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你几乎无法逃脱家庭对你的影响

你几乎无法逃脱家庭对你的影响

文:金岂

我所指的家庭是原生家庭。

什么是原生家庭,简而言之,就是曾经抚养你长大成人的家庭。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原生家庭意味着父母,对有些人来说并非如此,可能是爷爷奶奶,可能仅仅爸爸,仅仅是妈妈,或者离异再婚重组的家庭。总之,原生意味着你曾经经历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

为什么每个人都几乎无法逃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你的沟通表达模式,一定是以下的一种。指责型、讨好型、打岔型、超理智型、一致型,除了最后一种,前面四种都是有害的表达模式。指责型的人每天都在表达自己的不满,讨好型的人想方设法的牺牲自己来取悦别人,打岔型的型总是表达着不适合环境也不能代表自己本意的话,超理智的人总是表达观点满足情境的需要,忽略了别人和自己的情感。

这些沟通是怎么形成的?都是在家庭的压力中形成的,在不断地“磨练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应对方式。

只有一致型沟通是最好的,然而很少有人能做到。因为和谐的家庭太少。

再来说说性格和人格。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有没有道理?站在人格形成的角度是很有道理的。有些精神分析学者认为,人的核心人格其实在四个月就形成了,可见早期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孩子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稳定的人格,性格是其中的核心成分。这种性格来自于家庭的教育、亲人的互动,在可塑性最强的时候,人们在原生家庭中被深刻的影响着。

偏执、强迫、冷漠、反社会、怯懦、任性、缺乏独立能力,这些多源于家庭。它会伴随人的一生。

最后我来说说婚姻与情感。

很多人觉得自己和父母不像。果真如此吗?非也。很多时候不是不像,是他还没有成长到足够大去发现自己其实真的很像。他的某些性格、举止、观点、做事、表达方式,甚至感情都无不源自于父母。

在情感中,人们总会有一种特定的相处模式,不论这种模式是舒服的还是不舒服的。在成年的感情中,人们也往往无意识的寻找着这种在曾经的家庭中熟悉的情感互动模式。

于是,男孩与一个类似于母亲情感模式的女人恋爱结婚了;女孩与一个类似于父亲情感模式的男人恋爱结婚了。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在不如意的情感中忍受?真实的答案是——他们自幼习惯了这种模式。

一言以蔽之,人们不总是选择最好的模式,而是选择最熟悉的模式。

这种情感互动的模式在一早便已注定和形成,在一个人无意识的状态中很难发现,更难以改变。

我见过很多抑郁、焦虑、强迫、疑病的人,我发现,如家庭治疗理论所描述的一样,这些人的症状表现只是一个结果,核心的问题还是原生家庭。

尤其是那些动不动自杀的人,其在原生家庭中的互动模式和情感连结对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想聊聊心理学,加我个人微信:179000508。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关注公众号:L461951329。

最新文章