历史上的六福客栈,究竟是如何模样?

在阳城东关村一座二层楼的老宅院,是与艾伟德有关最大的遗存。在这座院子的门楣上,挂着“六福客栈”的牌匾,下面一行小字是“格拉蒂斯·艾伟德故居”,以及还有“北城壕25号”蓝底白字的门牌。但在下面的灰色砖墙上,清楚地写有“行后巷6号”“旧耶稣堂院”,这应该是这座院子在历史上的标记。

是的,这个还住着一户人家的老院子,曾经是“旧耶稣堂院”,也正是艾伟德故居。北房是三间砖瓦房,两边还分别有一间耳房,并且都是两层的。门窗斑驳,楼梯失修,但所有的这些都充满了记忆。院子里的展板上有老县城东区效果图,屋内放着与六福客栈有关的书籍影碟和宣传资料。所有的一切,展示的是修复古城包括六福客栈在内的愿望。真正的六福客栈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一段残留的青砖砌起的院墙,原先的大院内前些年盖起了两栋居民楼。

遗存虽然有些缺憾,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挖掘和开发,才是最大的缺憾。2012年,阳城县成立了六福客栈文化研究会和六福客栈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六福客栈商标,着手对六福客栈进行修复、重建。晋城市外事办的林云,编著了《震撼世界的六福客栈》一书,详细记录了艾伟德的生平事迹和六福客栈的前世今生。东关村支部书记王保律提出将六福客栈的修复开发与附近的明清一条街改造相结合的方案,还先后五次组织人员行程近千里,反复考证艾伟德当年护送孤儿的路线。

六福客栈,原本是隐藏在阳城县的一座普通院落,但却因栖息过一个伟大灵魂而声名远播。无论是千里救孤之传奇,还是博爱众生之精神,抑或闻名世界之影响,都使得“六福客栈”是一项非常有竞争力的文化资源。但所有的种种,还停留在“墙里开花墙外香”的阶段,如何形成一个国际品牌,进而反哺本土,发挥六福客栈的现实意义?那又是一段任重道远的征程。

来源:三晋都市报 记者 李清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