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通讯兵枪林弹雨中确保电话畅通

通讯兵枪林弹雨中确保电话畅通

郭精锐穿上挂着勋章的旧军装,敬了一个军礼

“八路军来独立营,谁参军来谁光荣,骑着马、披着红,你说光荣不光荣……”这首描绘当年群众积极参加八路军盛况的歌谣,92岁的郭精锐至今哼唱起来依然激情澎湃。 8月25日,记者在阳泉市政府宿舍见到了抗战老战士郭精锐。他没有和侵华日军正面拼刺刀的经历,却也是在枪林弹雨中架设电话线,保障通讯设施的正常运行,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着抗战。

A 村里的“文化人”投笔从戎

1923年11月,郭精锐出生在山东省沂源县一个八口之家。吃糠咽菜的艰难岁月,日子虽然清苦,但郭精锐的父亲依旧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多读书。 儿时的郭精锐勤奋好学,是村里的“文化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听闻日军的种种暴行,1938年,15岁的郭精锐便下定决心报名参加八路军。遗憾的是,由于未满18周岁,郭精锐没能如愿参军。直到1943年,他才加入了村里的民兵排,走上了革命道路。直至1964年转业至阳泉市民政局,1990年离休。“年长、经验丰富的民兵,排里给配发了大刀和长枪。我因为年纪小,个头比长枪高不了多少,只领到一把旧的小手枪。”郭精锐说,虽然武器落后,但只要能打日本鬼子,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B “别人背的是枪,我们背的是电话线”

1944年5月,郭精锐正式加入山东省蒙阴县八区区中队。“因为上过学,领导让我做了通讯兵。”经过简单培训后,郭精锐和战友开始负责给前线指挥部架设电话线。“别人背的是枪,我们背的是电话线。”老人回忆说,通讯兵几乎每天都要背着一百斤左右的电线轴和各种装卸电话和电报的工具,从一个阵地转移到另一个阵地。“为了节省电话线,我们要翻山越岭取直线架设,同时还要防备敌人搞破坏,要不断检查通话是否通畅,有时一守就是一夜。” 一次,日军突袭鲁中军区指挥部。“我记得当时是夜里,日军截断了我们的通讯线路,但又不知道在哪里被截断,只能沿路一点点检查、修复。”老人边说边比划着。“就像一首歌词一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电话线也一样,很多是缴获得来的。后来,随着战事的节节胜利,部队的通讯装备就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起来。”

C “我在大树上架线,地面战友牺牲一半”

前方打仗,后方必须保证通讯正常。电话线频频被炸断,郭精锐就徒手接电话线,经常会被电得全身发麻。“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身边的战友突然就倒下了。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说到这里,老人的眼里噙着泪水,有些哽咽。

由于当时的通讯器材相当紧缺,所以通讯兵要时刻保护好设备。对郭精锐来说,通讯器材宛如自己的钢枪,就是自己战斗的武器,“人在,电话线就得保护好。”“有一次日军的轰炸机对通讯器材库进行轰炸。为了抢救和保护设备,我的很多战友瞬间就被炸得血肉横飞。掩埋遗体时,几乎找不到全尸。”说着,老人拿出一个影集,里面珍藏的一张张黑白照片,多数是曾经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

还有一次,日军大规模袭击鲁中军区二团,郭精锐和十几个战友在树林里安装通往师部的电话线。“我在大树上负责架设电话线,其他几个人在地面负责侦察、布线,突然一颗炸弹下来,就在我们附近爆炸了。我往地上一看,战友牺牲了一半。”

翻看着每张泛黄的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轻轻合住相册,郭精锐沉默了半天。

老人让家人从衣柜中取出叠放整齐、洗得有些褪色的军装,衣服胸前挂着七枚勋章。这些勋章是由不同部门颁发的荣誉奖章、纪念奖章等。

认真穿好军装后,郭精锐缓缓举起右手,朝正前方庄严地敬了个军礼!

本报记者 霍雪飞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